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家校互动的教育管理模式
◎ 曹文欣
一、了解沟通,优化家校关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组成教育的三大支柱。其中,家庭与学校正飞速进入新合作模式的趋势。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第13条指出:“切实加强和改善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和管理,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关心支持家庭教育。”
构建一个从学校本身特性和需要出发的“家校互动模式”是现代教育的必然,是当今学校教育改革的一个世界性的研究课题,有着权威而明确的指引。
二、互动参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管理新模式
一直以来,中国的家长对学校寄予了过高的期望和依赖。但在国外,不少家长的参与合作意识较强。家长乃至整个家庭参与教育是新世纪新教育的要求。我们将家长学校的管理工作纳入到了学校的主导性科研课题,不断创造更多机会展示教育成果,争取家长充分地体验、参与教育活动,得到家长科学而有效的教育支持。
(一) 充分参与:生动而透明的教育成果展
家长们普遍有种心理:想知道孩子在学校是怎样学习和生活的,很想参与学校的重大活动。父母的参与是学校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看看这些校园片段:
片段一:倍受家长欢迎的学校开放日
为了让家长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孩子,学校每学期都举办各种校园活动。如“亲子同乐闹元宵”、“家庭服装设计大赛”、“校园文化艺术节”、“家庭‘小当家’跳蚤市场”、“家长开放日”等。比如“庆六一,师生才艺SHOW”时,邀请学生家长来观看孩子们的节目。有些平时成绩不太好,却有着其他专长的孩子,可借此机会让家长看到自己自信骄傲的一面,为学校嬴得声誉。家长也可以和自己的孩子一起享受参与的快乐滋味。这样的双嬴活动,我们何乐而不为?
片段二:主题活动展示会
我们因地制宜地组织学生参加棋类组、篮球队、图书阅览等兴趣活动。看看每个学期阶段学习学生们的作品:有刚劲有力、气势雄浑的“未来大师”的字画“代表作”,有造型新颖又制作精巧的瓷制品……展示的不止是学生的兴趣作品,对学生而言,他们展示了自己的成果和自信;对教师而言,丰富了教学的经验;对家长而言,体验到孩子的自我成长;对学校而言,推动了校务,也提供了资源及监督。⑨
片段三:零距离的教学汇报活动
随着通讯设备的进步,许多学校也将定期邀请家长通过互联网的视频转播观摩孩子的上课情况,体会班集体学习的氛围,同学之间的合作性。课堂开放让家长全面地了解到自己孩子在哪个层面上,为家长提供了了解子女学习情况最直接的途径。
(二)充分互动:创建学校、家庭、社会合作参与的教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中指出:“应努力把教育过程延伸到校外。”世界上许多著名的教育家对直接体验获取知识都较推崇。江泽民也指出:“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这更加需要家庭和学校的互动合作。
学习,不仅是学习书本知识,参与社会实践也是学习。学生良好意志的培养需要体验生活。校本课程与实践合作就是教师与家长又一个由浅入深的合作过程。
1、校本课程
俗话说:“关在笼子里的鸟不会觅食,也不会翱翔”。我们开发校本课程的根本宗旨是树立学生是教育教学重要资源的观念,树立学生将在和谐教育生态环境中蓬勃发展的观念。在内容上,我们强调以主题单元设计的方式把品德、科学、社会、艺术、劳技等教育有机整合;在学习方式上,注重把观察、竞赛、访问、实地调查等多种方式有机结合;在功能上,关注学生兴趣、能力、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注重素质的提高和能力发展。例如结合传统节日,在春节期间开展“做受称赞的小主人”实践活动;在妇女节开展“妈妈,您辛苦了”的情感活动;在中秋节期间开展“我爱我家”的系列活动……
校本课程力求让每一位学生在生活中获得成功体验,在交往中获得情感归属体验。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学生自主的校本主题活动,让学生提高综合能力,体会多元的社会实践。这样的主题活动,不仅仅激起学生最大的热情,也让家长成为了共同参与教育的主体。合作实践活动是一次亲情的交融,也是一次能力的综合提高,更是与人交际、与人合作、与人分享的能力的锻炼。这些难道不恰恰是现代人走向成功极其重要的能力吗?
2、校内外实践活动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如果校本课程可以把书本知识有机整合、运用,那么社会实践活动则是更深一层的家校合作,让孩子在社会这个大课堂获得亲身参与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
学校的教育资源是非常有限的,而学生身边,有白云山、二沙岛等自然景观;有南越王古迹、陈家祠等古人文景观;既可以去野生动物园看动物,又可以去华南植物园观赏各种植物……这些都是很好的社会教育资源,要靠我们去挖掘。
每个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他们的父母工作在社会的不同层面,如果每个家庭带来其他领域的教育资源,一所学校该拥有一个多么庞大而丰富的资源体系。我们可以组织孩子们到制衣厂亲身体验做衣服的一系列工序;去电子厂参观电子元件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去原材料开发基地亲身体验节能环保的资源应用……真正实现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资源整合。
3、活动延伸
经过一段时间的家校合作,很多家长深刻体会到与学校的互动的重要性,共同参与进来。我们通过组织和开展家长委员会,充分收集听取广大家长及代表的需求,实现齐管共治的新型管理模式。
五、 成果及今后努力方向
实现家校互动教育管理模式的领域,还有许多未知的“真空区域”等待发掘,现在的工作只是冰山一角。我们愿继续把握时代的脉搏,遵循教育管理规律,为优化育人环境,不断开拓。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鸡西市树梁中学科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