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 张绪龙
高中物理难学已是人们的共识。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物理学中用到的数学知识相对滞后,学习过程中思维定式的作用等等。但是从学生智能的形成来看,无论是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形成,还是智力的发展,都需要一个过程,既然学习需要一个过程,那么贯穿过程始终的良好学习习惯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只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对于物理概念准确地掌握和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才是基础。
一、学生预习发现问题,准确理解物理概念
物理概念是物理学的基本元素,它构成了物理学的重要基础,物理概念定义的科学性直接影响着物理学的发展和物理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学生必须正确和深入地理解物理概念。一是物理概念的内涵。物理概念的内涵是指物理概念所反映的物理事物的本质属性。物理概念的定义内容是物理概念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准确科学的理解就不可能有运用,因此,要使学生重视对物理概念科学性的理解。二是物理概念的外延。物理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物理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物理事物。一个物理概念的外延是由具有这个物理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那些物理事物所组成的类。把握物理概念就是要搞清物理概念的“适用范围”。因此,不能准确的理解物理概念的外延,就不能很好的运用物理知识,也就不可能提高物理成绩。
要准确的理解物理概念,首先要使学生发现问题。课前预习就是很好的方法,它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抓住听课的重点,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而且可以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预习要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概念和定义;2.公式;3.单位;4.标量、矢量;5.物理意义;6.与其它物理量的关系等。
二、培养学生主动听课的习惯
主动听课即能够根据老师讲课的程序主动自觉地进行思考,在理解基础的知识的基础上,对难点和重点进行推理性的思维和接受。心理学研究表明,听课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一般在20分钟左右,所以听课要有意识地注意老师讲课的重要内容。这也要求老师讲课要讲究一定的技巧。我在讲课过程中,将主要精力放在突破重点上,进行到重要的地方,或放慢速度,重点强调;或板书纲目,理清头绪;或每条分析,仔细讲解等,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抓住这些。对于难点,则可能因人而异,这就需要我们在前面的预习中做到心中有数,听课时才能针对自己的疑点和问题加以突破。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在“听出门道”后,增强了兴趣,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听课中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需要作笔记。俗话说“好脑子不如烂笔头”,听课时间有限,老师讲的内容转瞬即逝,我们对知识的记忆随时间推延会逐渐遗忘,没有笔记就必然影响今后的巩固。有些学生不善于主动作笔记,总是要在老师的提醒下才注意记。我非常注重培养学生作笔记的习惯,强调不要把笔记变成老师“板书复印”,要根据自己的需要,不断加以补充,体现自己的学习思路。
三、培养学生总结知识和方法的习惯
很多学生都有这样的感受:每一节的习题几乎都会做,而同一章节放在一起仍是同样难度的习题就无从下手了。出现这类问题的原因就是这些同学没有很好地总结,他们不善于总结,不能使知识形成条理,更不可能融会贯通。所学的知识在脑子里是彼此孤立存在,教师要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理清头绪,把概念和原理进行归类,浓缩学习内容,把知识由点到线进而到面贯穿起来,构成网络,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最后用简明的框架群体现出来。教师要有意识地展示自己的梳理方法,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自己整理,并且加以交流,适时进行点拨、讲评。然后提供几份比较好的图表让大家对照,查漏补缺,进一步完善,带动全体学生逐步掌握总结的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解题方法的总结也是很重要的,教师平时的教学要注意展示方法,在学生掌握基本方法和技能的基础之上,诱发学生的创造性灵感,有所发挥和突破。
四、培养学生课下复习、巩固的习惯
每节课下来,老师都要有针对性的布置一些作业巩固学生所学知识。除了必要的常规作业之外,我们还应重视学生对笔记的理解记忆,让学生要养成课下看笔记、看教科书的习惯。不少学生认为,自己记在笔记本上的东西,似乎就真正成为自己的知识了,因此课下看笔记的学生很少,他们大多数忙于做作业,寻求难题,似乎难题最能体现他们的水平。比如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去叙述上节课所学的内容,看看自己理解的如何。老师可以把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大家都试着叙述。这样的复习才能真正达到加深理解、巩固提高的效果。
教无定法,但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定的,养成良好的习惯不仅有益于物理学习,而且受益终身。
(作者单位: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响滩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