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统计教学之我见
◎ 柏小莉
统计作为一项从生产建设、科学实验、社会生活中收集材料,并在一定空间、时间范围内对呈现的某种规律性进行收集、整理的科学,也越来越被人们看重。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通过统计教学使学生学习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思考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同时使学生学习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信息交流,使学生体会到统计对社会生活的重要性,感受到学习统计的必要性。
在统计的教学过程中,设置一个个场景,让学生自主、富有个性地搜集有关信息,通过自己的亲历,自主选择信息、从中感受到统计的数字化、生活化,认识到我们的生活时时刻刻离不开统计,统计就在生活中。
一、 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体会统计的作用
1、创设情境,愉悦心灵,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
刚学的一年级孩子,大多好动爱玩。针对这一特点,我在课堂中加入游戏,寓教于乐,让孩子不知不觉走入统计的天地。通过游戏让学生对统计产生兴趣,引导学生学习统计,由浅入深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例如,在教学《统计》一课时,我们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上课开始,教师组织孩子们进行夹玻璃球比赛,规则是: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准备六双筷子,玻璃球若干。
师:小朋友想知道刚才哪一组赢了吗?
生:想
师:老师也想知道,那你们说怎样才能知道哪个小组得了冠军?
生1:我们可以数一数。
生2:把每个组6个人的玻璃球合起来比一比。
生3:可以算一算每个组的总数,再比一比哪个组最多。
师:好,各小组算一算每个组的总数,请组长报上来
[小组合作,搜集整理数据。教师板书数据]
师:刚才我们分组数出了各组的玻璃球数,我们做的这件事就是运用了统计的知识。
2、创设情境,增强体验,让课堂成为孩子活动的天地。
借助有趣、真实的情境,让学生从熟悉的事情出发进行统计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统计的兴趣。如在教学青岛版的《我又换牙了》这一知识时,从学生身边最熟悉的事情出发,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如:师:我知道我们的小朋友很多都已经开始换牙了,课前我也让同学们和家长一起数了自己换牙的数目,那么,你换了几颗牙?
生:3颗、2颗、4颗……
师:同学们有的换2颗牙,有的换3颗牙,还有的换的更多,如果我想了解咱们全班同学换2颗牙的有多少人,换3颗4颗的分别有多少人,有什么好的办法吗?先动脑思考,再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生:“可以举手”、 “让所有掉两颗牙的站在一起”、“把自己换了几颗牙写在纸上”……
师:“同学们的主意真多,说得都很好。老师也认为只要对全班同学进行调查,就可以得到大家换牙的信息。那我们就来调查一下吧!你们说我们今天要调查的是什么呢?”
生:“调查每个同学掉了几颗牙的人数。”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背景中提出数学问题,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
这一情境的创设,学生自觉地形成对统计知识的需要,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真正体现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体会到统计的作用与必要性。
二、 通过亲身体验,丰富学生对统计的感性体验
学生的亲历,是通过学生亲身实践和真实体验,感受到统计的必要性,发展统计意识,学会一些基本的统计方法。这也是统计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提供、引导学生的举例,设计开放的、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既有利于个性的学习行为,又让学生以不同的思维形式,感受统计的重要性。
如:1、师:同学们特聪明,特会玩。老师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爱吃什么?
(预设)生1:雪糕、蛋糕、鸡大腿、羊肉串……
生2:鱼、肉……
生3:草莓、苹果、香蕉……
师:你们说的老师也有点馋了……
2、师: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好吃的?
出示各种食物图片:羊肉串、雪糕、菠菜、苹果。(同时粘贴到黑板上)
你们喜欢吃吗?你最喜欢吃哪种?
师:我们应该怎么办?小组内快出高招看谁的高招多!
学生针对这一问题各抒已见,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这些观点都是有根据的,与众不同的,有利于个性发展的。
教学虽然已经至此,但是教师还不急于提问什么是统计,什么是统计表之类的概念,而是让学生观察、分析喜欢吃什么的统计图。目的是为了在展示学生个人的见识,丰富学生的体验,同时,学生对统计知识有了丰富的感性认识,感受统计在我们周围生活的应用。
三、 联系生活,感受统计的必要性
数学源于生活,又广泛应用于生活。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因此,统计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领悟”统计知识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
1、 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统计。
在低年级的统计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根据学生的年龄及认知特点,选择贴近于他们生活的具体事例引导,使之感觉“统计”就存在于自己的生活中,初步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的道理。
2、统计知识回归学生的生活。
学习是为了应用,教师在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学习自己或同伴选的内容,这样更感兴趣、更贴近他们的生活,学习起来更投入。
例如,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练习题:联系你身边的生活,说一说,你现在最想统计什么?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我想统计……” “……那就把你最想统计的内容统计一下吧!”学生自主选择的愿望得到满足,情绪激昂,争着说出自己所关心的统计内容,不断挖掘身边的学习资源,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统计。
通过练习题的设计,使学生亲自从生活中感受到统计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进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统计知识的情趣,体会到学习统计知识的必要性。
四、 在欣赏中,感悟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
数学欣赏是引导学生享受、领略数学的奥妙和无限的一种活动。让学生进行数学欣赏,既是学生富有个性化学习的有效保证,又真正确保学生个性差异的发展。
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课堂,我们的数学教学要尽可能地接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也处处有生活的道理,让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知道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作者单位: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白马乡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