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主任工作的情感教育
◎ 周 杰
教育是关心,是帮助,更是一种心的呵护。新课改为我们开展德育教育提供了广阔平台。情感教育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在班级管理中融入教师的情感,学生会感受到老师心底的爱,与学生同行,与学生为友,就一定能建设一个充满活力的班集体。青少年时期是个体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时期,正如埃里克森的个性理论所述,这个时期青少年必须思考他已掌握的信息,包括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看法,为自己制定生活策略。如果这一阶段能做好,人们就能获得自我的同一性,这对发展健康人格尤为重要。因此在这一阶段,我们作为基础教育的管理者身上的担子十分艰巨。
新课改高举张扬学生个性的大旗,着力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使得沉寂的德育教育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伴随着学生的主体意识日益增强,个性化倾向日趋明显,批判欲望逐渐加强,越来越多的学生变得越来越不听话,越来越与其父辈的观念相左。那么我们的学校和教师该如何应对?现实告诉我们,德育教育中的许多悲剧常常源自于教育行为的简单粗暴、缺乏教育艺术。新的德育教育现象,逼迫我们作出深刻的反思。
班主任,是学生接触最多的老师,其言行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其中班主任的情感教育更是如此
教育工作与工业生产截然不同,产品坏了可以抛弃,对人的教育和培养如果失败了,影响的就是一个人的一生。,甚至危害社会,所以,教育无小事。任何一个有责任感的班主任,都应该在师生间架起一座信任的桥梁,这样既能实现师生思想上的交流,又能协调师生关系。所以说,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班主任在沟通师生情感的工作方面,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做到爱学生,同时确立自信,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以情感人
爱是师德的核心内容,严格要求是落实爱的保障。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果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班主任要用爱心去温暖学生,用耐心去感化学生,用真心去打动学生,用垂范去引导学生。面对性格迥异的学生,教师要化作细雨精心浇灌。但是初中学生的特点决定了严格的要求与规范的行为要求是促其健康成长的有力保障;爱并非宠溺,并非放纵,而是促使学生能够德才兼备的成长。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对“严中寓爱”的教育理念有了更深的理解。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而“育人”是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班主任”三个字,意味着更多的爱的投入,但同时严格的要求仍应该贯穿整个教育管理的过程。在班级的大集体里,如果将教师的爱视为一种资源的话,那它一定是一种有极其重要的教育资源,因为他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而且这也必须是一种平等的资源,班主任对学生中的优生、中等生、后进生应该一视同仁,平等的对待所有的同学。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用爱和欢乐去搭建班集体,从而建立“和谐班级”。班级是一个温馨的教育共同体,是一个充满关怀的精神家园。班主任不仅是学生学习上的领路人,更是他们精神上的朋友。班集体不仅仅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场所,更是精神的归宿。在这个精神的家园中,要让学生感受关怀,体验关怀,进而发展关怀。
班主任自信,就是在掌握渊博知识的前提下,还必须热爱教育事业、爱学生。一个知识渊博的老师,无疑会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丰碑,学生就会想着和你交流;凡是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榜样,这样才能令学生对你发自内心的信服,学生才可能敞开心扉与你谈心。达成了默契,在今后的教育中就会减少阻力,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接受老师的教导,而且在行动或语言上会加以效仿。
其次,尊重学生,鼓励学生,以理服人
教育是一门艺术,是心与心的交融,情与情的共鸣。没有真情的投入,就没有学生的真情回报。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人的感情是具有感染性的。老师对学生的关心爱护,在学生的心中,会引起共鸣,激起学生对老师的爱戴和尊敬,从而信任老师,并乐于接受老师的教导。只有形成师生间的相互信任,才能建设班级和谐的氛围,才能筑成师生间和谐的情感桥梁。信任使我们能及时领悟学生的体验和情绪,只有在与学生分享快乐、痛苦与烦恼的过程中,老师和学生有了真正的内心接触,才能建立起真正亲密的关系。老师的信任意味着对学生无限发展的尊重与接纳。老师的信任在于帮助学生去发展和展示自己的生命力量,培养他们的自信与自尊,激励他们去尝试、去选择,去实现自己的种种可能,以达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有了这种信任,老师的一切言行都可以成为有意义的教育影响。因此老师和学生之间要达到心理相容,就必须用爱心和信任去搭起一座桥梁。因为只有爱是最大的权威,是师生之间最有力、最自然的连接点,关爱和信任是开启师生心灵的一把金钥匙。
高尔基曾说过:“谁最爱学生,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我们今天教的学生大部分都养尊处优,他们最不愿与看不起他们的人打交道。因此尊重学生的人格在师生关系中尤为重要。我们要把学生与自己平等对待,对于他们的弱点、缺点、以及错误,都给予真诚、热情的教育和帮助,学会鼓励和理解他们。比如有一个中学生,学习欠佳,老师多次批评他都没有效果。这位老师想了一个鼓励的办法,说:“你虽然成绩一般,但老师从没认为你是一个差生,只要你肯用功,你的成绩一定不会比别的同学差,因为你也很聪明。”这句话很快使学生各方面意识都有了转变,不久就被某校录取,他特意打电话感谢老师。
最后,严以律己,排忧解难,以实感人
作为班主任不能毫无原则地与学生打成一片,“严师出高徒”,该严时绝对要严。所以做好班级工作,班主任自己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我在上中学阶段我的语文老师就是我的班主任,他工作很细,对学生很严,上一篇课文,他自己都会背、写,要求学生也必须会背,每一节板书他都设计得既简明扼要又美观得体,而他带出来的从事教育工作的学生们的工作作风都像我的班主任。
排忧解难也是与学生融洽的保证。班主任只有把工作做到实处,才能赢得学生的心。比如:有些住校的学生有时周末不回家,班主任应该抽出一些时间到宿舍转一转,无形中老师就会与学生交为知心朋友。还可以给学生带一些小报、杂志,让学生课外阅读,扩大视野,丰富知识,增强凝聚力,慢慢地学生就会被你的真情打动,就愿意向老师吐露心底的秘密,老师同时也能窥测到学生的内心世界,获得教育学生的最好契机。
只有这样,我们的班主任工作才会取得更好的效果。无论是自身知识渊博的潜移默化,还是实效的外在表现,都要求班主任时刻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精心观察,善于研究,及时以情感人、以情入手,从而达到师生情感上的信任和佩服,为进一步完成班主任工作奠定坚实的根基。
(作者单位:陕西省定边县第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