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思想品德教育
◎ 乔素萍
论文提要:由于语文教材不是按照德育内容编排的特殊性,故实施语文德育的方法,必须渗透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主要有四种方法:一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即象春风化雨一样,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德育教育。二是多方沟通,综合治理。即开辟多种渠道,使德育形成许多涓涓细流,流入到学生的心田。三是针对特征,有的放矢。即实施语文德育教育,要注意年龄特征,不搞成人化,儿童化教育。四是个别差异,因材施教。中学生品德发展是不平衡的,应根据个别差异进行因材施教。
语文教材不是按照德育内容编排成思想品德教育系列,而是由浅入深、从易到难,按文体分单元编排;课文的作者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环境,文章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各异,作者感情的倾向、所要表达的主题亦有所不同。这就决定了语文德育的非系统性,因此,实施语文德育的方法,必须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语文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德育,必须熟悉和了解学生,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使他们感到教师的心和他们的心是息息相通的,彼此便要互相尊重,相互信赖。要民主平等地与学生交流思想,探讨问题,用自己真挚的感情热爱学生,用高尚健康的道德情操影响学生;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中,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比如,笔者自从事高中语文教学以来,一直布置学生写周记与学生进行书面的交流。学生们将自己的生活学习上的烦恼与快乐写进周记,我及时地批阅了解他们的心愿,或劝慰、或鼓励、或及时给予思想指导,通过写周记这种形式,走进他们的内心,成了他们的知心朋友,写周记,不但提高了他们的写作水平,也在潜移默化中渗透了德育教育。
二、多方沟通,综合治理
语文教育中的德育,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必须开辟多条渠道,使德育形成许多涓涓细流,流入到学生的心田。课内与课外结合、小课堂与大课堂结合、集中与分散结合、阅读与写作结合,班主任、团队工作以及其它各科教学相互沟通,围绕中心,指导学生课外读有关的书,出有关墙报,办有关小报,写有关评论、开有关演讲会、朗诵会、辩论会等,实行全面教育,综合治理,形成集体舆论,充分发挥多渠道功能。如作为语文老师,在教学的同时,我还鼓励学生每周出一次墙报,墙报开辟多个专栏,有人生感悟,有青春风采,有名人名言,有学习指导等等,这既激发了他们学语文的积极性,又渗透了德育教育。另外,我经常让学生举办小型的班级辩论会、诗词朗诵会;有时班主任开班会也采取辩论会等形式,在辩论中认清某个问题的实质;学校教育处也组办过多次诸如“如何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网瘾的危害”、“成功需要什么”等的演讲比赛;这可以说是形成了语文德育教育的一个小气候。
三、针对特征,有的放矢
实施语文德育,要注意年龄特征,不搞成人化、儿童化教育。中学生处于少年期和青年初期,既有成熟的心理特点,也有稚嫩的心理特点。一方面,体力、智力的迅速发展,已具备一定程度的独立性和自觉性;另一方面又经验不足,情绪多变,依然存在幼稚性、依赖性、冲动性的一面。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思想品德教育要讲究方法,有的放矢,要适合他们的年龄特征。比如,我教的班里有一位同学,她长着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伶俐可爱,是她父母的掌上明珠。在物质上,家里总是对她有求必应,甚至“供过于求”,于是她穿着玩乐样样时髦,惟独不爱学习,成绩赶不上队。有一次在上我的语文课时,她居然拿出镜子,口红,小梳子在偷偷化妆,当时我真想训斥她一顿,将她赶出教室。可是我转而一想,此时不冷静就会激化矛盾,况且这些孩子们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自尊心都很强。训斥她一顿,将她赶出教室说不定就赶走了她的自尊,把事情弄得更糟,使她的心灵蒙上阴影。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奉劝年轻的教师和少先队辅导员,不要急于处罚学生,要好好想一想,是什么促使他犯这种或那种过失的。要设身处地的为孩子们想一想,那么就可相信他们会通过自身努力来改正错误的。”于是我只是平和地望了她一眼,在课后,等到我想出一个主意后,把她请到办公室,我拿起一个外表看起来很漂亮的苹果,请她吃,她不知有诈,就咬了一口,连说:“这果肉已烂了,吃不了……”我说:“这就叫做‘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你长大了不想像这苹果一样吧?”她听了,一吐舌头,脸红了,从那以后,这些坏毛病改了不少,学习上也变得积极主动了,成绩也有了提高,我为她的进步从心眼里感到高兴。
四、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中学生的品德发展是不平衡的,道德教育原则就要体现在个别工作之中,尤其是对个别品德先进与后进的学生,应根据个别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对每个学生应有正确、全面的看法,有的教师在评定学生品德上存在着个人印象、认识定势。这往往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品德评定失准。我们既要看到差生有闪光点的一面,也要看到优生有不足之处。好的差的是相对的,好学生中,有的言行脱节,有的喜欢恭维,批评不得;差生也有某些优点,如有的爱劳动,体育锻炼积极等优点。因此,对“三好”生、团员、班干部要以高标准、严要求,而对差生可以低要求,逐步提高,不能操之过急,品德不良的学生,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不良行为习惯,一遇诱因,便可能出现反复,教师要耐心细致地做工作,不要怕反复,坏习惯不是二三次就能纠正的,要排除一切干扰因素,不但站在教师的角度,还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身处地地对待学生。在情感上师生互相接近,消除其猜疑心理。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要注意道德情感陶冶,教师要运用情感去感染学生,以满腔的热情去教育学生。对气质不同的学生要分别对待,因材施教。
总之,我认为,作为一个灵魂的工程师,尤其是语文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我们要以爱心为舵,用方法作桨,用我们真诚的爱与他们的心灵对话,让爱的种子在心灵中发芽,那么我们的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茁壮成长。
(作者单位:河北省怀来县沙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