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效课堂 提高数学活力
◎ 祁 琳 肖迎春
高中教学承载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使命和角色,落实素质教育要求,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新时期高中教学的重要目标。数学学科作为学生学习的三大主科历来是学生们学习的重点。但是,数学学科在高中阶段学习难度的增加又意味着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遇到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加充分地去研究学生,结合学生的现实需求去调整、设计教学流程,提高教学效果,打造高效课堂。高效课堂应该以内容为载体,恰当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对于教师来说,要本着学生为教学主体的出发点,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体验创造,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打造有利于学生参与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中不断地收获知识、提升能力。新课程标准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理念。要实现高效课堂,我认为教师首先必须做好下面几点:
一、精心备好每一节课,奠定学生学习基础
任何一节完整的课堂,都是由课前备课环节、课上授课环节以及课后复习环节这三部分组成。教师要想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首先就要从课前备课环节做起,因为教师备课的内容就是学生将要学习的内容。教师必须要积极、充分地做好备课工作,坚决杜绝目标不明确、重难点不突出的备课现象。教师要合理地使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工具,来保证在短暂的课堂时间内,教学内容是丰富的。
例如,在学习人教A版数学《2.3数学归纳法》(理科选修2-2)这一节内容时,首先,教师可以先在课前用多媒体播放多米诺骨牌游戏,让学生有所感悟;其次,教师鼓励学生将递推数列求项进行一步步求解的过程,概括为有限的、有代表性的步骤;再次,教师引导学生对比数学方法与多米诺骨牌游戏规则,让学生寻找它们的共同特点,从而概括出数学归纳法的证题模式;最后,教师让学生尝试举出一些反映数学归纳法原理的生活实例。又如,烽火传递,就是这样的生活实例:第一个烽火台点火后,如果我们能保证下一个烽火台也一定点火,那么就能保证所有的烽火台都会点火。为了实施以上高效的课堂教学,教师在备课环节就必须要查阅大量的资料,筛选和剪切许多的小视频。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让学生通过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提升学习效率,从而达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
二、应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即同一班级学生的数学基础参差不齐,基础较弱的学生几乎对学习数学失去了兴趣和信心。因此,要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的首要任务是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教师如果能够一上课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把他们繁杂散乱的思维带入设定好的教学情境中去,调动起他们的兴趣与求知欲望,就能够确保本堂课能够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传统的提问复习法已经无法调动学生的兴趣,而如果运用多媒体技术承载的集声音、图片、动画于一体的全新课件,则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思维,使他们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始新课程的学习。
以《生活中的变量关系》为例,教师可用多媒体播放生活中的变量关系的动态图,如:在高坡不断下滑的小车、骆驼的体温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过程图等,并提出“小车下滑时间与支撑物高度有什么关系”、“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图像上的各个点所表示的意义”等问题,并引导学生合情推理支撑物高度和小车下滑时间的变化趋势和根据骆驼体温变化的图像大致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而学生在观察、发现、探究到教师验证的过程中可获得变量之间关系的直观体验,体会变量之间的相依关系。这样的教学方法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体温的兴趣,增大了课堂容量,还能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从而能使学生学习的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增强学习的信心。
三、加强与日常生活联系,发展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是由抽象的概念和数字组成的知识类学科,要想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数学内涵、掌握数学规律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利用实际问题将数学特征直观地表达出来,使数学扎根入学生的心灵。生活化教学方式,作为一种高效高质的教学方式,能够切实实现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是高中教学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实现其教学的有效性,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优化,确保其理解并掌握数学理论知识,实现其未来数学学习效率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将生活化教学方式运用到高中数学教学当中,应结合教学内容创建生活化教学情景,充分利用生活化实例,运用回归方式将抽象知识具象化,并利用课堂实践动手活动和多样化数学教学手段,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实现其数学素养和能力的提高。
比如,在学习“指数函数”这部分知识时,我会引入博物馆中出土文物和古生物恐龙化石的事例,如问学生“考试学家究竟是如何推算出那些距离现在年代久远的出土文物和恐龙所处的年代的?”这样一来,既拉近了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对这一问题产生了强烈好奇心,也使学生体验到了数学与人类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提供了有效条件。再如,在复习“函数”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我想在淘宝网上选购一款手机,单价是850元,为了得到更多优惠价格,我找了11位同事,准备一起团购这款手机,其中,甲店给出的优惠价值是买一部手机优惠10元,买两部优惠20元,以此类推......但是,每部手机的最低售价则为700元。乙店给出的优惠措施则是购买10部手机,就免费赠送一部。接下来,请同学们推算一下,我应该去哪家店购买合适呢?问题一提出,课堂的氛围顿时热闹起来,大家都饶有兴趣地计算着、讨论着,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也逐渐高涨起来,很大程度上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出来,指导学生体验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的真谛,有助于培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四、实施有效分层教学,推动课程改革进程
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高中生在教育背景、家庭背景、对事物的接受能力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客观的差异性。数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学生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由于心理特征和生理特征都存在差别,会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我们知道,普通高中数学课程理念一直强调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确保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采取分层教学模式方可满足每一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需求。除此以外,传统教学中教师采取统一的教学模式,无法全面顾及学生的个性差异,结果是课堂教学只能使一少部分学生获得知识和教育,班级大多数学生都跟不上或未能达到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长此以往,容易让跟不上学习的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不良的厌学情绪。所以,扭转这种教学局面是数学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在这种情况下,数学教师就要加强关注学生,以学生为中心,进而确保全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都能充分展示自我。
例如有这样一个题目,已知三角形ABC中,AB=2,AC=3,角A是60 。求BC的边长和sin2C的值。这道题不仅考验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还在一定程度上考察了学生对综合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在这样一道题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要求所有的学生会求BC的边长。但是sin2C的值对于C类的学生就存在一定的困难。老师们此时可以要求A、B两类学生必须会求sin2C的值,而C类学生有能力的话可以选择性学习,不对其做具体要求。在这样的一个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出了老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这样能够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拿到属于自己应该得的分数,达到了教育的本质要求。
总而言之,数学教学的改革是逐步实现的,实现数学高效课堂需要经过长期的探究、实践、改进,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教学也不是一蹴而就的。相信,只要我们每一个数学教师都积极投身于数学课堂改革中,用自己的眼光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数学课堂必将充满朝气,教学效果也肯定能大大提高。
(作者单位:陕西省渭南高新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