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创造潜能 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 安 盼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新的语文课程承担着“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的重要任务。可见,今后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应占重要地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也曾提出:要解放学生的头脑,让他们去想;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们去看;解放学生的双手和双脚,让他们去实践;解放学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发展。坚持这种创造性教育思想,对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个性品质,使其具有创新精神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激活思维,拓宽思路
爱恩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启发疑问,唤起思维,就像投下石子,激起浪花。有的教师生怕学生质疑会打乱教学思路,害怕学生提出的问题无法处理,所以不敢,也不愿让学生质疑,这是没有摆正主体与主导的关系的缘故,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再创造”活动,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努力为学生提供“再创造”活动的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学会思考,主动地获得知识。因此,教师要合理安排启发创造时机,以拓宽学生思路。
例如,在讲授课文《自选商场》时,其教学重点是介绍自选商场里有哪些商品,可以进行怎样的分类。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粗略的讲解一遍,然后提问,课文中有哪些商品,可以分为几类,怎么分?然后,让学生们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然后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大胆提出说出自己的见解,还可以潜移默化的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这样的互动、交流,教师还可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生活经历,拉近师生间的关系,让课堂氛围更加融洽、具有趣味性等,学生们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不仅对语文的学习充满热情,还能锻炼独立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引导质疑,自主学习
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教师无疑起着主导作用。学生提出的问题范围较广,内容较杂,往往缺乏典型性,这是由学生对教材不同的理解所决定的。鉴于此,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学会怎样问有质量的问题,有意识地建立一种“提问”的课堂气氛,学生提出的问题,教是要能从中发现其思维方法、分析问题和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时得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对学生提出的五花八门的问题,教师应进行适度的调控,针对教材要求,把矛盾集中,使学生散落在教材不同“角落”的注意力集中到一个问题上来,产生讨论,展开讨论。
如教学《永远的歌声》一课,我引导学生根据前一天自学提纲预习课文时的疑难问题提出来。学生就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角度,你一言我一语地提出了疑问,或是用词方面的比较,或是句子意思的理解,或是标点符号的使用,或是对课文题目的不理解(如文中主要表现的是孩子们对老师的爱,为什么用《永远的歌声》作题目?)。这样的质疑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真正的运转。接着,我因势利导,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合作探究,各抒己见。最终,同学们通过合作学习,在交流中解决了问题,减少了老师说教分析的时间,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由此,让学生尽情释放情感,创生开放的胸襟。让学生在思考中慢慢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发现学习的乐趣,他们就能增强不信书、不信师、敢想、敢说的自主创新意识,能够真正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
三、挖掘潜能,发挥个性
如果把语文教学比喻为一列行驶在铁轨上的火车,那么教学思路就是牵引着这列火车前进方向的铁轨。教学思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质量。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具备打破常规的意识和胆量。能够跳出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束缚,并敢于发挥自我个性去演绎各种文学作品。同时,能够灵活地运用自己的个性去组织学生进行自我个性的充分释放。由于个性本身具有差异性,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因材施教,有计划性、有针对性地去指导那些"有个性的个人"实现自我个性的全面发展,并使之形成优良的个性。一个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教学思路是从教师主导课堂转变为学生主导课堂,让学生的自我个性得到释放,能够自由并大声地讲出自己心中的话,说出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如在学习《火红的枫叶》这节课程教学中,为了能够为学生构建更加多元化的思维空间,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在广阔的自然之中去搜集枫叶,制作枫叶标本,学生就会在制作、想象、描绘的过程中,亲手触摸自然的神奇奥妙,这就是多元化思维空间的构建,学生的思维不再局限于课堂与书本,可以在更加宽广的语文天地中去探索语文答案,这是学生个性思维培养的一种体现。个性化教学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将学习权利最大限度地还给了学生,给予学生更加自主的学习天空,学生可以在更加宽广的语文天地中自由遨游,从而展示自身个性,释放教学活力,这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成长是有绝佳好处的。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个性化语文教学的开展,让学生充分融入到紧凑的课堂氛围中。同时,让学生不停地开动脑筋,把自我个性释放到教学当中。
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关于激励、唤醒、鼓舞。”所说以说,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要能酝酿好自己的感情,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就能用自己的热情去引导学生的激情,用自己的激情去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毓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