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建设的实践
◎ 刘培德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向着科学化、专业化方向取得了一定的进步,我们在心理课程建设、心理咨询、心理健康宣传以及心理科研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实践,取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以下是我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几点初浅做法:
一、建章立制,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新兴、复杂、系统的工程,需要学校各部门、人员间的相互配合。为将工作落到实处,我校建立了科学的运行机制:
1.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不断完善以校长为中心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心理辅导中心名誉主任,分管德育副校长、政教处主任为中心主任,专职心理教师为副主任,并有专兼职心理教师。形成由主管校长牵头、政教主任负责、年段长落实,组建包括“班主任、专兼职心理教师、科任教师、班级联络员”在内的工作网络,以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为前沿,发挥工作网络的专业管理功能。
2.建立校园监护三级预防系统,面向全体学生开展预防与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心理普查,建立心理档案,实施预警预报;对轻度适应不良的学生进行个别或团体咨询;对特殊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对个别高危个体做出转介建议,并做好因心理障碍而引起的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做好向上级有关部门的上报工作。
3.制定心理健康教育规章制度和发展规划,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办法、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职责、心理健康课程安排、年度工作计划、五年发展规划等各项工作条例,并严格按照方案实施落实。
二、加大投入,完善心理咨询辅导中心的硬件建设
在学校原有心理咨询室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创新,经过多方面的研究和计划,学校投资40多万元,对心理咨询辅导中心进行重装改造,购置了中小学心理测评软件(网络版)、箱庭玩具、音乐放松系统、智能宣泄系统(智能打击宣泄、智能呐喊宣泄)及团体辅导室等配备,届时心理咨询室将集办公接待室、咨询室、音乐放松室、宣泄室、沙盘室、团体辅导室为一体,设备一流,功能齐全,使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有了硬件支撑。
三、重视科研,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开展,跟我们长期重视科研,重视心理老师的培训,拥有一支理论扎实、业务突出、素质过硬、意识强烈的教师队伍是分不开的。因此,我校长期致力于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1.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由政教处直接负责,有一名专职教师和四名兼职教师,为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学校积极鼓励心理教师参加心理咨询员班、心理咨询师培训、省市级乃至全国心理学会会议。
2.打造强有力的班主任团队。我校每学期都开展一期的班主任培训,通过德育研讨会和班主任例会组织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并和心理辅导老师一起探讨相关案例,不断提高他们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促进学校和谐心理氛围的形成。
四、加强宣传力度,让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深入人心。
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平时的宣传非常重要。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心理健康教育,我校重视做好两方面的工作:
1.让教师更了解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教师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者,当然更应该站在一定的高度来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功能、实施途径与方法,否则心理健康教育只能成为一纸空谈。我们把宣传的一个重心放在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的理论学习和正确认识上。结合各级主管部门的安排,多派心理教师参与充电、专业知识培训等。
2.让学生也认识心理健康教育
一提起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的脑海中就浮现出变态、神经病、心理治疗等字眼来,内心极不舒服,下意识地排斥。其实心理健康教育的范畴很广,心理治疗(矫正性功能)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我们的教育对象更多的是心理健康的学生,发展性功能、预防性功能更为普遍和重要。因此,让学生正确认识心理健康,了解心理健康教育,进而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形成健康的心理,是我校开展活动的重点。
五、以活动为载体,深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立足校园文化建设,拓宽心理健康教育渠道
为使心理健康教育广泛深入的开展,学校还开展各项主题教育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带领学生进行社会实践,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各项德育活动和特色活动中,在军训、校运会、艺术节、课间跑操、每周一歌、阳光体育、志愿者服务、农村社会实践、关爱福利院孤寡老人等活动中多角度渗透有益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创造性、拓展性、欣赏性、审美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充分凸显了我校学生的青春风采。
2.针对中学生心理特点,做好青春健康教育进校园活动
我校将发挥泉州市青春健康教育示范基地的辐射作用,积极开展青春健康教育进校园活动,不断开拓创新思路,把青春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延伸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方方面面。我校地处农村,生源大部份来至于农村,很大一部分留守儿童在我校就读,由于长期的单亲监护或隔代监护,甚至是他人监护、无人监护,使留守儿童无法象其他孩子那样得到父母的关爱,家长也不能随时了解、把握孩子的心理、思想变化。这种亲情的缺失使孩子变得孤僻、抑郁,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严重地影响到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立足于我校的具体实际情况,我校重点了解掌握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情况,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展开相应的研究活动,关心和鼓励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更加关注全体学生的人格成长,提高学生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使心理工作深入到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各个领域。我们还将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研究我校学生的普遍心理现象,为心理工作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做出贡献。在有能力的情况下,我们还准备定期开展对家长的心理知识讲座,弥补过去对这方面的忽视,为更广泛的群体提供心理服务,同时也是从不同的侧面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做出应有的努力。
(作者单位:福建省安溪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