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政治课教学的艺术性
◎ 侯荣清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他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课堂兴趣,确 立自己课程吸引力的教师。而每一学年的第一堂课能否吸引学生,是能否激起学生对自己所学课产生兴趣的 前提。”政治教师要把抽象的理论,课本的死知识讲活,具有吸引力,使学生兴致浓厚,就必须广采百家语言之长。要向哲学学习语言的深刻;向逻辑学学习语言的严谨;向语言学学习语言的规范;向相声学习语言的幽默;向群众学习语言的通俗。如果政治教师具备深厚的语言功底,既吃透教材精神,又掌握形象丰富的素材,那么,政治课一定会具有吸引力和说服力。这就是说政治课教学要讲究艺术性。
一、平时要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
思想政治课要受到学生的欢迎,必须汲取书报、电视、广播等的营养,积累社会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将有用的材料、信息,系统地进行编码,贮存起来,随时可用。这样就不至于使政治课上得干巴巴的枯燥乏味。今日的中学生思想活跃,自主意识、参与意识及表现欲望较强,渴望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得到老师和同学的 肯定。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正确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关系。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 师当演员,学生当观众;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却不为所动,反觉得自己单纯是贮存教材内容的“ 容器”。这样就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的内心要求无法得到满足,自然地失去了对所学课程的 兴趣。因而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要积极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引导学生 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在教学实践中,我力争每节课都要准备丰富的材料并拿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如在 课始五分钟,我由学生进行时事政治讲演。课中我要么留出时间让学生自学;要么让学生参与问题的讨论,讨 论中可以是师生进行对话,也可以是学生之间的辩论;要么可以由学生来充当教师进行课文讲解;要么将富有 启发性的题目采取小组抢答、点名回答等形式来完成。这样,课堂不仅成了施展才华的竞技场,也成了学生学 习的乐园。
二、要注意讲课的节奏
课堂教学需要讲究节奏的变化,要有张有弛,教学节奏的掌握要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符合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认知水平,因此,课堂上的自学、设问、讲授速度要和学生的思维水平相符。过快的节奏,不易使学生听清楚,而且使学生缺乏思考和消化的余地,更易使学生产生紧张和疲劳。过慢的节奏,容易使学生精神松懈,分散学习的注意力。没有快慢变化的节奏也容易引发学生的一种习惯性抑制心理而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的热情,收不到预期的效果。每节课的开头,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以及思维的活跃程度,结合学生身边的实例导入新课,不但可以使学生所学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求知的内驱力,如在讲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时,我首先抛出肯德基里的部分产品含有苏丹红的问题,接着提出了几个问题:你吃过肯德基吗?你知道苏丹红会致癌吗?事情发生后,肯德基几天时间就损失两千万,说明了什么?同学们纷纷回答,教室里立刻沸腾起来。这样既注重实际又层层递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在生活中体会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快感
教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这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激发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欲望,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巩固。如学习了我国的所有制结构以后,我让学生做调查,有的同学对学校周围的快餐店、水果摊进行调查,得出它们是个体经济。有的同学对镇里的锚链厂进行调查,通过对该厂的经营规模、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分配情况的调查,得出它是一个私营企业。同时,作为政治教师应与时俱进变革教学内容,开发新课程资源。教学中恰当地穿插趣味故事,既加深对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又生动活泼,引人人胜,增强学生的兴趣。如在讲授"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时,我讲了一则《侍女妙对》的故事: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土兼礼部尚书张英一次去乡间微服私访。这时农民正在用稻草捆秧,闲谈之时,农民要张英对对子,农民出的上联是一稻草捆秧父抱子"。张英站在田头想了半天仍对不上下联。张英回家后和夫人谈及此事,被站在一旁的侍女听见了,她不由地笑了起来,张英问她笑什么,她答道:“这有什么难对的,下联是竹篮装笋母怀儿。”张英一听,连连称赞。文华殿大学士为何被难倒且败在一个侍女手下?根本原因是他不了解农家生活,更没有务农的实践。而这位侍女小时候在家乡提篮挖笋感受很深。这个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对"实践出真知"这一观点的理解更加深刻了,通过妙趣横生故事不仅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巩固同时也深刻体会了政治课学习的艺术魅力。
四、用好电教手段提高 教学的艺术性
人的认识是从感性认识开始的,因而直观形象的材料比抽象材料容易识记,感知形象易于被大脑受和贮存。运用电影、电视、录像、录音、投影和幻灯等电化教学手段,可以从不同角度刺激视觉、听觉,引起学生兴趣,增强学生感性认识,促进其思维。显示了政治课学习的艺术效果,如在讲"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时选用了"周恩来同志光辉的一生有关录像资料,加深了学生对中国共产党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解;在讲"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时,播放了张家港市文明进步的录音报道;在进行“一年时政”总复习时,播放了中央电视台录制的国际国内十大新闻资料等。这些资料形象直观,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应当始终把引发学习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即个性兴趣和求知欲摆在首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各科都要注意的问题,作为思想政治课来讲更为重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和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勇于探索,就一定能找到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有效途径。我们政治教师只要肯下苦功,启迪真理的钥匙一定会掌握在我们手中,我们的教学一定会感动学生,受到学生由衷的欢迎。
(作者单位:河北省兴隆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