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兴趣,营造趣味课堂
◎ 王玉芹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往往呈现非明确状态,因而其学习兴趣就显示出波动性。这需要教育者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使其学习动机趋于明确和稳定。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朱熹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可见学习兴趣在传授知识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说,老师能晓之以“理”,使学生“愿”学,从而认识到学习是一种“应然”;动之以“情”,使学生“爱”学,从而感悟到学习是一种“诚然”;授之以“渔”,使学生“会”学,从而实践到学习是一种“必然”;那么,激之以“趣”,则使学生“乐”学,从而体验到学习是一种“果然”。这样之后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大增,学习成绩自然会有快速的提高。
这里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几点看法。
一、学生兴趣形成的前提
教学实践中我认识到,教学效率的提高,只凭教师单方不行,强行灌输或强化训练也行不通。新课改要求我们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讲究方法的灵活性、强调教学的实用性、增强内容的趣味性。我认为在教学中应首先切实处理好以下的关系:
⑴教与学。
“教”与“学”,重在“学”,要化“教”为“学”。这是教育思想的调整。传统的英语教学,偏重于教师的教,忽视了学生的学,往往事倍而功半。只有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变老师要他学为他自己要学,并努力掌握学习的技巧与方法,才能使学生真正学好英语。我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自学。每教一篇课文,一定要学生先自我阅读,将自学中发现的问题记录下来,再与同学讨论解决,如果还不能解决,则上课时集体讨论解决,老师略加点拨。这样学生学得牢固、踏实。
⑵死与活。
“死”与“活”,重在“活”,要化“死”为“活”。这是教育目的的调整。传统的英语教学,偏重于知识的掌握,死记硬背,不注重知识的灵活运用,不切合生活的实际,学习的效果也不好。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是现代交际的重要工具之一,如果忽视它的实用性,那是教学目的的偏离。我在教学中,注重运用,让学生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掌握知识。每教一篇课文,或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或让学生演示课文情境,或让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实际训练。这样,学生学得活,记得牢,效果好。比如在学习The story of Hua Mulan这篇课文时,我将全班同学分成六组,让其将文章重新编排,变成自己的小故事来表演,效果非常好。同学们通过对文章的理解,不但掌握了其中的重要知识,而且还表演的非常自然,仿佛置身与当时的时代一样,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还学得快,学得好,记得牢。
⑶外与内。
“外”与“内”,重在“内”,要化“外”为“内”。这是教育内容的调整。传统的英语教学,偏重于外在的表面的知识,忽略了内在的素质培养,许多学生一毕业,就把所学的所谓知识忘个一干二净,并没有转化为自身的内功。我在教学中,注重启蒙于课内而得益于课外,或引外助内,外为内用,或内外结合,相得益彰。讲课中,以课外生活为引例,帮助消化课内知识。教会学生举一反三,掌握规律,迁移能力。
⑷苦与乐。
“苦”与“乐”,重在“乐”,要化“苦”为“乐”。这是教育方法的转变。传统的英语教学,偏重于强调学习的刻苦,忽略了对学生学习乐趣的引诱。应该讲,那是良药,但却苦口。我们要给学生以良药,但可以以糖衣片的形式呈现,让学生乐于接受。我在教学中,注重方法的多样、知识的实用、内容的趣味、氛围的热烈,从而使学生乐于学,也学得好。
例如:在学习名词变复数时,特别是以f 或fe 结尾的单词,许多同学总是记不住,所以我就试着将其变成了顺口溜:小偷的妻子用一半树叶做的小刀结束了狼的生命(thief wife half leave knife wolf life)用这种方式许多同学都记住了这个知识点。
可以肯定的说,教学中切实处理好以上的辩证关系,是实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是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是深受学生欢迎的。
二、愉快氛围的创设──学生兴趣形成的条件
人的认知与情感密不可分。不同的情感对学习有不同的影响。积极的情感,对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很大作用。人在愉快时感知较敏锐,记忆较牢固,想象较活跃。愉快教学正是适应了这个特点,能够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
初中生正处于智商、心理和生理成长发育的多变时期,往往表现出好奇心强、喜欢模仿、愿意表现、争强好胜等特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决定了教育者只能采取知识性与趣味性融为一体的教学策略,因势利导。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⑴趣味导课,引人入胜。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风趣的开场白,生动的故事,再配以投影片、录音机等所承载的视听材料、影视歌曲、电影录音剪辑等,都会不由自主地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动物内容的课文时,我设计了一个“猜一猜”的游戏。自己课前在纸上先写好一些动物的名称,然后课上请一位学生上台抽出一张,用模仿动物叫声、动作等方法让别的同学猜出该动物。每个动物我们都配上相应的声音。(如cat :miao miao ; cow :moomoo ;pig : oink oink ; dog: wolf wolf )What’s this? It’s a cow. I’m a cow .Moo,moo. What’s this?It’s a duck. I’m a duck. Quack,quack. I’m a pig.Oink oink.在说的过程中,学生们热情高涨,没有一点畏难情绪。
⑵教唱歌曲,兴味盎然。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我们教育工作者应针对学生天真活泼、好动好唱的特点,积极挖掘教材本身所蕴含的快乐因素,创造快乐的学习方法。唱歌曲可以满足学生好奇好玩的心理,使注意力保持稳定、持久,思维活跃。
有些短语、句型结构不容易掌握,例如 one...the other,学生会依据汉语的思维把它们记成 one...other。为了培养学生用英语来思维,我教学生唱 Two Little Black Birds。歌词是:
Two 1ittle black birds sitting on the hill.
One named Jack and the other named Jill.
Come back Jack,come back Jill.
通过学唱这支歌,学生轻而易举地就掌握了这一短语。
⑶编顺口溜、记忆犹新。
教师要有高超的教学艺术,以期达至“余音绕梁三日未绝”的境地。我利用学生爱说的特点,教学生说顺口溜。
例如在学习动词时,很多动词后面用动词的现在分词形式,可是由于太琐碎,许多同学记不住,所以,我试着用下面的顺口溜来教授这个知识点:保持喜欢不介意,忍不住想要结束训练。(keep,enjoy , mind , can’t help ,feel like , finish, practice ),方法简单,但非常实用。
显而易见,愉快教学注意发挥情感作用,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给学生带来快乐和满足。这应该说是学生兴趣形成的一个条件,而且是一个重要的条件。
三、交际手法的运用──学生兴趣形成的途径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规定:“英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我们中学英语教学的指导思想。然而以往的教学状况却并不尽然。广大师生由于受到升学考试的压力,操作的是“应试教育”的陈旧模式,过分强调书面表达而忽视口头表达,相当一部分学生只能应付书面题型,成了“哑巴英语”。因此,加强英语的口语教学,用听、说的方法,培养听、说的能力,尤其显得必要。中学英语“交际法”,以语言的实际意义为出发点,进行实际交流和模拟实践。从教学角度看,“交际法”就是让学生积极地运用语言,而非单纯地学习语言。简言之,“交际法”教学要让学生最为直观地接受知识,眼到、手到、口到、心到。
中学英语“交际法”大致可以从这样一些方面着手:
(1)实物呈示。
如果说挂图帮助了学生的理解,但还是“可望不可及”,那么呈现实物,则可让学生有更切实的感受。当讲授到一些实物名词时,不是“纸上谈兵”,空空焉无所依托,而是“真枪实弹”,切切然有物可触。例如:讲 bag pen watch,pencil-box, 等,则呈示书包、钢笔、手表、文具盒、等实物,并指示实物让学生读出相应的英语单词来。这样,寻常之物发挥了不寻常的作用,教学的效果也好得多。
(2)情境演示。
教具是死的,人是活的。在课堂上,或由执教者充当示范表演者,或由学生配合形成灵活的直观“教具”,再运用适当的身势语,传授或巩固有关知识。
例如在学习表示职业的单词时,我们运用了以下小游戏:“职业演员”
目的:练习He\\She is a doctor\\ driver\\ policeman\\ nurse\\ farmer\\ teacher.
方法:1.学生在座位坐成一圈。
2.先由老师上前做示范,做一个动作表示某种职业。然后让学生举手猜他表演的是什么。
3.猜中的同学代替老师的位置上前表演,其余同学猜,每次都由先猜对的同学上前表演。
4. 注意,下面的同学应用He\\ She is a ...来猜。
(3)对话表演。
英语是表音文字,通过模拟对话,让学生读出语感。可根据课文实际,扮演文中人物,或改编课文内容、假设人物,然后由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
例如,在学习职业的句型时,我们用了下面的小游戏
蒙眼猜职业
教师准备好一叠卡片,上面写上不同的职业,如:teacher, doctor, worker, nurse等。然后叫一学生到台前,蒙上眼睛。让另一学生抽一张卡片并高举过头,并问蒙眼睛的学生:“What am I?”“What does he do?”等。蒙眼睛的学生可对全班提问“Are you a worker?”“Are you a doctor?”等。猜得不对全班学生答“No.”,猜对则答“Yes.”。猜的次数最少的人就是优胜者。
用这种方式既练习了句型,又让学生体会了实际运用英语的乐趣,一举两得。
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抛开偏见,抛开不必要的批评与指责,抛开腐朽的师道尊严,让学生智慧的花朵在课堂上尽情绽放,用民主的氛围搽亮孩子心灵的天空,让孩子对自己充满信心,对学习充满浓厚的兴趣。孩子的心空应该是明朗的,我们的心就必须是宽容的,允许他们犯各种各样的错误,哪怕是笑话,也是孩子内心中精心培育出的奇葩,也是可以用来装点我们的课堂的。我们需要用一颗轻松的心去面对我们的课堂,我们应该毫无保留地去热爱我们的学生,把我们的每一堂课都演绎得很精彩,让“学生喜欢上我的课,盼着上我的课”。 。
(作者单位: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黄河口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