“互联网+”背景下平南县智慧校园建设
存在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 杨胜中
摘要:当前,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县的教育信息化也取得了极大 地进步, 教育信息化主要强调的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 广泛运用,我县智慧校园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师生的校园生活,也节省了学校的人力物力财力。 这是我县科技进步,与时俱进的一个表现。
关键词: 智慧校园建设;存在问题;解决方法智慧校园建设就是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智慧校园是以物联网、“互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化校园工作、学习和生活一体化环境。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县的教育信息化也取得了极大 地进步, 教育信息化主要强调的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 广泛运用,我县智慧校园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师生的校园生活,也节省了学校的人力物力财力。 这是我县科技进步,与时俱进的一个表现。
一、平南县智慧校园建设的时代背景
我县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为我县建设智慧校园提供了硬件基础,随着各种新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使得教育信息化建设逐渐便捷化与智能化, 智慧校园建设的开展为计算机硬件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大储存和处理能力。 经济的发展以及学生素质的提高也间接为智慧校园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和顺利开展的保障,国家对于教育经费的投入加大,使得我县有条件去购买先进的教学设备并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管理经验, 人员素质的提高会在思想意识上接受并推动智慧校 园建设的发展, 信息化建设和维护人员的队伍也已经初具规模,这为智慧校园的建设提供了技术层面的保障。
二、平南县智慧校园建设的现状
目前,我县已经有大多数学校开始建设智慧校园,少部分学校仍处于规划阶段。 其主要原因是缺乏对智慧校园的一个系统的认识。 与此同时,建设智慧校园的内容较为复杂, 规划建设的周期并不短,各个学校也有不同的侧重方面,这在 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建设智慧校园的难度。 现阶段的智慧校园建设更加偏重于校园的环境建设, 虽有较为先进的思维和意识,不过依旧处于起步阶段,在建设的内容上需要进一步的思量和推敲。
三、平南县智慧校园建设的存在的问题
从我县当前智慧校园的建设可以看出, 校园的信息化仍处于一种新的阶段,虽然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不过对于 一些细节方面以及具体的规划设计上仍有很多不足之处 :
缺乏智慧校园建设概念性的关注和理解, 这会导致智慧校园 的设计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与以学校为中心的方向进行偏离 。
缺乏对智慧校园建设的认知和理解, 这会使智慧校园的建设有失精准性与严谨性,从而间接的使设计太过简单,甚至依赖于数字校园的思维。
智慧校园的建设与教育教学的联系不够紧密,很多情况下,知识提供了简单的信息查询平台 ,并忽视对于高科技信息化成果的重视, 甚至认为与管理模式并不搭边。因此,智慧校园建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问题上:
1、大多数教师都认为智慧校园建设的相关理念与技术并没有教 育教学重要,便忽视对于教育信息化的重视程度。
2、智慧校园的研究更多都着眼于技术性, 过于强调互联网等高科技会远远的高于教育教学属性。
3、智慧校园处于起步阶段,其概念尚未被普及,很多的概念还需进一步的推广 ,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取得更多的共鸣。
四、平南县智慧校园建设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1、加强智慧校园建设理论的研究。
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的严谨性是建设学校智慧校园的重中之重, 相关专业理论的指导与具体的实践是对于严谨性的重要保障。智慧校园的相关理论性的建议,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学校智慧校园的发展以及走向。因此,建设学校智慧校园的理论具有两层含义:
第一该理论及是否能对智慧校园建设提供可行性的建议与有技术含量的设计;
第二在智慧校园的建设中是否能衍生出新的理论。
学校智慧校园的建设目前为止还是一个新型产物,这更应该加强智慧校园理论性的研究,相关专业人员也应该补充并汲取更多关于国内外智慧校园建设的理论上的知识,并参与到各学校对于智慧校园建设的时间中去,总结一定的经验和实践得出的理论,并得出自己对于学校智慧校园的见解。与此同时学校智慧校园的建设在诸多理论基 础上,为自身提供了合理的设计和建设理论。
2、进一步提升数字校园甚至实现超越。
在经历计算机的辅助教学、网络教学等几个阶段后,教育信息化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发展 ,教育信息化的内涵式发展已经无法靠建设数字校园所满足。数字校园的应用系统并没有体现出学校的服务理念 ,也经常更注重便利的管理而忽视学校在使用过程中的感受。因此建设信息化智慧校园急需从数字化校园向智慧型校园转型。与数字化校园相比 ,智慧校园有了以下几点明显的优势:其一数字校园只是带来了数据化,但却无法取代数据化 ,而智慧校园却可以取代数据化,从而更好的进行预测与管理。其二将网络与数据相融为一体,其目的是为了建设无缝覆盖的大数据感知与统一的智慧数据平台,这样才能将智慧感知的优势更好的实现,并进行大小数据的传输。统一的智慧数据平台不仅可以有效避免数据分散,还可以加强大数据的可视化。其三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一方面会增强广泛的数据中发现价值的能力,另一方面会提升智慧校园的建设意识,在作为基础资源 的重要地位以及教育管理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上智慧校园的建设会更为成熟。
3、加强建设与应用的协调发展。
智慧教育的概念是在早期便存在的,只是在新的时期赋予了新的内涵。智慧教育是依托互联网、无线通信等高科技进行的,这不仅是当代信息化教育发展所追求的新目标,更是数字化教育发展的一个崭新的阶段。 智慧教育旨在对当前数字教育系统的智慧化水平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提升,目的是为了实现教育业务的融合,以此来加快教育利益相关者的可持续发展程度,从上述观点可以看出,学校智慧教育建设的前提条件就是智慧学习的环境。
因此要建设学校智慧校园,要顺应当代智慧教育的发展,还要在一定程度上与新时期现代化的需求相适应。在智慧感知环境的基础上, 智慧校园的建设应积极参与到教研中并进行一系列的融合,这样才能自然而然的成为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工具。 但是,在学校内需要智慧校园的建设人员与使用人员内外协调沟通,以此来缩小在应用的的差距,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这种组织结构。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促进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的协调发展, 才能使学校智慧校园的建设效果达到令人满意的要求。
4、完善中心学校的内涵式发展。
在当代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潮流中,智慧校园若是想进行内涵式的发展,必须要加强对信息化的理解程度,并将其进行融合。因为,最大程度上提高教学效率并促进校园管理的转型是建设学校智慧校园的初衷,也是希望为学校师生提供一个更为便捷的生活环境以及工作环境。因此,有利的做法应该是在教育的目的以及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引导下,实现以学生为本,以教学为中心,在满足学校需求的前提之下,对技术以及管理方案进行合理的考量,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构建稳定且成熟的智慧校园。我县多年来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很多不俗的成绩,相关数据分析表明,信息化的建设正在逐步深入,不断地进行推进,才能进行内涵式的发展与创新 。
总之,智慧校园比起数字校园更为成熟且更具有专业性,学校智慧校园的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除此之外,教育信息化在一定程度下大力推动了教育变革,并对学校教学以及其学习成果有了一定的提升和发展,只有在建设学校智慧校园的实践中不断发展、总结问题,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更好的达到教育信息化的预期效果。加强建设与应用的协调发展、以学校为中心做大内涵式发展。旨在为我县中小学今后更好的建设智慧校园提供一些理论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于长虹、王运武、马武.智慧校园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5-02-20.
(作者单位:广西平南县镇隆镇第二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