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点滴体会
◎ 朱惜椿
审美能力是人发现、感受、评价和欣赏美的能力,也就是对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各种事物、现象的审美价值进行分辨,评定时所必须具备的感受力、理解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艺术修养的探索和研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通过多年的教学探索、实践、总结,我认为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途径及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欣赏教学——欣赏、感受美
欣赏即通过享受美好的艺术作品及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从中获得感性认识,以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及能力。欣赏可以帮助我们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领域,还可以陶冶人的思想情操,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因此,美术欣赏是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的重要途径。
1、课堂欣赏教学。
我国古代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刘勰说:“凡操千曲而后晓其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这说明一个道理:对于艺术作品看得越多的人就愈能鉴别和欣赏艺术,其艺术审美能力就愈能获得提高。因此人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就主要是通过艺术欣赏和鉴赏的实践来获得。所以我在课堂欣赏教学中极其下功夫,不管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不论是著名画家的还是儿童的艺术作品,都非常精心地查阅资料,为学生作精细的讲解。这些有利的方式及条件对学生挖掘审美的深度空间有相当的帮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时我在教学课堂内容时,常会让学生探讨艺术当中的价值或意义等。如: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长城是怎样修建起来的,秦兵马俑对当时有什么意义;中国著名画家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以及外国画家凡高的向日葵价值多少。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的激情参与。由此一导,学生不但爱听,还不时提些小问题,学生情绪异常高涨,课堂气氛十分浓烈。有以上经验,学生自己对同龄人的作品也感兴趣,我有时组织学生给这些画估估价,并说说它的价值在哪儿,由此来提高他们对画的思想、内容、构想以及技法等的艺术欣赏。
初中生喜欢绘画,这同他们的心理要求息息相关,也和他们的知识、见闻、理解能力相适应的。初中生对同学、朋友的优秀作品,不仅投以钦佩的眼光、羡慕的心情、赞赏的语言,甚至作为自己学习和模仿的范本。因此,每当同学们课堂完成一幅画后,举起自己的作品给老师看时,我都很认真地对他进行赞赏肯定,他们自己私下还相互交流。通过大家讨论,自评及交流的形式提高学生自主鉴赏美、欣赏美的能力。
2、课外欣赏教学。
课堂欣赏教学毕竟在时间、空间、艺术形式等方面是有限的,课堂中绘画作品欣赏多,其它的内容涉及不多。比如:工艺作品、建筑、雕塑、环境艺术等,特别是家装、服饰、设计等时尚前沿的艺术形式几乎没有。为了开拓学生的视野,更了解当代社会多元文化,不让他们的思想再为“大山里的人”。我经常购书,有空余就组织学生共同品味,我所订的《少儿书画》、《中国油画》、《装饰》、《美术大观》、《古今艺术品欣赏》等杂志学生拿着爱不释手,相互传看。虽然学生的年龄小,有很多还不懂,但从他们眼神内可以洞察他们的内心是渴望了解这美好的世界的。通过课外的欣赏、交流,学生眼界大开,思维活跃,从书中他们了解到了古文化的精髓;民族文化的特色;时尚文化的潮流。这是作为农村孩子所没有见到过的,他们神往那些地方,希望更加多的了解他们,这促使了他们更加努力学习的动力。
总的来说,课内外的欣赏带给他们的是一个陌生而有趣的广阔世界。
二、实践教学——表现、展示美
在教学中让学生多动脑、动手进行实践训练是必不可少的手段,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绘画技巧,还培养了他们表现美的能力。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中去进行实践练习:
1、绘画练习教学。
美术课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和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去体验和创造性地表现生活中的美,观察是提高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这些都在教材中的内容中有所体现。所以,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重点教学学生观察生活内容,抓好生活观察的教学,认真组织学生进行绘画练习,以积累其对生活认识的基本元素。
2、绘画创作教学。
在生活中,学生的绘画往往有一个缺点,无创作意识或不懂创作。比如:表现西部大开发这种时代思想,学生看了一头雾水,但老师稍点拔,学生思绪可谓异彩纷呈:我们西部人淳朴好客、环境优美、物产丰富……可以欢迎很多人来旅游、做生意啊!各种生活场景都可以画。其中有一位同学画的《西部欢迎你》很受人赏识,画中有献哈达的藏族小姑娘、手捧美酒的蒙古族小男孩,跳着舞蹈的维吾尔族小姑娘,他们正欢迎一列来自远方的客人,表达情真意切!因此,教师要经常给予绘画创作指导,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和审美能力。
3、活动展示教学
好的东西是需要展示给大家看的,所以经常要求学生办美术成果展、布置美化教室和学校等。展示活动既提高了学生的各种能力,尤其是大众的审美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培养。比如要办美术作品展,不仅仅是一张张画拼贴的问题,学生要经过深思熟虑,左挑右选 ,看什么内容适表现本次活动的主题,同时给予众人看的东西也必然会影响众人。
三、外延教学——收集、储存美
1、制作剪报、剪画。
人的记忆有限,这就需要有一种方式能尽量帮助我们能随时要之即取,取之即来。我就教学生学会收集美的作品,并把自己的制作给学生看,学生极感兴趣并随之模仿,买一叠纸做一本收集册,有的还将纸染成黑色,画上封面,将平时留心收集来的图片剪贴在上面,有时这些东西还派上大用场,比如办板报等经常用到它。他们自娱自乐,有时还互相传阅交流比赛,那开心劲可甭提了。这种方式既锻炼了他们的绘画能力,制作能力,也提高了自身的审美能力。
2、订阅书画报刊。
由于地域的局限性,西部的学生视野圈小,知识狭窄,为了拓宽他们的视野,我鼓励学生们自己筹钱订阅一些相关的书籍报刊,它们形式多样,风格各异,又紧跟时代潮流,令人耳目一新。有了各种各样的书籍报刊(如《少儿书画》等) ,我们视野宽广了许多,生活也丰富了许多,外面的世界虽离我们遥远却又清晰可见。
总之,在课堂内外的美术教学中,要把传统的“技能型”转化为“审美型”,审美能力的培养,也是目前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它有助于学生在观察、感受、思考、制作中提高感悟美、认识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作者单位:宁夏中卫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