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中英语教学的点滴体会
◎ 葛红兵
英语教学在新课改形势的倡导下,在新教材面前,我进行了广泛的大胆实验教学工作,对本学科的知识结构有了更新、更深刻的认识,对学生们的学习能力有较深刻的了解。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在尊重学科知识的规律下面,仍然坚持认真的备课、批改及辅导,同时也在教学、教研中继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并且总结经验教训,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互补有无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然而,学生在学习成长中进行阶段性的学习,有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因人而异,采取易学、好学的途径,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兴趣使教学成果事半功倍,具体做法是这样的:
一、 教学工作
日复一日教学工作,看似枯燥乏味,但本人对工作兢兢业业、扎扎实实,我认为无论什么工作,只有用心去做,就有成就感,在这种正确的思想和理念的引导下,工作起来如鱼得水。
首先,我认真的分析教材的编排体系和特色,懂得了中学英语必须要求掌握的学习内容,然后有地失的结合中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口语、词汇、句型的练习。每次备课时,我都细心研究教材,考虑学习的分层与整体差异,串插一些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及中西文化上差异的故事。通过这些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其次,在教学活动的安排中,我有意识的培养、树立有英语的坚定信念,在师生之间、在生生之间、在一切可以利用的场合,都鼓励学生使用英语,例如,我讲授《购物》的课程内容,创设商店情景。讲授《看病》课程内容,创设医院情景,我讲《旅游》课程,创设生扮演导游角色,讲解体育赛事课程,让学生扮演导播角色,利用可行的手段,采取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利用英语的机会增多,就达到锻炼英语的目的。
再次,英语的教学活动,只争朝夕,最忌一曝十寒,有了这种手段,贵在坚持。有些同学热情高,但没有长劲,不能坚持不懈,这样我在班级中划分成几大组,甚至十几个小组,用学科的“领头燕”带动、督促大家,引起全体学生的互动,老师因面大而得不到照顾到的学生,利用“他们”的工作,学习能力,就顺理成章的把学生们调动起来,产生了学习互动的极佳效果。
除此之外,我在英语教学中,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所谓的“自主”,我理解为“让学生自觉成为学习的主人”,“探究”就是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有探索知识、向深度和广度挖掘的能力与老师讨论探讨,那么,这种自主能力就是让他们应有的一种习惯,能够自觉的把知识化为自我财富的一部分,这项学习任务让他们主动的去发现;孩子们一但捕获的新的信息,发现新的问题,他们如此的激动与快乐,充满自豪感,例如:在讲述“谈爱好”课题中,我鼓励学生们去看央视的“鉴宝”节目,回到课堂中,让他们把获得的知识讲给同学们,然后懂得“搜集爱好”,有这么多的奥秘与乐趣,这是他们自愿去完成的。
探究式的学习,也极具有挑战性,有时在课堂上、课间,或在办公室里,我们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一辩高下,面红耳赤,他们在学习中发现的问题弥补了我教学中的空白,丰富了我的视野,他们引发的问题,有时是我们这代教师跟不上的,这样我们就有教学相长的教育知识传播过程,我也为有学生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产生了欣慰感。
二、 差生转化工作
转差工作也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老师只注重好学生的教学,那么我断定他的教学是失败的。好的教师应两头抓、促中间的方法达到班级语言水平的平衡、和谐发展。认识这一点后,我经常课上抓不过来的,利用课间和放学后的时间抓住学生,采用驻留、谈话、讲解过关等方式给学习们补差。每次重点两学生,给他们“加餐”。课上吃不饱或消化不了的都在课余时间进行,这样反复重复所学的知识,巩固效果好了,大部分学生都能对本学期的内容,熟练的运用,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我们组织了英语广角、趣味小组,采取做活动的形式,让他们感知学习的快乐,只要有可利用的素材,就组织有能力的学习排练,英语课本剧的排练也是一个很好的兴趣培养方法,如英语剧“SARS BEDROOM”同学们通过排练,增强了学习英语的极大热情,懂得了战胜疾病应具有的坚强心理与关爱他人的助人行为。
所谓的“差生”,一是智力上的偏差,我们不应抛弃;所谓“能力”上的偏差,我们教师应预以方法上正确引导,为他们指明前行的方向。人与人之间的差异,除了在思想上、行为上的人为差异,我们教师就不应再人为的造成学生的外在差异,我们做教师的只能开展缩小或消灭学生学习上的差异,开展这项工程,具体要:
A、 以优带差、产生互补,虚心使人进步,让差生主动参与到优秀的学生中来,“拜生”就是多请教,不会念的单词常去问,不会背的课文,常去请“高人”翻译,主动去联络同学,沟通感情,打消自卑心理,骄傲使人落后,让优秀的学生做“人师”辅导学生,打消他们“高高在上”的心理,让他们能伸的高,也能弯下腰,一但帮助成功,为本人争得了荣誉,获“助人之星”称号。学生的共同信念在共同学习行为中,达到目标一致,和谐发展。
B、 在尽量教好本学科的内容的同时,我紧紧追随新课改、新教材的步伐,努力涉猎丰富的语言知识,为了多给予学生,虽然年龄在长,我要求知识也要不断的更新,决不能“以老卖老”停留在原阶段上,否则将“误人子弟”,我坚持每天多看书,哥德曾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所获知识传递给学生。我每年利用寒、暑假常旅游,丰富自身的文化底蕴,讲到祖国的山川、风土、人情,可滔滔不决,吸引了学生,把我们的师生拉得很近,感情融洽,便于沟通,正像韩愈所说:“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做到心中无怨无悔。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工作,我的教学发展培养了优秀层面的学生,给予他们施展的广阔天空,训练强化了一批,看似掉队了,而又不应该调队的学生,鼓起他们学习的风帆。从整体上看,我认识到,做为一个教师,想上好课,把教学搞好,把学生成绩搞上去,就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劳动,时间从哪里来?就像鲁迅所说:“时间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挤,就能挤出来。”当我们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收到一定的效果,我们才真实的感受到,“人只有现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又风险的生命的意义(爱因斯坦)。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鸡西市第十八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