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数学课改契机 不断提高教学成效
◎ 王华刚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由原来被动接受知识讲解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全新的教学理念为依据,数学教材也进行了适当的改编,使其更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人人都能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教师必须勇敢地迎接这个严峻的挑战,根据自己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理解和认识,努力践行新课程改革,让新课改下的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喜欢、学生乐于参与的课堂。下面我谈自己的几点拙见。
一、营造民主氛围,激起学生学习热情
良好的数学课堂教学氛围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情绪情感状态,是以亲密融洽的感情为纽带的良好师生关系。转变观念,尊重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创没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用教师的情感感染学生,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以此来营造良好的数学课堂教学氛同。氛围也就是气氛和情调,是很具有影响力的某种环境,不仅能给人以某种强烈的感觉,还能引起人的某种强烈的情绪。在数学课堂教学的环境中,良好的数学课堂氛围是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与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良好的情绪情感状态,它以亲密、融洽、尊重、互信的情感作为链接师生间的纽带。数学课堂教学环境下生成的课堂氛围,直接影响着数学教学的效果,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成败的关键。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摸到红球的概率”一节时,我提出问题:要在一个口袋中装入若干个形状与大小都完全相同的球,使得从袋中摸到红球的概率为?,可以怎样放球?让学生讨论后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时,有一位性格内向而成绩不够好的学生用眼睛注视着我,我明白他想回答这个问题但又不敢主动举手,便微笑地请他回答。他说:“这个问题很简单,在袋子中放1个红球和5个白球就可以了。”为了表扬他的“勇敢”, 我带动全班同学给予他热烈的掌声,良好的氛围激发了同学们高涨的学习热情:“我放1个红球,2个黑球,3个黄球,不行吗?”“我放1个红球,2个白球,3个黄球,也可以呀。”……看同学们有了参与的欲望,我便放手让他们去讨论、交流,最终,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得出结论:只要满足红球与非红球的数量之比为1:5就可以了。
二、注重学法指导,培养终身学习素养
数学学习对于任何一个学生来说都是非常熟悉而且陌生的事情。熟悉是因为我们从学说话开始,父母就教给我们简单的一加一等于二,我们从上学开始就开始学习背诵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乘法口诀表;说到陌生,只是因为,我们每学期学的内容都是全新的东西,老师问的永远是我们不会回答的问题。然而,经常听到学生和家长抱怨:孩子学习非常认真,每天作业做到很晚,可是考试就是考不好。也有的学生因为怕考不好,而畏惧考试,更害怕学习数学。当然这与他们的数学成绩不好有一定的关系,如果他们能够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开开心心的学习数学,并能取得较好的成绩,我想他们一定会喜欢上数学这门学科的。好的数学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从“教会”向“学会”到“会学”的方向发展。因此,作为一名中学数学老师,对学生们进行有效地数学学法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三角形的边”这节教学内容时,教师所要做的就是教会学生能够科学合理的做好以上四步,即:预习-听课-做笔记-反思总结。拿本节课来讲教师让学生在课下时间利用十分钟时间来预习这节课教学内容,一定要规定时间,让学生有明确的时间观念。待到教师在课上讲这节内容时要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来,教师在课上要积极的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思维去思考本节课内容,学生在课上可以大胆发言,一起来把本节课内容学好。课后时间教师不要过多的给学生布置作业,作业不在于多而在于精,一两道题来巩固教学内容。最后则是要让学生从这两道题中写出自己学习所存在的问题,并且对学习进行反思,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教师则要根据学生的反思和弱点进行重点知识讲解和归纳,让学生做到“当天事,当天毕”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之后,对于学习方法的掌握也就容易的多了。
三、创造良好探索空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程理念的最高境界,要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就要解决学生学习的参与度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教师所做的备课、组织教学、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用等等工作,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尽量地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培养刻苦钻研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如果创设的情境达到了前面的要求,那么学生会自然地产生一种探究的欲望。此时,教师只要适当地组织引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尝试、操作、观察、动手、动脑,完成探究活动,并和学生一起分享数学发现的欢乐,一起为解决某些数学问题而思考、猜测和尝试,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时,我在学生举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实物后,根据学生回答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有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话音刚落,马上有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你说错了,应该是有四条边围成的图形,他们都有四条边。”等他刚一说完,另外一个学生提出反对意见:“应该是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条线段都叫做边。”“他们还都有四个角,而且都是直角。”…… 我一直在一旁微笑的听着,最后说:“嗯,这几位同学说得很好,老师希望每个同学都能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把自己知道的和与我们学习有关的说出来,大家互相促进。”那一段时间这几位学生学习兴趣非常浓,而其他的学生受其影响,上课发言也非常积极。当然,不是说乱成一团才为妙,但一个开放的、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课,应该有他们自由表达意见的空间。适度的“乱”,在教师控制之中的“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真正参加到教学中,让他们去创造性的学。
总之、我们要想真正让学生学好数学这门学科,任重而道远,有很长一段艰难的路要走,所以我们教师要抓住初中数学教学课程的改革的机遇,积极主动的迎接挑战,不断的去对数学教学方法的探索,不断的对自身的缺点进行反思,不断的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去总结,不断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教师还要不断的去接受先进的教学理念,不断的更新自身的教学素养,只有这样我们教师才能跟上初中数学教学课程改革的步伐,才能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及水平。
(作者单位:陕西省大荔县实验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