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个素质教育下的乡村型教师
◎ 陈建华
随着人类跨入21世纪,信息社会已经来临,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多媒体技术、国际互联网为特征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已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社会突飞猛进,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工作与学习方式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
今年,我国掀起了一场空前未有的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给我们教育工作者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同时我们也面临严竣的挑战。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而教育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我国农村人口比重大,相对城里,教学条件差,但是,现在国家对教育的投入相当大,尤其是对我们西部地区,其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国民素质。
因此,作为我们农村教师,应提高意识,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不能满足现状,停止不前,那么,怎样做个素质教育下的乡村型教师呢?
一、认清当前教育形势,改变评价体系
在农村,教育观念没有从根本上转变过来,教学仍然是为应付考试,“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素质教育只是一句空话,名存实亡。教师关注的不是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而是考试的分数,考什么教什么,不考的就不教,考分高的便是好学生,考分低的便是差生,这样的学生只能说是高分低能,学校领导对教师的评价也如此,只看所上的班级的考分,其它的一票否定,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我认为这种方法只能阻碍教育的发展,新课程和素质教育得不到有效实施。严重的束缚了教师和学生的思想。吕型伟教授淡教育为“培养的人,欲成才,先成人,不成人,宁无才”。试想,一个在学校渡过9年或者12年学习生活的孩子却未对课本、教师提出过质疑、怀疑;从未提出过独立见解;从未苦苦思索过某一问题,总是做一只温柔听话的“小羊羔”,让别人牵着鼻子走,整天处于被动地位,应付机械地训练、死记硬背、题海战术之中,我们很难想象在他的一生中能够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因此,我们要从多方面去评价学生,比如思想品德,平时的生活习惯,学习态度,个性特长等。
二、教师观念和角色的转变
教学的本质是人使人社会化的活动,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应成为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建立一种教学相长,交往互动的师生关系,变“传话”为“对话”,教师要蹲下身子同学生对话,要和学生一起成长,改变教师高学生一等的观念,我讲的你得听,我要求的你得做,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不服不行。温顺听话的“小羊羔”就是好学生。这种观念要从源头上扭转。
三、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在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新课程。要想给学生一杯水,你自己必须拥有一桶不断注入的新鲜水。教师应具备以下素质:
1、全新的教育理念,作为现代化教师,必须对新课程理念有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对现代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标准有全面的把握,必须对当前国家基础课程改革的背景、目标任务及意义有深刻、清醒的认识,所以教师必须加强对现代化教育理论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理论水平,并且应用于实践中。
2、全面的基础知识。新课程改革加重了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渗透。更注重了现代科技成果的引入及学科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师要有全面的基础知识,文理兼备,理工皆通,一专多能,多专多能。
3、教学活动设计能力和教育研究能力,教师应能富有创造性地设计自己的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探究式学习,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我们应做研究型的教师,把教育理论用于实践中创新思考,把自己成功的教学经验上升为教育理论,促进教育理论的发展。
四、务必学会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与广泛应用使教学和学习成为了数字化,这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迎来了新的挑战,首先教师应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处理能力,比如远程教育、国际互联网、还有模式三的育达多媒体虚拟因特网,这些资源的下载收集整理,怎样运用于教学,服务于教学。这些信息高速路已修至我们乡村学校,它打开了一扇通往世界的窗户,能让全体师生打开窗子,迎接新世纪的八面来风,从而放开眼界、敞开心胸,站在高处,用全新的眼光去审视我们的教育,反思我们的教学,给我们教师开拓出一片自由挥洒的天地。但是,这些丰富的教育资源,在农村,有谁去关注,有谁真正的把它应用于教学之中呢?包括领导,一切都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听说上级要来检查了,废寝忘食、不分昼夜的加班加点地做假资料,检查过后,一切若无其事,有些设备竟然成了废墟。
我认为,我们在也不能做一个普通的乡村型教师了,我们要提高认识,面对现代化,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能抱有“山高皇帝远”的思想。我们要不断学习和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用信息技术打造现代化教师。
五、树立新课程教学观
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生与发展的过程,教学重结论,更重过程,现代心理学家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暴露学生产生各种疑惑、障碍和矛盾,另一方面是展示学生发展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与创新成果的过程。正因如此,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识的体验,当然强调探索过程,意味着学生面临问题和困惑、挫折和失败,这同时也意味着学生可得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结果表面却一无所获。但是这是一个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它是一种不可量化的“长效”,一种难得的丰厚回报,而眼前耗费的时间和精力是值得付出的代价。
总之,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推进素质教育是对传统教育思想和陈旧观念的深刻变革,不可能毕功于一役。我们面临新形式、新情况带来了新任务、新问题、呼唤着新思路、新对策,更需要以新的教育理念引导我国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为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做出积极的准备,做一名素质教育下新型的乡村型教师。
(作者单位:贵州省盘州市四格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