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应写自己最擅长的文体
◎ 叶 岚
近几年来,中考作文的特点之一是文体开放。统观全国各自省市作文要求,绝大多数都是“文体自选”,较保守的也是(诗歌除外)“文体不限”,还有的则更是提出了“请大胆选择最能驾驭的文体”、“选择最适用表达的文体”和“可以选择你最擅长的一种文体”。这就给了同学们自由选择的机会,提供了越来越广阔的空间。摆脱了文体的束缚,同学们可以自由地、有创意地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来写。
现在一些专家提出了“淡化文体”的主张,误导了部分中学生,认为可以不要文体,不必符合文体的规范。其实,淡化文体要求,是提倡文体多样性,即同一话题可以通过不同文体加以表现。常识告诉我们,不限文体,绝不等于可以写不成体的文章,相反,是鼓励学生发挥自己所长,使用自己最擅长文体。
在选择文体时,我们不要仅仅局限于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应用文等常用文体,而应首选创新文体,最具表现力又易掌握的创新文体分以下几种:
一、小小说
小小说,又称为微型小说、一分钟小说、超短篇小说。关于小小说的特点,美国评论家罗伯特·奥佛法斯特总结出三条:一是立意奇特,二是情节完整,在是结局出人意料。但它的最主要的特点,还是在于以小见大,文短意长。
写小小说不必拘泥于真人真事,应该在生活的基础上,大胆地进行合理虚构,虚构是作者把现实生活中不同原型的某些特征加以综合熔铸而成。因此比现实生活中的原型更为理想,更为典型。小小说不但要有创造性的立意,还要有比较完整的情节及具体的环境的描写。
小小说的构思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选材要精当。
在选材上,往往截取生活的一个片段、一个镜头、一个侧面、一个小故事;情节不复杂,但能以小见大,一滴水中见太阳。有人说,小小说是写“瞬间镜头”:现成的典型的镜头(画面);把生活“打碎”,重新排列组合后的典型镜头;用眼前的镜头带出以前的生活,似电影中的“回闪”镜头。
2、结构要灵巧。
适当使用“巧合法”“误会法”“悬念法”等,精心安排情节。即使写一个场面,也要有点矛盾冲突。
由于小小说只取生活的一个片断、一个镜头,在结构上可以有头无尾;可以有尾无头;也可以无头无尾,只取腰的一段。但结构的主次、起伏、断续等则腰精心运用。即:不追求完整与曲折,但要追求灵巧与机智。
3、形象要鲜明。
人物宜少不宜多,要写出性格特点鲜明的人物,要避免见事不见人、因事淹没人;不允许对人物作冗长的静止的叙述性描写,宜浓墨重彩地描写人物在某特定时间的某一侧面,使其如浮雕般突出来。
描写人物还须注意抓住两点:一是抓住人物的闪光点(最容易感人的那一点)。这个“闪光点”是能树起人物形象的典型生活侧面;二是抓住典型细节,通过细节刻画人物,使形象个性鲜明、血肉丰满。
二、讲演稿
当前,中学生写的讲演稿,主要是在班级、学校或社会举行讲演人上的讲演词。谈自己对学习、生活、人生价值的认识。能在中考作文中运用讲演稿这表达形式,充分发挥讲演稿语文饱含激情、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和震撼力的特点,不但是文体上一大创新,更是高素质能力的突出表现。擅长抒情议论的考生,选择讲演稿的形式构思考场作文也会以新取胜。
讲演稿写作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呢?
1、观点要正确鲜明。讲演稿应该有明确的主题,肯定什么,否定什么,主张什么,反对什么,歌颂什么,批评什么,要让听众一听了然,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否则,就不会产生影响群众的力量。主题观点的确定:要以时代脉搏为指针;要了解听众的思想动向;要熟知内容,体会真切,见解独到。
2、材料要丰富、具体、典型、生动,适合特定的讲演氛围。材料包括事实、故事、名言警句、数字统计等等。取材的标准:①有利主题的典型的材料;②听众感兴趣的材料;③与听众生活接近的材料;④易理解的材料。没有生动具体的材料,只靠抽象空洞的说教是不能吸引听众、说服听众接受自己的观点。
3、结构完整,思路清晰。讲演稿,分几部分说,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怎么说,都要有恰当地考虑和安排,并且要力求完整,有较强的逻辑。
三、日记书信
日记作为一种文体,属于记叙文性质的应用文。日记的内容,来源于我们对生活的观察,因此,可以记事,可以写人,可以状物,可以写景,当然也可以记述活动,凡是自己在一天中做过的,或看到的,或听到的,或想到的,都可以是日记的内容。每年的中考作文都会出现以日记的形式出现的作文。
运用日记形式写作可以是单篇日记,也可以是由几则日记组成,如果是多篇日记组合,每篇日记之间不要求有严格的逻辑衔接,但必须表达同一个主题,为了便于表情达意或阐述观点,叙述、描写、议论可以随意穿插。
书信是一种向特定对象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应用文书。“信”在古文中有音讯、消息之义,如“阳气极於上,阴信萌乎下”(扬雄:《太玄经·应》);另外,“信”也有托人所传之言可信的意思,不论是托人捎的口信,还是通过邮差邮递的书信,以及近年出现的邮寄录音带、录像带、电子邮件等都具有这种含义书信的写法书信虽然是一种个人性很强的运用文,写法上也比较灵活,但书信还是应该遵循一定的要求,最基本的可概括为以下二点:
1、必须合乎规范书信写作规范突出地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书写格式的规范,二是书信语言的礼仪规范,这两种规范都必须严格遵守,否则就会出乱子,闹笑话。
2、言之有物,通情达理“信”字本身含有信任之义,这要求书信不论写给谁看,所述之事都要实在,所表之情都要率真,所讲之理都要通达。
四、童话寓言
童话,是运用夸张、拟人手法,借用丰富的想象和联想,编出新奇有趣、反映社会生活、对少年儿童有思想教育意义或智慧教育的文章。编写童话故事,同样要注意以下几点:要用接近少年儿童的口吻、心理,充满智慧的幻想去虚构故事;要将幻想和现实巧妙而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儿童懂得生活道路,从中受到教育和启示;想象和联想既要大胆丰富,又要科学合理,切忌胡编乱造。
寓言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育意义的故事,一般篇幅比较短小,具有故事情节,主人公可以是人,更多的则是人格化的动植物或自然界中其他东西和现象。寓言往往通过故事借此喻彼,借古喻今,借小喻大地,使寓言主题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编写寓言故事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恰当、正确地运用拟人和夸张手法;二是要注意想象的新颖性、联想的丰富性及二者的科学性、合理性;三要注意主题的积极、高扬,切忌猎奇式的胡编乱造。
我们编写童话寓言故事,首先应该知道,什么样的故事才是一个最佳的故事呢?
1、合情合理
故事可以虚构,而且我们更应该提倡虚构。所谓“合情合理”,是说我们的故事虽然没有生活的真实,但要有艺术的真实性。艺术真实其实强调的是故事里细节的真实,细节应遵从生活,遵从逻辑,不能违背事理和基本常识。
但是,提倡虚构,并不是我们不管生活。生活是故事的源头,我们只有细心观察过生活中大量的真实,有厚重的积淀,我们才能在虚构的情节中展示细节的真实。
2、承载思想
思想感情是灵魂,没有灵魂的故事就像玻璃瓶中的干花,恍惚间只能眩人双眸。一个故事的主题无外乎三类:或表现一个人物的精神,或渲染一种情感或人性,或传达一分哲理。一个故事如果仅为猎奇或玩笑而设,而不能通过故事给人以思想的震撼,那是容易失分的。
3、一波三折
“文似看山不喜平”,故事的结构更是如此。跌宕曲折的故事具有悬念感,能给读者营造出一种阅读期待。金圣叹在评点《水浒传》中写道:“文章之妙,妙在猜不着。”“猜不着”正是因为文章曲折,情节跌宕。一则因为600字的字数限制,跌宕过多是不现实的;一则因为跌宕太多,情节便复杂,容易给阅卷者带来思路上的困惑。为此,考场作文的结构最好是“一波三折”,所谓“一波三折”,就是指一个故事有三个转折的情节。为什么故事会形成这样一种模式呢?这是由读者的阅读心理决定的:一折,读者有了阅读期待;二折,读者的阅读期待更强烈;三折,满足读者的阅读期待。
文体毕竟是形式的东西,选用文体的标准首先是最有利表现内容、表达思想,每种文体有每种文体的特点,要准确把握。“磨刀不误砍柴工”在平时练笔时,要尽可能地多尝试各种文体,尽可能地熟悉掌握几种文体,以便考试时从容地选择最适合自己写作心理和写作特长的文体,更有创意地表情大达意。
(作者单位:福建省罗源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