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培养和激发学习兴趣贯穿在化学教学中
◎ 何建芳
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实施,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已成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中学生的兴趣是指他们力求接近、探索某种事物和从事某种活动的倾向。
初中化学是学生启蒙阶段学习的化学,要使学生学好化学首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学生好奇心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的。化学教学首要任务是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并使学生把兴趣转化为志趣,从而保持学生对化学学习经久不衰的求知欲。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学习动力哪?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一.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教材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图文并茂,插图精美。学生领到新书都要从头至尾把教材翻个遍,并被其中一幅幅形象、生动的插图所吸引。例如:第一节序言课我们就应该抓住书中的插图,指导学生欣赏插图,认识化学世界的神奇和科学技术的伟大,真切的体会到我们伟大的祖先文明,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二. 加强实验教学,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践活动是兴趣产生的源泉。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是在学习的活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1.充分利用“活动与探究”,积极开展自主实验。
新教材中的“活动与探究”突出了学生的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实践活动我尽量以学生为主去完成,从而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亲自动手的能力,综合性较强的活动与探究实验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协作完成,促进学生合作学习,即完成了教学任务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同工作能力。
2.改演示实验为探究实验,增加学生的兴趣。
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淡化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界限。书中有些实验并未指明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这给教学留下了很大的空间。以前农村由于受实验条件的限制,有的演示实验都做不了,现在国家通过普九,改善了农村的办学条件,不但能做演示实验,还能组织学生做分组实验了。并且在教学中尽量教学生亲自动手,尽量多的自己实验,凡是那些操作简单、装置不太复杂、安全性比较大的实验,尽可能让学生进行自主实验。例如: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实验,可以叫学生课前自己自制石灰水,课上发给学生试管和玻璃管,叫同学自己向试管中倒入适量的石灰水并通过玻璃管向石灰水中吹气,观察石灰水的变化。这样既掌握了知识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开发家庭小实验。
教材中设了许多家庭小实验,家庭小实验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它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技能、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起到一定的作用。
三. 将多媒体技术用于教学中
初中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形象思维仍占主导地位。有些化学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多媒体技术可以用直观的画面、形象的声音,使抽象的内容变得直观形象,激发了兴趣,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突破学习中的难点。应用多媒体,不仅可以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还可以将传统教学中难于描述、难于突破的难点生动、形象的表现出来。
四. 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巩固学习化学的兴趣。
初三刚接触化学,有些学生觉得化学知识点分散,不好记。有些化学概念抽象,理解起来费劲。一个学生兴趣再高,老是遇到困难,也难免胆怯,从而影响学习兴趣。所以我们要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化学用语中元素符号、化学式,主要采用分批识记,从绪言开始,不断出现,日积月累,象我们学从小学说话一样,见的多了,慢慢就会了。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们在教学生正确的单质、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方法。这样学生就会有顿悟的一天,会体会到原来化学不难。
五. 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培养学习兴趣。
日常生产生活中的自然科学问题比比皆是,它们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源头活水”。比如学了“溶液酸碱度──PH值的测定方法”后,了解了适合植物生长的酸碱度,我就组织学生回家测定自家田地土壤、水质的酸碱性,为父母提出合理施肥,合理种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建议。这些活动的价值并不在于学生取得的成果,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能力的教学方法很多,我们要综合灵活运用,深入研究,不断创新,才会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兴趣的持久性是相互联系的,只要把它们有机结合起来,巧妙的应用于教学中,就能使学生不仅掌握知识,而且发展智力,提高能力。
(作者单位: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兴平镇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