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毕业与从业工作管理的几点思考
◎ 潘多
职业技术教育要为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服务,必须通过毕业与从业这一渠道能实现。学生能否顺利就业,就业后能否有合理的待遇和发展前景,这关系到职业技术教育的盛衰。因此,毕业与从业工作管理,不久是各种职业学生管理的关键一环,也是职业技术教育的兴盛衰微的关键所在。所以笔者认为应考虑以下几点:
一 怎样安排毕业生就业的途径
其措施是(1)定向培养,定向录用。由学校向毕业生所在乡村或乡镇企业介绍他们的在校表现和专业特长,由乡村或乡镇企业录用。这条途径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求职艺术,善于通过言谈举止向用人单位介绍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工作能力。(2)对口升学。高职学院优先对口招收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它是受人们普遍关注的一条农村中职毕业生难得的出路。目前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以应届毕业生中推荐品学兼优的学生参加对口升学考试,由高职学院择优录取;一种是毕业两年以上的毕业生中推荐做出突出成绩者参加对口升学考试,择优录取。无论那种情况,都要既重视文化和专业理论考试,又重视专业技能考试。只有这样,才能通过考试这个“指挥棒”强化农职的技能培养,以实现职业技术教育特色。
(3)部分推荐录用。由政府或计划劳动部门按毕业生的比例拨给部分用人指标,由学校推荐给用人单位录用,这是改革农村劳动人事制度的有益尝试,对促进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将起到作用。(4)学生自某职业。农村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更多的学生走向生产第一线,成为农村建设的生力军和劳动致富的带头人。因此,教育学生转变就业观念的同时,应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结合家庭的实际条件,走科技兴农之路,使他们成为当地的专业生产大户和科技示范户。
(5)人才劳务市场的出现,为职中毕业生提供了广泛的就业渠道。人才劳务市场的出现是改革劳动人事制度,发展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必然结果。作为“学校与用人单位”紧密联系的新型就业体制的就业环节,在职中毕业生的就业管理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就是说:职中毕业生都可参与劳务市场的竞争,实行企业择优用人和人才自主择业的就业渠道,而且由于人才劳务市场了解用人单位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情况,那么职中的专业设置,人才的培养数量、质量、规格等,也可借助人才劳务市场的信息来加以安排和调整。
二 怎样达到毕业与从业管理的基本要求
1 学校要建立指导学生从业的组织,加强对学生从业工作的指导。毕业生虽不包分配,但也绝不是回家就是从业。学校应开展必要的就业指导,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能力,职业兴趣和择业能力。同时,学校要广开就业门路,创造能力使学生发挥优势条件,使学生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全方位的作用。另外,学校还要认真研究就业形势,会同有关行政和业务部门研究可行的就业办法,做好向用人单位推荐和保送毕业生的工作。2 学校、社会、家庭相结合。学校高度重视,社会广泛支持,家庭积极配合是农村职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学校必须重视,社会各界也应多方扶持自谋职业的学生,充分发挥他们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学生就业工作还离不开学生家庭的配合。许多毕业生在校时满腔热情,立志回乡从事专业生产,走科技兴农之路,但回家后由于得不到家长支持,满腔热情化为泡影。学校应通过毕业生劳动致富的实例,帮助学生家长转变态度,为毕业生发挥专业,自谋职业创造条件。3 提高教育质量。要解决好毕业生的出路,关键还是在教育本身,在于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提高毕业生的质量,衡量教育质量的高低,不是以升学率作为标准,而是看它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的专业思想是否明确,学生爱农、学农、务农、科教兴农的专业思想是否明确以及学校的社会效益及毕业生学用结合,致富乡里的能力大小。学校的教育质量高,学生就有科技致富的真本领,回家就有了用武之地,就不愁没有出路。例如,全国职教先进集体安徽省泾县高级职业中学,718名合格毕业学生80%被乡村和企业录用,许多学生勤劳致富,扎根农村,成为发展农村的示范户。毕业生成了“抢手货”,招生计划年年突破。所以只要提高教育质量使毕业生有了真本领,毕业生的出路问题就不难解决。 4 加强学生自谋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提高学生自谋职业能力,关键在于自谋职业的锻炼,可采取以下做法:第一,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家庭经营的竞争。在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今天,可指导学生把家庭承包地作为实验实习的基地,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充分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直接参与家庭承包的经营,同时,适应把学生家庭收入水平作为衡量学生实验实习成绩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这样就是学生既有兴趣,又有压力,使他们在校期间就能尝到专业技术致富的甜果,从而提高其自谋职业能力。第二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基地经营的竞争。农村职中的实验基地具有利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致富的示范性,是学生提高专业技能的场所,也是锻炼学生自谋职业能力的就好基地。学校可以将校内实验基地承包给各班组,让学生边学习、边经营,搞预备就业。这样做,学校投资担风险,学生经营负责任,利润分成,学校满意,既搞好了实验实习基地的效益,又锻炼了学生自谋职业能力。第三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市场的竞争。为了有效地锻炼学生自谋职业能力,可以组织学生在二年级以后去社会上应聘,同时指派专业教师跟踪指导。学生经过一年的社会实践,回校参加毕业考试,考试合格发给毕业文凭。如果学生受到某单位好评,毕业后直接上岗就业。
三 怎样进行跟踪调查和服务
职业技术教育不能把学生毕业离校作为 教育的终结,而应将教育贯穿于学生毕业与从业的全过程。通过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和服务,能及时了解他们的就业情况和在农村经济建设中发挥的作用,帮助他们解决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使他们成为在岗的技术骨干和发展农村经济的带头人。具体做法是:1 制定 跟踪调查的制度。职中把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作为学校的常规工作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是使这项工作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比如:定点检查,可以年年进行,全面调查,则可几年一次,技术服务常抓不懈。2 帮助技术更新,适时补缺补差。学生毕业后,工作分散,交通不变,信息不灵,各种新方法,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都需要学校在跟踪服务中予以传播。像有的学校定期不定期地组织新技术培训;有的学校还对在发展家庭经济中遇到困难的毕业生给予经济、物质、技术的支持,这对于促进生产,改进教学工作,继续提高毕业生的专业素质大为有利。3 “派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学校可以根据农事情况,结合招生、分配、实习、指导及其他社会活动,组织各科教师到毕业生的所在单位,家庭进行调查,听取社会各界对毕业生各种情况的反映。学校还可以定期不定期地邀请毕业生回校座谈交流,或者召开毕业生代表大会,让他们交流心得体会。学校对毕业生座谈交流中反映的经验和问题,要认真研究整理,用于指导改进工作。
4 建立项目辐射基地。学生毕业离校后,由于交通、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原因,他们可能一时难以找到合适的发挥作用的途径。学校建立适需对路的项目辐射基地,带项目跟踪服务,可使他们少走弯路,让新技术很快成为他们致富的手段,并以他们为辐射源,让新技术传播到广大农户,成为生产力,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作者单位:西藏日喀则地区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