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走进课堂
◎ 马殿周
地理新课标中指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等等。近年来高考试题中,应用性、能力型试题在地理试卷、文科综合试卷中逐年增加。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考查成为高考试题一大亮点。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新课标理念,使地理教学独具魅力,让地理课堂焕发异彩,让平时的课堂教学有趣,平时让学生应试有效呢?我在实际教学中做了以下尝试:
一、教学内容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到“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生活即教育”。的确如此,以前,很多的教学过程基本都是照本宣科,缺乏新意,与实际生活离的太远,课堂枯燥无味,时间久了,就有了学习无用的论调。如果能将实际生活中的地理知识,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的同时,增加地理学习的兴趣。
登封是一个旅游胜地,旅游资源丰富多样,那么对选修第一册中“旅游”一章的学习,可以和学生在课堂上作一次乡土旅行:来到少林寺、中岳庙、观星台等等,欣赏了众多的人文景观;又看到了嵩山、三皇寨、庐崖瀑布等优美的自然风光,然后让学生总结出我们身边的旅游现状,旅游资源的分类,讨论如何设计旅游线路,对不同的旅游资源如何欣赏,如何评价我们的旅游业发展现状,旅游活动过程中存在哪些不良行为?我们该如何作一名合格的文明的旅行者等等。通过实际联系及讲解登封的主要旅游景观,既增强了对乡土地理的了解,激发学生的爱家乡,爱国热情,也把课堂上需要解决的比较陌生的理论知识,回归到实际生活中,降低了难度,加深了印象。
教材再新,也不能及时将刚发生的地理事件写进来,可作为在新课标理念倡导下的地理教师,完全可以将社会生活中发生的重大事件,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作为教学内容,及时补充到课堂中来,这样的话学生学习将更有乐趣,我们的地理课堂将更具魅力。
二、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发掘学生的经验世界,转化书本上的理论知识
很多地理知识都属于生活常识性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紧密相关,在学生的经验世界里都可以得到验证,所以课堂教学中,注意关注所教授内容的现实意义,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很容易实现的。
例如:讲到风对城市大气环境的影响时,向学生提出问题:登封市的工业布局情况如何?分布原因是什么?学生讨论后,抬头看窗外并结合自己的观察,可以得到结论:告成及大冶镇的重工业、电厂等高污染企业,都分布在盛行风(西北风)的下风向,最小风频(东南风)的上风向,自来水厂布局在我们城市的西北地势较高的区位。因为本地属温带季风气候,冬季为西北风,夏季吹东南风,污染源应远离居民区,更不能分布在盛行风的上风向,而自来水厂则要求水源相对充足,水质清洁。
三、开展课外地理实践活动,体验和应用课堂中学到的地理知识和原理
例如:在学习高中必修下册“7.4城市交通运输”时,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收集各种资料,实地考察我们登封市的城市交通现状,亲手绘制出一幅城市交通简图,并说出我们城市交通的特点,同时注意我们所居住的城市交通环境如何?然后想出自己的解决办法。上课时,带着问题,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讨论,并上交自己的交通简图。通过这样一个过程,给学生一个问题联想的机会,创设一个学习的情境,使课堂回归到身边的生活,同时考察了学生的地图知识应用能力。通过画图,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在画图的基础上,引入城市道路网的内容,对学生的感性知识进行条理化,归类并分析不同城市道路网带来的城市交通环境问题,找到原因和解决的办法。
在“月相”一节中,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都看到过月球的阴晴圆缺,可是你们是否注意到:月亮的不同形状出现在天空的不同位置,在时间上有什么不同呢?很多学生从来没有注意过这样的情形,感到很迷惑。这时候及时给学生布置一个作业,要求学生在接下来的一个月中,每天记录早晚自习时的月亮,绘出见到的月亮形状,记录所看到的它在天空中的位置,然后通过这些数据,找出月相变化的规律,可以几个人合作,然后试着讨论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通过观察,发现上半月的月面,都朝向西方,且在前半夜观察最合适;下半月的月面都朝向东方,且应该在后半夜去观察,同时再让学生收集一些古人描写月亮的诗词,如“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杨柳岸晓风残月”等等,请学生根据诗词所描写的情景,判断诗人当时是在农历什么时候写的,推断大概的时间。这样学生就可以比较顺利把问题回答出来。
地理课外活动,是地理课堂的延伸,地理学又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新课程标准中提到,指导学生开展观察、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走出学校,走进自然,去体会运用知识,验证知识的快乐。
让生活走进课堂,就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只要多考虑一下学生的内心世界,考虑一下学生的人生经历,多联系一下社会生活的实际就能实现,使教育贴近我们的生活世界,更加合乎人本理念,也就更加接近地理教育的本旨。
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让我们共同走到学生中去,让课堂回归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
(作者单位:河南省登封市实验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