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重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 任玉全
中学阶段正是接受能力强、富于模仿性、具有可塑性的阶段,它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黄金段,也是个体人格形成和塑造的关键期。潜能生(那些潜力未被开发,学习成绩和品行暂时落后的学生)与同龄人相比,在人格上存在着较明显的差异。这些学生中除极少数有智能障碍外,绝大多数都与其他学生一样,智力正常,具有发展潜力。他们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和现实,人际关系不和谐,缺乏自尊与自信,情绪多变且难于自制,意志薄弱,行为习惯不良等。对于潜能生,教师应抓住其人格“塑造”的重视契机,充分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人格,这既是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要求,也是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和成才的需要。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笔者认为,造成潜能生人格不健全的原因尽管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我们的教育不得法,这里的教育既包括学校教育,也包括家庭教育。
一、要注意教育方法,尊重学生的人格
教育作为一次极其复杂且具艺术性的工作,其效果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艺术的把握和教育方法的应用。动辄责怪、训斥、体罚是粗暴的教育方法,而一些教师和家长却习惯于采用这种原始的、低级的方式教育学生。学生犯了错误,需要教师及家长的关怀和耐心细致的教育,但他们得到的常常是尖刻的批评,甚至惩罚,使得学生与教师、家长形成对立,拒绝接受批评教育,其结果只能把他们推向潜能生行列。
二、对学生要付出爱心
爱是开启学生心灵之窗的钥匙,没有爱便不可能赢得孩子的心。但由于事业心、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的差异,一些教师对学习成绩优秀,老实听话的学生关爱有加,但要爱那些不太听话,学习成绩很不起眼,甚至与老师“顶牛”的学生,则是一句空话。爱心、关心的实质是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后进生在形成初期,往往也表现有一定的学习热情,当遇到一些疑难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时,有的老师却明显地表现出不耐烦,有的故意儿把这些学生的座位放在后排或边排,甚至连他们的作业都不予批改,使他们感到自己总是比别人低一等,矮一截。还有的老师对他们总是“铁面孔、冷冰冰”,从不过问他们的冷暖和困难,学生也不敢把自己在学习上、生活上、心理上遇到的困难向老师和家长倾诉。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缺乏关心、爱心,缺乏为他们服务的精神,不能以应有的热情去创造学生良好的心理效应,不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进取愿望,于是这些学生便自甘落后,自暴自弃。
三、对个别学生要采取个别对待的态度
我们不妨打个比方:让所有12岁的孩子都完成同一种体力劳动,例如去提水,一个孩子提了3、5桶就筋疲力尽了,而别一个孩子却能提20桶。如果你强迫一个身体虚弱的孩子一定要提够20桶。那就会损害他的气力,到明天他也许就什么都干不成了,说不定还会躺在医院里去。学生从事脑力劳动所需的力量,也是各不相同。所以,学习上的成绩是相对的,对一个学生来说,“5分”是成绩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3分”就已经很了不起了。教育教学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学生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们享受到成功的乐趣。也就是说,在学习中,无论是脑力劳动的内容还是所需时间都应当采取个别对待的态度。
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偏偏忽视了这一方面,国家用统一的大纲教材,学校有统一的目标要求,教师则采用统一的方式教学。一个模式,一刀切的教育造成了许多学生(尤其是潜能生)的不适应。比如,有的教师和家长硬性规定孩子考试要达到优秀,否则就要受罚,有的学生做错了题、写错了字,教师或家长要求重写十遍、几十遍,有的家长期望值过高,不顾孩子的能力和基础,一味要求,孩子虽几经努力,若达不到要求,就责骂甚至殴打。这种教育,使学生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负担,对学习的兴趣、热情日趋低落,从而丧失了进取的信心。
四、对学生需严格要求
古人云:“教不严、师之惰”。严格要求学生是爱的特殊表现,是教师责任感的体现,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但在教育过程中,有的教师对学生不负责任,放松要求,放任自流;有的甚至对学生的过错睁只眼、闭只眼,迁就姑息。有的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放纵、听之任之。这种教育的放任和管理的放松,使学生失去约束,弱化了自控能力,逐渐是非不明,良莠不齐,滋生惰性,学习退步,品德滑坡。
其实,有些潜能生学习困难,开始往往是上课没有集中精力听讲,这时如果老师能够及时发现并提醒他们集中注意力,很可能就克服了学习障碍。有的潜能生有品德问题,行为有偏差,往往也是在形成初期,家长、老师都不在意,没有及时教育而造成的。所以,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要铭记“严师出高徒”的古训,对学生严格要求,严格管理。
可以这样说,学习的失败、潜能生的产生,归根到底是教育的失败,教师的失败。
潜能生由于长期或反复遭受挫折和失败,从而使他们在人格发展上出现缺陷,他们不会关心,不会同情,息怒无常,行为不定等,以致到最后这位学生的潜能没有被挖掘出来。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通过各种途径,矫正他们的不良人格,挖掘他们的潜能。促进潜能生转化,使之形成健全的人格。
(作者单位:河南省卫辉市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