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研究型教师的思考
◎ 高晓哲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带来了教育理念、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很大的变化,给教师的创新性工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时间。怎样开发校本课程,如何指导学生探究性学习,在大班额情况下如何照顾学生的差异,怎样提高小组讨论的有效性,怎样教好综合课程,在新课改中教师角色有哪些变化等等,这些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教师去探索、去研究。如果把教师这个工作,单纯看成是一个谋生的职业,你会注定平庸一生。我不想做一个平庸的人,只想做一名无愧于学生,无愧于家长,无愧于社会,无愧于自己良心的老师。怎样才能达到这样一个境界呢?只有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才能提高工作效率,让自己的付出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因为教科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也是不断提升自己的途径。那么如何做一名研究型教师呢?我认为,首先要有改革教育教学的热情和意识;有自我反思和批判的意识和能力;有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愿望;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独立的教学研究精神;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一、要有改革教育教学的热情和意识
有些教师认为;教科研是专门从事教学研究的人搞的,要花费专门时间和精力。教师工作任务繁重,事情繁杂,每天既要上课,管理学生,还要处理随时发生的事件,没有那么多时间搞研究。还有些教师虽然能够认识到教科研的重要性,就是懒惰,没有养成积累和总结的好习惯,任务布置下来了,临时抱佛脚,东拼西凑,应付完事。其实这是意识问题,没有认识到教科研的重要性,没有搞清楚教学和教研的关系。恰恰相反,如果我们能够参与研究,既可以减少对“教育教学研究”的神秘感,破除对“研究”的迷信,增强对自己工作的理性解读能力与变革能力,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所以,教师要有改革教育教学的热情和意识,这种意识是教师开展自主学习以及帮助他人进行有效学习的基本保证,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驱力,它根植于教师的行为规范之中,帮助我们不断进行自我提升与发展。
二、要有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愿望
开展教育教学研究要善于思考,只有思考,才能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在教学中,常常有这样的两种工作现象,一种现象是教师的工作状态很轻松,学生学得更轻松,教学成绩还比较突出;另一种现象是教师从早到晚扎在作业堆里,或辅导后进生学习,或没完没了指导学生改错题,教师辛苦,学生也辛苦,成绩还一般。寻找原因,发现教师没有把功夫用在课堂教学上,没有深入钻研教材和研究学生,课堂效率低,只有在课后补了。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课内不足课外补。这样的教师没有教学研究的意识,没有反思和批判的意识,没有解决问题的愿望。学生一批批走了又来了,他的教学方法依旧,工作状态依旧,教学成绩依旧。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如何指导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有效地学习,教师要多反思,勤思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和改进。
三、要有独立的教学研究精神和科学的研究方法
授人以鱼,莫若授人以渔。因为,教学的真正意义在于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学生,怎样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教师首先要有独立的教学研究精神,掌握和运用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还要通过自己的教学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面对当前各学校班额过大的现状,新的问题又摆在了我们的面前。班级人数多,增加了教师组织教学的难度,学生的学习两极分化日趋严重。如何指导大班额学生有效地学习,如何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当前急于要解决的课题。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指导学法,只能让一部分学生接受,为了挖掘学生中的资源优势,我正在进行“手拉手学习伙伴”的实验,强帮弱,好帮差,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助人为乐的优秀品质,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意识,也达到了共同进步的目的。
四、要有终身学习的习惯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有终身学习的信心,否则就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要不断为自己充电,更新知识,这样才能为我们的治学提供活水,在课堂上可以做到高层建瓴,得心应手,左右逢源,你就会把一堂抽象的数学课讲得深入浅出、妙趣横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和掌握知识。
当前计算机技术已引入课堂,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便利的条件。我们要接受它,很好的利用它。虽然我已步入中年,但还是努力学习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教学方法和电子备课方法。现在,我已经能熟练地操作并运用计算机进行教学,能独立制作教学课件。现在我还是一名有着两年博龄的网易博客,网络不但丰富了我的业余生活,开阔了视野,加快了知识更新的步伐,还提高了写作能力,充实了精神生活。我还利用自学的网络技术,创建了以教育教学和休闲娱乐为主的个人网站---《快乐教师》,给教师搭建了一个交流学习,听音赏文,品味人生,倾诉心声,放飞心情的平台。
搞教学研究并不神秘,只要我们用心积累,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会有一个个惊奇等着我们。我做的还很不够,积累了很多,总结出来的却很少,还是惰性在作怪。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为适应社会的需求,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会越来越高。时代的发展需要我们用崭新的视角去审视课堂,未来人才的培养,需要我们用全新的理念去改造课堂。我要抖擞起精神,把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方法迎进课堂,改造它、更新它,让我们的孩子接受它,喜欢它。要更好地利用课堂这个教育的主阵地,做一个闻道有先、授业有道、解惑有法的好老师,给学生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变“教师的课堂”为“学生的课堂”,变“书本的课堂”为“生活的课堂”。让孩子们求知若渴的目光穿越过去和未来,关注个体和社会,给孩子们营造一个真正的“大课堂”!
(作者单位:宁夏中卫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