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管理的艺术
◎ 林蕊群
摘要: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要想有效地管理好班级,需要班主任掌握一定的管理艺术。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艺术
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推进,增强小学班主任的管理艺术是一项很重要的课题。班主任掌握了班级管理的艺术,对其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那么,作为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需要掌握哪些艺术呢?
一、语言的艺术
班主任管理语言在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班主任的语言要注重艺术性。班主任的语言艺术是指用自己掌握的知识、获得的信息,融注自己的思想、道德、意志、情感,准确无误地通过简练、生动、有趣的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愿意接受并达到教育的目的。班主任在做学生工作时,把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有机地结合起来,抽象和形象、明示和暗示、无形和有形,形成珠联璧合之势,可以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班主任运用语言艺术进行教育还必须根据不同的对象,因时、因境采用灵活的方式。如对自尊心强、有逆反心理、脾气暴躁、感情易冲动的学生,宜采用平等商讨的语言;对善于独立思考、自我意识强、感受力较强的学生,宜采用暗示、旁敲侧击或警句格言的点拨式语言;对惰性心理和试探性心理突出的学生宜采用措辞尖锐、语调激烈的触动式语言;对自我防卫心理强烈、不肯轻易认错的学生要采用突击式语言;对性格内向、孤僻、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则要用有层次、有步骤、逐渐深入学生心灵的渐进式语言等等。班主任也可以根据需要运用借古喻今说理、列举数字论证、名言警句铺陈、正反事例对比等语言艺术来教育学生。
二、批评的艺术
批评是思想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班主任要树立良好的威信必须讲究批评学生的艺术。班主任所面对的是天真活泼但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的学生,要使批评达到一定的效果,就要同他们心理相融、感情相通。这就必须分析和研究被批评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特点,掌握批评的艺术,将各种消极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中,转化为积极因素,规范学生的言行,净化学生的心灵。批评有法,但无定法。善用批评这一教育方式会与表扬有异曲同工之效。由于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个性,因此批评学生的方式也应有所不同。对于性格内向,自尊心强的学生,教师应采取“温和式”批评;对于脾气不好,自我意识强的学生,教师应采取“商讨式”批评;对于无意识过失或初次犯错误的学生,教师应采取“容忍式”低调处理;对于屡教不改的学生,教师要认真分析原因,对症下药,切不可对学生失去信心。当然,有一点是我们班主任必须格守的,这就是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尽管我们的批评未必会有切肤之痛的深刻,但能从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出发,学生最终会领悟老师的用意的。
三、平衡的艺术
班主任要平衡好与学生的关系。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他们的家庭环境、先天素质与自身努力程度都不同,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要做到一视同仁,要尊重、信任、理解、热爱每一个学生。关心他们的身体,关心他们的生活,关心他们的学习,关心他们的思想。做到真正爱学生,如同母亲不会因为孩子的美丑而存在偏袒和私心一样,这就需要运用平衡的艺术。在班级日常管理中,班主任要特别处理好与三类学生的关系。一是班干部,二是优秀生,三是后进生。班主任要热爱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对待学生不能因为他的工作出色或学习成绩好而特别亲之爱之,也不要因为他的成绩差,行为不端而恶之厌之,而应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对班干部要求要严格,要他们在搞好学习的同时积极为班级同学服务,做得好表扬,有违纪照样批评,决不姑息迁就。而对优秀生应更加严格要求,在肯定优秀生优点的同时要及时发现他们的缺点,给予严格而有效的教育,否则他们便容易自认为是“天之骄子”,以致萌发莫名其妙的“优越感”,甚至发展到瞧不起同学,直至无视老师的教育。后进生往往由于学习成绩差,或者某方面不如人而显出悲观、苦闷、忧郁等消极情绪,所以对待后进生特别要注意尊重、理解他们,千万不能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应肯定他们的长处,指明他们的努力方向,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励他们克服自身的缺点。班主任只有一碗水端平了,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学生才能感到老师是公正的,没有袒护谁,班级才能产生向心力。
四、培养良好班风的艺术
班风是班级学生在长期的活动和交往中形成的共同心理倾向和精神风貌,是一个班集体的标志。班风一经形成便成为一种强大而又无形的约束力影响着班级中每个成员。因而良好的班风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全班学生起着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推动着班集体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良好的班风表现为积极向上、热爱集体、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文明礼貌、兴趣广泛、生动活泼等。它是巩固学生班集体的精神力量,是教育班集体成员的重要手段。因此,班主任必须要重视班级良好班风的建设。首先,良好的班风建设需要在制度上进行约束,即制定切实可行的班级规章制度。在制定班级规章制度时,必须以《学生手则》和学校的相关规章制度作为依据,在充分听取学生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由全体学生共同表决通过,并严格执行,以维护班级规章制度的权威。其次,精心策划组织召开班会。班会是班主任与班级学生之间最直接的交流形式,是促进班主任与班级学生之间情感交流的有效形式,每一次班会的召开都能让班主任对班级学生有更深入地了解。因此,每一次班会,都要精心地设计、策划、组织,而不只是停留在对学校相关文件通知的上传下达。
五、培养得力班干部的艺术
在班级管理建设中,选拔培养一支得力的班干部队伍,充分发挥班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能够更好地协助班主任做好班集的各项管理工作。因此,班主任必须掌握班干部的选拔、培养艺术。首先班干部的选拔可以通过民主选举,自我推荐,竞选等方式把那些表现突出,做事认真,有奉献精神,并具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品学兼优的学生挑选出来,担任班干部。其次,班干部选拔出来之后,班主任要加强对班干部的培养教育工作。要求班干部端正思想,树立为同学服务的思想;要让每一位班干部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工作内容,做到责任分明,分工明确;还要教会班干部工作的方式方法,帮助他们处理好学习和工作之间的关系。在对班干部严格要求的同时,要充分调动每一位班干部的工作及学习积极性,挖掘他们内在的潜力,发挥其特长,让他们真正地成长起来。
六、家访的艺术
家访是班主任同家长交流学生情况、统一认识,互相了解,以便共同教育好学生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然而,由于一些班主任的工作方法不当,往往带来一些负面效应。因此,班主任应该把家访当作一门艺术来探讨,要认真研究学生的思想状况与个性心理,掌握好教育的方法与原则。首先要讲究家访工作的透明度。透明度就是教师要先把家访的时间和简明情况告诉学生,并让他们与父母取得联系。有必要时也可征求一下学生的意见。这样既可防止家访工作的“走过场”,又可以加强家访工作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使家长、学生和教师都做到心中有数,互相配合,营造一个和谐发展的教育氛围。其次讲究与家长谈话的艺术性。班主任家访时要把学生在校的情况介绍学生家长,特别是一些弱点与不足。这时,如果教师讲话不注意方式,像“竹筒里倒豆子”似地一古脑儿全给倒出来,那不仅收不到好的效果,反而会带来新的麻烦。因此,我在家访时把重点放在学生的闪光点上,哪怕是微小的一点两点也好,而对待学生的缺点与不足,则注意用希望与鼓励性的话委婉地提出,这样,既可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又能增强教育的效果。
总之,作为“班集体的灵魂”,班主任必须要用心去探索班级管理中的管理艺术,用心管理好班级,促进班级学生的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广西贺州市八步区铺门镇三冲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