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 刘荣杰
“自主学习”是建立在教育的终身化、民主化和个性化等教育观念上的教育策略,其实质是通过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自主习惯,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个性潜能,促进 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实现、自我创新、自我发展。面向21世界的小学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之一。
一、 学习目标的多元化,促进教师要用组织学习的思想构思课堂教学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活动是为了配合教师教的活动,留给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很少。而“自主学习”则立足于人的发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主动探求索取。
在小学数学第四册两步应用题的教学中,我打破了教师引导学生“先读题,找已知条件、所求问题,然后分析数量关系”的教学框架,进行了如下的尝试:“有18个苹果,又买来6个。把这些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几个?”题目与讨论题同时出示:①认真读两遍题;②从问题入手进行分析,求“每盘放几个”,题目中的哪个条件与“盘子”有关?③从条件入手进行分析:怎样取出“苹果的总数”?再求出什么?根据讨论题每个学生在小组内都要说,让解题思路呈现在头脑中。各组进行汇报时,学生把分析过程叙述的很有条理、思路清晰,于是我就加上一句“表现真出色”、“善于动脑筋”等等。学生的情趣高涨,跃跃欲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主宰着学习,积极思维,而且达到了学会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的目的。
二、 师生关系的民主化、学习过程的个体化,要求教师精心设计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是将学生推倒主体的地位上,多给学生留有思考、个性发挥的余地,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创造性地进行学习。通过观察思考、动手动脑,把所学的知识纳入自己认知结构,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使他们有权利、有信心、有机会占有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整个教学过程。以下以“时分的认识”教学为例加以说明。
1、导疑发现
时分的认识教学首先认识钟面的结构,让学生观察钟面:钟表可以告诉我们时间,那么钟面上有什么?你从中能发现什么?带着疑问学生在学习小组内进行交流,充分发表意见、看法,进行汇报时,有的同学说钟面上有三根针;有的说钟面上有12个数字,有一根长线和许多短线。于是我及时点拨:这些线叫做刻度线,每两个长线之间可以说成是一大格。马上有学生说出:我发现钟面有12个大格,每大格之间有5个小格。于是又有学生接上:钟面上一共有60个小格,我是这样想的,一个大格有5个小格,就是12乘5,所以是60个小格。这些知识的获得,不是老师注入的,而是学生通过自身的观察、发现获得的,教师只是起一个“导”的作用。
2、引思尝试
读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学生有一些生活经验,尤其是整时刻的认读,多数学生能够准确读出。教学中,我让学生直接认读钟面上所表示的整时刻,并说明是“怎样想的”。有的学生表述的非常清楚,而有些学生表示并不是很清楚,于是我就让学生直接看书中的结论思考:整时刻的钟面有什么特点?通过讨论学生理解了结论,而且能够运用。“几时几分”的认读则是先让学生看结论,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你能知道什么?然后结合钟面上几时几分的时刻,用这种方法去读,并试着用这种方法说说“是怎样想的”。
3、知识内化
为了促进学习过程的深化,激活学生的思维,我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关于认读钟面上的时刻,你知道了什么?有的学生说:如果钟面上是整时刻,那么方针必须指着“12”;看钟面上是几时几分,分针指着几,就用这个数乘5,就是多少分。还有的说:几时几分,时针必须走过一个数字,等等。让学生自己讲解,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影响着其他同学,代替了教师的总结发言,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能及时反馈信息,了解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发现新的问题。
三、 教师要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增强主体参与学习的实质性
民主、和谐、平等的气氛是“自主学习”的基础。这种气氛主要取决于教师,为此要求教师要有一个和蔼可亲的教态、饱满地精神、良好的情绪,在师生关系民主、平等的前提下,与学生交流。和谐的气氛可以使学生处于愉快、轻松的心境之中,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让学生大胆的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从而增强教育教学的效果。同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一个积极的评价,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使每个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
(作者单位:河北省景县景州镇两半庄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