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七年级语文中的均衡教学
◎ 朱晓芳
摘要:学生在升入初中后,语文的成绩波动比较大,出现了学生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如何在七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贯彻教育均衡发展思想呢?本文从五方面进行探究,尝试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均衡发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学法指导;精讲精练;降低学习难度,打好基础;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七年级语文;均衡思想;教学探究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比较简单,知识点少,教师一般要求学生侧重于识记和浅层的理解(解决“是什么”“怎么样”等问题),思维难度不大。相对来说,小学教师讲课速度较慢,课堂容量较小,要掌握的知识反复讲,反复练。部分老师甚至牵得过多,对作业精批细改,使学生每个知识点都过关。测验题量少,难度小,时间充裕,且考点多已在平时练习中反复操练过。学生只要平时能认真听课,完成好作业,不需花太大力气也能保持好成绩。进入初中后语文教材内容难度加大,知识面广,知识点增多(每个主题单元单元有训练要点,每课又各有难点和重点),从七年级上学期开始对学生的要求就大大提高了,知识点除有大量需记忆外,更侧重分析与理解,思维难度增大(解决“是什么”“怎么样”和“为什么”等感悟性问题)。由于课时紧,中学教师讲课速度一般较快,课堂容量大,许多知识只能一带而过。老师不可能作细致的个别辅导,作业也不可能精批细改,这就要求学生要有高度自觉性,认真、独立地完成好作业。练习题量大,难度大,时间少,且考点多作了变形,还有知识点的延伸,要求学生高效高质量地完成。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因为小学语文与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客观差别,造成了一些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出现波动,是正常的,也是可以克服的。事实上,我们对学生注重均衡思想的培养,是可以克服学生进入初中后的语文成绩的下滑的趋势。下面是本人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有下面几点:
一、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均衡发展
七年级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形成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课前预习要求学生自己查找课后生字词,让学生养成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的习惯。要求学生每天固定时间练字十分钟,养成书写规范、工整,格式行款正确的习惯。开展课前五分钟演讲活动,培养学生的胆量及讲话习惯。教师每天给学生读一段好文章,培养学生课外读书看报的兴趣,并要求学生看书要做读书笔记,随时积累有用知识。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学生如果能在七年级中就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那么到八、九年级后就能更快地适应任务繁重而节奏快速的学习,避免学生语文成绩下滑的趋势,促进学生能均衡发展。
二、高度重视自主意识与自学能力的培养,加强学法指导,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获得教育效果均衡的机会
七年级语文教材的内容增加了,难度也加深了,知识点增多了,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与自学能力。因此,我们教师应有意识、有步骤地教给学生一套行之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如怎样抓好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单元小结五个环节;怎样掌握好基础知识;怎样进行文段阅读;怎样做好知识整理与归纳;怎样运用科学记忆法提高学习效率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自学,充分动脑、动口、动手,鼓励学生勇于质疑问难,教师则抓住契机,巧为点拨,为学生释疑解难。总之,教师要尽力使学生消除依赖心理,培养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发展。
三、精讲精练,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起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进行精细阅读。要有选择地把某些问题留给学生自己思考,不要因害怕学生掌握不好知识而把全部问题讲透讲尽,要相信学生有能力自己去找寻答案。
例如《夜莺的歌声》一课,文中许多地方都能体现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如果每一处都进行详细的分析讲解,则会使教学过程变得沉闷而低效,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形成。小夜莺与德国军宫周旋过程中有几句答话相当巧妙。“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教师可抓住这几句话让学生有感情朗读,结合课文背景进行分析理解,就能看出在这几句话里小夜莺既保护了群众,又在敌人不易觉察之中戏弄、痛骂了敌人,充分显示了他的沉着、冷静和机智。在此基础上可让学生举一反三,自己找出其他能体现小夜莺机智勇敢特点的地方来分析理解。
四、降低学习难度,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增强学生自我发展信心
七年级新生面对新的环境、新的教材、新的老师,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教师应该放慢教学脚步,适当降低要求,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增强信心,从而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例如在七年级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的教学中,不要急于对课文开展较深层次的分析理解,而应侧重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了解初中语文教材的特点以及语文学习的一般规律、方法。又例如在七年级上学期的每次测验或考试前,教师可与学生一起回顾、整理、归纳知识要点,列出详细的复习提纲;测验考试后再共同分析失误原因,总结教训;到七年级下学期就可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上述工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使用简单易懂的教学用语,避免使用深奥艰涩的学术语言。对于学生的发言,无论答案正确与否,都应充分肯定其学习积极性。总之,教师要珍视学生的点滴进步,保护学生要求进步的热情,在不断的肯定与鼓励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能力,从半扶半放教学方式过渡到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学习,增强学生自我发展的信心。
五、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均衡发展
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欲望,使学生在活学、乐学中提高语文思维能力。教师要想方设法让课堂教学活起来。教师务必发挥主导作用,依靠全体学生共同营造健康的课堂教学心理氛围,以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巧妙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能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以及自学能力的形成。
(1)举行小竞赛。
例如在教生字词时可进行记忆力比赛,看谁在最短时间内记住生字的读音与写法,在紧张的竞赛氛围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又如在复习古诗时,可组织各小组在黑板上进行默写接力赛。为了获胜,学生对每个词、每个字乃至标点符号的正确与否都相当关注,在不知不觉中对这部分知识加深了印象。
(2)在情境中品味文章。
如在教《安塞腰鼓》一课时,可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提问:“通过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想象到了什么?脑海中呈现了怎样的画面?”在学生发挥想象力各抒己见渐入意境后,可播放安塞腰鼓的表演片段,让学生从中感受其浑厚雄壮、刚健激昂的气势,然后提问:“观看影片后你联想到了什么?还有什么事物也同样具有安塞腰鼓那粗犷豪放、势不可挡的特质?”最后还可让学生进行有感情的配乐朗读,进一步感受安塞腰鼓那威武奔放的生命律动。
(3)排演课本剧。
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是一种极为有趣的活泼的教学方法,它既能使学生形象、直观、立体地透视课文,深入地把握课文主旨,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皇帝的新装》一课,可组织全体同学组成各种小组分工合作:编剧组负责编写剧本;导演组负责研究角色特点,安排演员进行排练:演员组要在导演指导下结合自己对剧本的理解把角色演绎出来;剧务组负责筹备、制作剧中所有道具及布景;观众组要在观看表演后对各小组的工作作出评价,发表自己的观后感。这一系列活动,使全体学生分别从不同角度自主地、深入地、快乐地参与到课文的学习中来。
总之,教育均衡发展教学就是以学生为主的因材施教教学方法。因此,我们要根据课程、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各种语文能力,促进学生的均衡发展。坚持以素质教育观点指导课堂教学,重点围绕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来确定自己的语文教学思路,为奠定基础学科的基础而努力。
(作者单位:广西平南县官成镇第一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