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德育工作 促进学生成长
◎ 乔春玲
对于一个班级来讲,班主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班主任扮演着班级管理工作舵手的角色,也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在学生的成才过程中起着引导作用。班主任不但起着在学校、社会和家庭三个方面沟通并共同教育学生的桥梁纽带作用,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堂纪律、日常卫生等进行全方位管理,可以说工作是繁杂而至关重要的。但不管班主任的工作多么繁杂,都应该将德育工作放在首要地位,真正做到五育并重、德育为首。
一、重视研修,提升自身德育能力
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化的必由之路。能当班主任不等于当好班主任,若要当好班主任需要多学习、多积累、多研究。一些教师不愿做,不会做,不宜做班主任。一些班主任忙于日常事务,缺少德育专业知识,教育不科学,随意性较大,处理突发事件能力不够等问题。针对不同类型和需求,开展多样化的班主任培训,不断挖掘德育能力。首先,在校本研究中提升能力。班主任德育能力的增长是基于服务校本的“边工作、边学习、边实践、边提高”的常态化研修,基于问题、基于学习任务驱动的专题学习,建立“班主任学习共同体”,将知识学习、研究能力培养相贯通,提高德育科研能力。校本培训是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的最直接、最灵活、最富有实用价值的研修模式,它包括“需求分析、问题诊断、案例观摩、技能导训、科研指导、绩效评价”等工作流程,使培训过程、结果直接转化为班主任的教育能力,补齐专业发展的“短板”。在研修中,学校制定管理制度,加大班主任考核,提高班主任自我学习的自觉性。其次,在行动研究中提升能力。行动研究是指班主任在教育情境中自主进行反思性探索,以解决班级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通过自我教育行为反思,不断学习,积淀才学,提升德育智慧和能力。班主任培训活动通过“问题单”“案例表”形式,落实以问题为中心、案例为载体,答疑解惑和互动交流等培养方式,实施嵌入实践与行动研究,实现服务指导一体化,从而致力于班主任德育能力的发展。
二、了解学生,创新德育工作方式
要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实现德育工作创新,班主任必须深入地了解学生个体情况和集体情况。只有多方面地深入了解学生,掌握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包括思想状况、精神面貌和学习成绩等方面的情况,才能有效地开展德育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德育工作方式。
1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师生间进行良好的沟通,是进行德育工作最为直接的方式。进行沟通前,一定要对谈话的内容做好准备。根据每个学生的性格,采取不同的谈话交流方式。同时,在谈话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感觉到是在平等地进行交流,以心换心,产生亲近和真诚的感情。班主任还可以通过QQ聊天、网络课改平台等,与学生进行交流,使德育工作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进一步开展德育工作。
2倡导学生自我管理在班级工作中,班主任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让学生发挥主人翁精神,积极地参与班级选举、决策,使其从内心热爱自己的班级,对班集体有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同时,让学生学会在管理班级实践中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学会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通过这种方法,引导学生干部在班级管理中自觉地开展德育工作。
3广泛开展社会教育德育工作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三方面更好地配合,才能很好地开展。新课改的一大亮点,就是组织学生开展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因此,班主任应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在社会综合实践中更好地接受德育,同时,还能弥补很多课堂上无法完成的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让学生体会到自己和集体的密切关系,学会尊重和服从集体,培养健康的人格和心理。
三、家校合育,共同培育祖国花朵
对于一个初中的学生来讲,整个生活就是由家庭和学习构成的,如果两者的关系处理不当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所以,班主任老师应该帮助协调好家庭和学习两者的关系,从而帮助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世界观。同时班主任老师的介入从一定角度上来讲会帮助家长消除一些误会,防止发生不必要的争吵,为学生的身心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影响的一致性。”如何处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将直接影响教育目标的实现,也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家校合育,形成教育合力,才能促成孩子、班级、家庭的和谐发展,从而实现育人的目标。今天的孩子出生在知识爆炸的高科技时代,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使他们的思维更加敏捷,视野更加开阔,这也为我们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教育的本质是育人,育人在于立德、在于完善人格。因此要实现这些仅靠学校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家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对孩子的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两者不可分割,缺一不可。
总之,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课改之后的一大创新点,学校应当重视对于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使其成为充满使命感和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年。初中班主任对于学生的德育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班主任老师能够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从教育者的角度,通过教育的手段,更有利于初中学生接受德育教育,也更有利于学生今后的素质培养。通过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在智育的基础上融入德育,更能训练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也更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责任感。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尤其是初中学生更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主动力,所以,加强对初中生的道德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作者单位: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华州街道办城关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