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德育课中的应用与思考
◎ 罗保金
案例教学法是指通过对一个具体的教学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观察、调查、分析、讨论、实践、思考和归纳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方法。是一种现代教学方法,有着传统教学方法所不具备的特殊功能,特别是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案例教学法在德育课教学中的重要性
1、案例教学法适应德育课课程改革要求。传统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对学生要求太多,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被动接受,在学习上依赖性强,学生不学厌学情绪明显。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自由地进行学习。案例教学法通过教师向学生提供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和探究、交流的操作平台,自觉学习教材知识并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从而自主学习。
2、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自由探索、大胆质疑,及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好奇心。尤其是案例教学法中对问题的分析、解决往往不设标准答案,只要学生分析得有道理,即使与原方案相违背,也应该予以肯定。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对教学过程统得过死,教师成了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教材、参考书及标准答案成了学术权威而不可怀疑;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几乎不敢也没有信心和意识对教师的讲解和教材中的问题提出质疑,就更谈不上什么创新了。有关研究表明,要想真正培养出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业人才,在教育过程中就必须采用民主、科学的教学方法,而案例教学法完全可以说是一种民主、科学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
某高职园艺专业毕业的小赵,被一家花卉有限责任公司录用,主要负责草坪的养护和管理工作。在工作中,他发现当地草坪中的一种杂草,生命力极强,无怎样治理,也很难根除,给维护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麻烦。他突发奇想:“这么强的生命力,若能把它变成草坪,既耐旱又耐踩踏,一定会畅销。”于是,他向公司提建议,改良这种杂草,变废为宝。公司成立了科研部,以小赵为组长,经过一年的时间终于生产出了新草坪。该草坪一上市,就被几家物业公司抢购一空,为公司赢得了丰厚得润。小赵也被提拔为科研部主任。为什么小赵这么快被提为科研部主任?因为他敢于提出质疑、有好奇心、能发挥自已的想象,敢于创新。学习也一样,只有提出质疑,才会有进步。
3、有助于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有的不仅成绩差甚至表现差,有打架、吸烟、喝酒、沉迷网络等不良行为,如不加以教育和引导,将会毁了学生的一生,也有可能给社会带来危害。然而,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担负着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任,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作用。例如:某市出台一项新政策,老年人凭“爱心卡”免费乘坐公交车,学校组织某年段学生到街上给老人发放“爱心卡”。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萌发出要尊敬老人的良好道德品质。
4、案例教学法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又没有升学压力,都有厌学或不学的现象。自然就有有兴趣就学一些,没兴趣就不学的现象。这样激发学生学习德育课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德育课的积极性已成为德育课教师探讨的重要问题。兴趣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是永不枯竭的动源泉,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两千多年后,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又从自己丰富的教学实际经验出发,认为“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赫尔巴特学派甚至将兴趣视为教育过程必须借助的“保险丝”。
在这几年的教学中,笔者认为案例教学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重要方法。例如:小红放学回家路上发现一歹徒抢了一女青年挎包后逃跑,其做法是尾随跟踪后报警。小红的做法是否正确?由于这一案例与学生现实生活有关,激发了学生兴趣,从而诱发学生积极思考和探讨,主动学习。
5、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孙子在其所著的《孙子兵法》中强调“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以正合,以奇胜”,换句话说就是客观形势千变万化而“法无定法”。因此,如何教会学生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灵活解决问题是我们目前教育所要解决的问题。而案例教学法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这种综合能力。例如:小明家买了一台冰箱,一星期后发现不制冷了,该怎么解决呢?通过同学们探讨后,教师给学生提供了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途径:协商解决——调解——仲裁或提起诉讼。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选择要求
1、针对性原则:即案例是为教学服务的,案例必须与特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相对应,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某省原国税局长因贪污受贿被绳之以法后,在剖析自己的犯罪根源时写道:“我对党的理想理信念产生了动摇,认为与其江山一旦易手,自己万物皆空,不如权力在握时及早做些准备,如有不测也万无一失”。为什么这局长会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呢?正是因为他的最根本的理想信念动摇了,才一步步走上犯罪的不归之路。这就教育了学生在思想上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坚定的立场。
2、现实性原则:案例的选择要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热点、能反映时代特色。如学习《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生产力前进方向》时,可选用神舟飞船和常娥一号的图片或相关资料,说明我们党和国家重视生产力的发展。
3、典型性原则:案例的选择必须精练、典型、有说服力,有助于以案说理。小辉毕业于某校商务管理专业,他在校期间学习成绩很好,对专业技能的掌握也很到位,但让他烦恼的是,跑了六七场招聘会,都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要么觉得公司待遇不够理想,要么觉得公司规模不大,发展前景不广阔。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满意的岗位,公司又认为他学历不够高,将他拒之门外。为什么小辉找不到理想工作?是因为他没有树立务实的择业观念。
4、可议性原则:事例必须难易适中,能够引起争论,提出自己的观点。我国改革开放后,相当一部分人有钱了,那么钱怎么花?这一事例既简单又可让学生议论。教师最后必须正确引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义利观,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关系。
5、除了上述原则外还有新颖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思想性原则等,都要求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点。
三、案例选择方法或途径
1、采用书本中已有的案例,这是最方便、最常用的方法。新课程在课文重要知识点中一般都设有案例,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根据案例理解掌握相关知识,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只须适当引导就可达到目的。
2、通过查阅资料收集案例,这是选编案例常用的渠道。例如“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是前进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这一哲理,可以查阅收集我国1950至今国内生产总值变化发展情况,从而让学生理解新中国建立后,虽然经历了“文化大革命”挫折,但是社会历史发展的车轮是不会停止的。
3、通过新闻、广播、电视等媒体收集案例。 如在探讨“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时,我搜集了抗洪救灾、抗震救灾的画面和陈良宇等一些腐败案例。学生自已作评判,只有站在最广大人民立场上的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才是正确的。
4、教师自己编写。课文一些知识点比较难理解,或没有现成的案例,教师可自己编写案例。如讲到“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结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意识或价值观不同”这一知识点时,引用了一首诗“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为什么农民和地主价值观不同?这就由于他们立场和需要不同。
四、案例分析步骤
1、教师讲解。一些非重要知识点,可由教师讲解,引导学生结合案例掌握相关知识点。
2、个人分析。一些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又比较容易理解的,可由学生个人分析案例并掌握相关知识点。个人分析一般要求学生先阅读案例,了解其大意,然后分析案例与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或思考。
3、小组讨论。先把学生分成若干组,然后每个学生根据案例问题提出自已解决问题的方法,或对案例的某个观点进行讨论,最后教师进行适当讲解,力求使学生掌握知识点,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一种自主学习重要方式,有利于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良好的同学感情,又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值得提倡。
4、全班交流。这种分析法可以让学生以辩论方式或宣读方式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最后进行概括分析,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观点,得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但这种分析法,教师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学生能主动参与。
总之,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方向,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特别是对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可达到更为理想效果。
(作者单位:福建省连城职业中专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