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
◎ 廖军荣
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本文从用爱激发学生,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用美激发学生,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用适当的表扬与批评,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重视学生的精神与人格教育,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体育教学;自主学习
在教学中要留有时间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大胆实践反复思考,鼓励学生标新立异,鼓励学生进行求异式思维的探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认清“自主学习”和“新课程改革”的本意。了解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就是要发展学生的多向性,即丰富的想象能力;变通性,即能根据问题的不同层面变换思维角度或思维路径的能力;批判性,即敢于怀疑或批判约定俗成的东西的能力;直觉性,即自由创造的能力。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就是确保学生的健康发展。健康是在精神上、身体上和社会交流上保持健全的状态。它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还必须包含健全的精神和良好的社会适应。浅谈我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用爱激发学生,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教学这一双边活动中,学生的情绪变化,受到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的影响。教师的爱可以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并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反之,会使他们分散精力,削弱智力,变得消极、懒散。 另外,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这是调动情感的前提。青少年都有较强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渴望独立的愿望,但是有时却缺乏自我控制,自我监督能力,遇到困难容易灰心丧气。因此教师要抓住这一心理特点,对待基础差的学生力求不简单粗暴,不急于求成,做到既耐心教育,又能严格要求,既热情帮助,又讲究方式方法。这样原来不爱运动、怕苦怕累的部分学生的学习情感就会被调动起来,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体育技能。
二、用美激发学生,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体育运动的本身就是一种美。矫健的形体、娴熟的技艺、漂亮的动作、优美的造型,都给人以美的享受。体育教学是体育运动的基础教育,教师的一切活动就是要创造美,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促进学生对体育的自主学习。
1 、美化教学环境。一堂课首先给学生直觉感知的是场地器材的布局,因此,教师在上课前应根据课的内容和目的要求,精心布置场地器材,美化教学环境,渲染教学氛围。做到场地整洁、设计美观、粉线清晰,器材布局科学合理、摆放井然有序,让学生一进入操场,便有一种心情愉悦、轻松愉快的美感,促进学生在美的环境中自主学习。
2 、规范化语言动作。讲解示范是使学生建立正确动作概念的向导,教师讲解的语言、示范的动作直接影响学生对正确技术掌握的效果。因此,教师的讲解应简明扼要、条理清晰、形象生动、通俗易懂,使教学语言富有针对性、趣味性、教育性和幽默感;示范动作力求准确熟练,协调优美,舒展大方,使学生从抽象的概念中感知所学动作结构和要领,建立完整的直观形象,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自主学习。
3 、优化教学形式。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应讲究美的形式,并根据不同的教材和内容有所选择,充分利用美感提高练习的情趣和练习效果。例如准备活动时老是采用徒手操练习,学生就会觉得枯燥无味,练习效果就会明显降低。如果能适当运用游戏或引进音乐,诱导学生去领略音乐旋律中所表现的意境和情趣,从而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中产生美感,在美的感受中自主学习。
三、用适当的表扬与批评,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表扬与批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也是对学生所掌握体育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给以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取适当的表扬与批评,有助于提高体育教学效果,有助于树立教师的威信,有助于促进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认识自己的优缺点,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不然,就会适得其反。因此教师必须正确地运用表扬与批评的手段,注意表扬与批评运用的艺术性、合理性。一是表扬面要宽、批评面宜窄。我们在教学中应尽可能以表扬为主,既要表扬体育委员等积极分子,也要特别注意那些“差生”中的闪光点,尽可能缩小批评面,更不要因为个别学生的错误而对全组乃至全班进行批评,否则会引起其他学生的反感。二是表扬宜明,批评宜暗。教学中发现了值得表扬的人和事,教师可以直接指名道姓,根据事情的缘由进行当众表扬。而批评则不然,应尽可能避免当众批评,尤其是对某些性格内向型的学生更不可轻易地点名批评。否则,既易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又不能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最好用婉转的口气和暗示的方法来提醒,或者使用不点名的批评方式,通过较隐蔽教育手段,使学生自觉改正缺点,即使非点名不可的批评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切忌挖苦学生。
四、重视学生的精神与人格教育,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学生的身体和精神、知识与能力、道德与行为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体育教学也适应这样的教育使命。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感到,现在体育教学,存在着过分强调传授体育技能进行身体锻炼,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体育精神的启迪和教育,忽视了体育精神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所起的作用,本人认为体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要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重视体育精神的培养,通过体育精神影响, 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1、体育教学中的体育精神。
体育精神是指体育运动中所蕴含着的对人的发展具有启迪和影响作用的有价值的思想、作风和意识。体育精神的培养包括:培养愉快的生活态度,较强的身心适应能力,个性的发展,个人行为的规范化、责任感,与同伴的合作精神,公正的看待问题,遵守规则和规定的能力。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尽管其技术手段、比赛方法、胜负的形式各不相同,但其基本的体育精神却是相同的。学生投入到体育运动中就已经开始接受体育精神的影响和教育,受到体育精神的熏陶,自觉自主去学习体育。首先,体育教师要培养学生树立体育精神的意识,认识到体育精神对学生自主学习所起的重要作用,把体育精神的教育贯穿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时时刻刻充分利用体育精神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其次,细读精研教材,挖掘、提炼教学内容之间的体育精神。再次,教学过程中,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注意教学细节对学生体育精神的教育,在深化教学改革的时代,体育精神的培养,是学生自主学习体育的一个高层次的战略目标。
2、人格教育。
人格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受教育者心理品质的培养,人格教育是把人的知、情、意、行统一协调发展成日趋健全、完善人的心品质的培养过程,教学中通过体育精神对学生的人格教育,应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交际能力和集体主义荣誉感。人需要在社会实践中去认识社会,理解社会。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具有独特的社会交往特性,是人生、社会的一个缩影,在教学过程中教育学生认识体育的实质,从而促使认识人生、认识社会,学会竞争、学会合作和相互尊重,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荣誉感。这种健康的人格品质,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动力。
(2)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强不息,积极参与意识,发展其个性。在体育活动中无论是个人项目或集体项目,都必须学会尊重别人和尊重自己,讲究个人行为的规范性和道德观,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行为和道德风尚,并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充分发挥个人特长,发展个性,培养自主精神和独立的人格。
(3)培养学生的是非感、正义感。体育运动是在严格的规则约束下进行的健康文明的活动,应教育学生遵守规则、遵守纪律、辨别是非、尊重事实。对的、好的就支持;错的、坏的就批评摒弃,从而培养学生爱憎分明的人格精神。
(4)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价值观、人生观是看待、了解自然社会和社会现象的基本观点,是个体进行行为调节和控制的参照系。通过教学实践和教学比赛,培养学生辨证公正的观察、分析问题,遵从事物的客观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靠智慧、技巧、靠实力、靠人格的精神战胜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不断取得进步。
(5)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的顽强意志。体育教学要求参加者身体力行,全身心的投入,自主去学习。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在运动中吃苦耐劳,疲劳时要咬紧牙关坚持到底,困难时坚忍不拔,持之以恒,失败时不气馁,顽强拼搏,胜利时不骄傲自满,冷静待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自身的人格精神对学生的示范作用很重要,因此,教师应严格要求自己,完善自身的人格精神。注重体育精神对人格教育的影响,丰富和发展体育精神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
总之,教学过程中,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注意教学细节对学生精神的教育,在深化教学改革的时代,学生体育自主学习的培养,是体育教学的一个高层次的战略目标,体育教师都应在课堂上的挖掘、提炼上,在教育的内容、教育方法和手段上狠下一番功夫。
(作者单位:广西平南县官成镇第一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