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 夏 英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是非常至关重要的。知识的获得我们可以依靠学习,可以在瞬间获得。但习惯的形成,却无法做到。习惯需要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中培养。努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的数学发展而使他们终生受益。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传统的学习习惯
首先,培养认真预习的习惯。众所周知,在学习过程中,“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预习兴趣是预习效果的关键。在预习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教师布置的预习内容要难度适中,具有一定的诱发性、趣味性和思考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例如:在执教《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时,我布置了这样的预习作业:①收集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的实物(盒子等),并仔细观察一下,他们分别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并把它记录下来。要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预习一般是指上课前对新知识的自学准备,但初次接触预习的学生缺乏具体的实践和方法的指导。因此,教师应选取有代表性的内容,在课堂上一步一步地指导学生进行预习,让每一个学生都掌握不同课型的课前预习方法。
其次,培养认真听讲的习惯。认真听课包括两方面,一是认真听老师讲课,另外是认真听同学发言。由于小学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很差,注意力容易分散,经常会发生听课“走神”的现象:老师在讲课时,有的学生在玩东西,有的学生在漫不经心地翻看一些与课堂上无关的书籍,还有的学生和周围的同学讲话等等。教师如果不加注意,及时提醒,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认真、仔细听课上,既不利于学生掌握所学知识,也会使学生逐步养成不认真听课的坏习惯。因此,根据小学生的特点,采取以下方法培养学生专心听课:首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不时用鼓励、表扬、眼神提示等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及时引导学生认真听老师讲课,听别人发言。其次还利用学生喜欢的游戏、竞赛活动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引导学生认真听老师讲课,听别人发言。另外,让学生勤于动脑,也是培养学生认真听课的一种方法。此外,有目的地进行提问,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有效地进行教学。只有先培养好学生良好的专心听课习惯,才能逐步增强课堂学习的效果。
第三,培养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①、规范格式,认真书写。我们要向学生讲明了作业书写的要求,例如:字迹要美观大方,每一行只能写一个算式,每做完一题,要空一行,做竖式时,横线要用直尺画,要求学生尽量想好了再写,少用橡皮擦,已经写错了,就应该擦干净了再写,否则,看上去不干净,而且数字也看不清楚,这样既会影响作业的正确率也会影响了美观等要求。并对写字的姿式作了要求,如背要挺直,眼离书本要有一尺远等。②、言传身教,树立榜样,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作业书写好习惯。要想学生有良好的书写习惯,老师的行为举止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在上课时,板书设计要合理,规范整齐,书写应做到一笔一画,另外在作业批改时给学生的批语也要认真书写,一则让孩子能看懂,二也是给孩子一个示模。另外对学生的每一点良好行为,教师不仅要及时给予表扬,而且要在班上营造一种良好的议论氛围,把学生当作教育的主体,运用学生典型教育启发学生。例如:把优秀的作业进行全班展示;得满十次换一个小礼物等等。总之,要及时捕捉每一个闪光点,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到表扬夸奖的喜悦,而这种“成功的乐趣”正是学生好行为的内驱力。③认真读题、审题的习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有不少的学生之所以把题做错,就是因为读题不认真、加字减字造成的。所以,教师要加强读题指导,使学生养成认真读题良好习惯。
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数学是思考性极强的一门学科。在数学教学中,独立思考表现为:无论上课或做作业时遇到问题,学生能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而不依赖老师提示或同学求出的答案。其做法是:①教师要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善于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其产生探索求知,解决问题的积极要求。②从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心理特点出发,根据新授知识的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信心,提高他们进一步探索问题的能力,培养其良好的钻研动脑习惯。③在数学教学中,结合教学的重点或难点,教师一方面应利用形象的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另一方面应充分让学生有操作的机会,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领悟算理,同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要注意纠正个别学生的思维惰性,改变他们一味依赖老师、家长、同学或单纯靠死记硬背,照搬照抄等不良习惯。
三、创造性学习习惯的培养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向学生提问题,很少见到学生向老师提问题。学生只是依老师的问而答。这样,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状态,也不利于创造力的培养。而今,要求把教材中的每个新课题都以“问题解决”的形式教学,不断创设既接近教材内容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问题来激励学生提出问题。当然要教会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一是在自己不明白不清楚的地方提出问题;二要在旧知到新知迁移的过程中提出问题;三要在旧知与新知的内在联系上提问题。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知识,就会提出很多问题。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后自己提出来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要解决这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到特别亲切与自然,顺理成章地把学生引入从旧知到新知迁移学习情境中。
四、合作学习习惯的培养
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团队观念和交流能力,并在思想的碰撞中迸发创新的火花。在数学课的学习中,可让学生通过课前共同预习、课中合作实验、合作操作、同桌讨论、小组交流等形式开展合作学习活动。老师布置的学习内容要有价值、有意义,不要流于形式。对于学生而言,要积极参与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要学会倾听他人的发言,学会评判他人的观点,学会接受他人的意见。每一次合作学习,都要积极参与,逐渐养成习惯。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对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还仅仅只是开始,尚有许多工作需要去努力深化,许多问题需要去设法解决,许多经验需要去认真总结,许多想法需要去变成现实。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潜心研究“教书育人”这门艺术,让学生健康地成长。
(作者单位:四川省资中县重龙镇红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