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与对策
◎ 张 婷
当前我国的幼儿园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致使幼儿园间的竞争逐渐加大,因此,各幼儿园为了体现自身的教学优势而将原本适合学龄前儿童的教学内容提升至小学程度,导致小学化倾向的产生。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
当前,一些幼儿园在招生时,会以儿童学习知识的数量作为招生的重要招牌,以招揽人数。但是,这种方式是错误的,虽然它能增加幼儿园的收入,但却忽视了幼儿的身心发展,不利于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然而,有些家长和教师为了不让幼儿输在“起跑线”上,往往只重视成绩的高低,忽略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这种做法只会让幼儿产生厌学的情绪,对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一些幼儿园会开展所谓的特长教学,让学生学习英语、舞蹈以及画画的兴趣班,过多的教学内容增加了幼儿的学习难度。更有甚者,在明知幼儿不愿意学习英语的情况下仍执意让他们学习,无形中增加了幼儿的心理压力,催生出幼儿的厌学情绪。当前,很多教师及家长都认为只有让幼儿打牢学习基础,才能在日后的学习中更加轻松,不会有太多的学习压力。这样的思想促使幼儿的课本知识难度和学习压力日益增加,各种计算题、唐诗宋词等均出现在了幼儿的课本中。这些知识已经超出了幼儿的理解范围和接受能力,他们根本无法理解。如有些幼儿园教师教授幼儿学习乘法,但是幼儿根本不能理解什么是乘法,又怎么能准确地进行计算呢?这样的教学方式严重阻碍了幼儿的个性化成长,厌学情绪会进一步影响他们今后的学习。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解决对策
1、加大对幼儿园的监管措施。
首先,教育部门应加大对幼儿园的监管力度,健全幼儿园的管理制度,梳理幼儿园的教学用书以及所要学习的知识,并进行不定期抽查,严防幼儿园出现小学化倾向。一旦发现幼儿园不按照规定进行教学,教育部门应当及时对其进行处理,提高幼儿教学的质量;其次,教育部门应当引导幼儿园保持良好的教育状态,在教学知识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更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让幼儿得以全面发展。
2、提高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
家长是促成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之一。很多家长认为在幼儿教育阶段,就应当让幼儿认识汉字、学会计算,这样幼儿在进入小学时就不会觉得学习内容太难,也不会产生太大的学习压力,然而这种思想会加重幼儿的学习负担。因此,学校应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宣传正确的幼儿教育方式,让家长的功利心远离幼儿教育。笔者认为,只有从家长着手,提升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和了解,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幼儿的高压教学,还他们一个快乐、纯真的童年。
3、积极推进幼儿教育改革,让幼儿教育回归本质。
针对幼儿教育中选用教材超出认知水平的普遍现状,笔者认为这是当前的教育制度所致,因此,必须加大对教育制度的改革,从而实现推进幼儿教育的改革目的。在此过程中,教育的改革重点应当是改变应试教育的局面,从根本上杜绝升学考试对于幼儿教育的严重影响,届时在幼儿教育中所采用的教材必然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可以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教材进行教学,使得幼儿教育得以回归其本质,让他们能够在寓教于乐的幼儿教育环境中健康地成长。
4、科学使用教学标准。
幼儿教育要充分依据幼儿的个性特征及教育特征来进行,切不可将幼儿教育“小学化”,不要让幼儿承担不属于他们教育阶段的学习压力。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要让教育回归幼儿的本性,通过游戏或者体育的形式进行教学,不仅能让幼儿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同时更能够使得他们在积极愉快的教学氛围中收获知识与身心的健康,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已经越来越严重,教育部门对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积极监管幼儿教育,杜绝幼儿园的小学化倾向。除此之外,幼儿园也要加大宣传幼儿教育重要性的力度,消除家长的功利心,提高幼儿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推动当前幼儿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此路漫漫,教师和家长任重道远。
(作者单位:贵州省盘州市乌蒙镇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