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在中职汽修专业课堂的应用探究
◎ 林聪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度,现代信息化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如果不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资源,那将会被时代所淘汰.信息化教学,是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信息化教学,研究主体对象是课堂教学,中心词是教学,信息化是定语,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完成更好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信息化,研究主体对象是课堂教学各环节的信息化,是指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使所有的教学环节达到信息化。因此,教师关注的是信息化教学,以便更好地上课。如何在中职学校的汽修专业课中实施信息化教学?本文以中职汽修专业课的《液压与气动—换向阀》一节课为例,从教学分析、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信息化;中职汽修专业;课堂教学;应用探究
信息化教学就是在信息化环境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借助现代化媒体,教育信息资源与教育技术方法进行的双边活动,它们的特点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柱,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强调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使教学内容更有丰富性;教学更适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和特点.信息化教学不仅仅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对教学媒体和手段的改变,而且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整体的教学体系的一系列的改革和变化。
以中职汽修专业课的《液压与气动—换向阀》一节课为例,液压传动作为一门传统技术,在各种机械设备上广泛的使用。同时作为汽修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对我们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液压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及各项性能有很大的提高,尤其是现代汽车上使用了电脑、机电液一体化的高新技术,使汽车工业的发展更上了一个新的台级。目前先进的汽车技术广泛采用了液压技术,就连汽车的燃料供给和机械润滑系统也借鉴了这些技术,因此加强针对汽车的液压技术的学习与研究,对于从事汽车理论学习和设计制造维修的人员意义深远。
以中职汽修专业课的《液压与气动—换向阀》一节课为例,教学设计呈现的形式是以ppt演示文稿为主,其中链接了一系列动画、音视频、及汽修教学专用软件,集图、文、音、视、动画等大量多媒体元素于一体,用来丰富教学内容,辅助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这种设计形式既能包含大量的信息,又能使学生直观的通过视频及软件的演示加深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以期达到教学效果,显示了信息化教学的无穷魅力.
一、中职汽修专业信息化教学分析
中职汽修专业课的《液压与气动—换向阀》一节课的授课对象为中职汽修专业二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学习了《液压气动》课程中前几章内容,对液压元件有了一定的了解。利用信息化方式进行学习的能力较强。但是综合运用知识能力不足,对回路原理分析有畏难情绪,对仿真软件的练习积极性不足。此外,根据课前在“职教云”平台发布的预习任务,经过数据分析, 25% 的同学对换向阀的原理及应用掌握较全面;15%的同学能自行分析方向控制回路;35%的同学原理理解良好,回路分析欠佳;25%的同学整体有待提高。基于以上数据,我对教学设计做了相应调整,重新确立了难点。
重点:方向控制回路的原理分析及应用。
难点:滑阀式换向阀的换向原理及三位阀中位机能分析。
二、中职汽修专业信息化教学设计
针对《液压与气动—换向阀》这节课内容抽象、难以理解及中职生的学习特点,我在教学中引入了相应的信息技术手段,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形象。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并将“团队考核法”的评价方式贯穿课堂教学始终。课后走进企业,听取专家指点,拓宽知识层面,学以致用。
积极进行课前准备。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以,课前的准备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教师通过“职教云”平台发布预习任务及制作相应的微课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预习内容以“思维导图”方式呈现,并完成相应检测。
三、中职汽修专业信息化教学过程
1、预习检测。学生完成课前教师发布在“职教云”平台的检测题目。教师实时登陆“职教云”平台,展示各小组制作的“思维导图”,并请各小组代表讲解绘制思路及过程,教师加以点评。同时展示各同学答题情况,并根据数据分析得出学生认知的薄弱点。
2、新课引入。以广西柳工集团最新研制挖掘机视频引入新课,引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提升作为广西人的自豪感。
3、课堂实施。我把本课内容分解成五个层层递进的环节来进行。
环节一:换向阀工作原理及图形符号含义。通过三维动画演示将换向阀原理讲解清楚,学生能直观地观察换向阀的换向原理。明确换向阀图形符号含义。
环节二:换向阀的分类及操纵方式。通过播放换向阀应用场景视频,让学生了解换向阀使用场合。并结合实物,学生分组观察讨论,派代表上台讲解本组换向阀的结构特点等。使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直观有趣。
环节三:三位阀中位机能。教师根据课前检测数据的分析,着重讲解错题次数最多的O型和P型中位机能,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地分析其他三种中位机能,然后通过小组讨论、问题抢答的方式来实现知识点的巩固,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有效地突破本次课的教学难点。
环节四:锁紧回路分析。先安排学生分组讨论该回路中换向阀的作用,以及实现了什么功能。教师巡回指导,然后请代表上台讲解对回路的理解。教师根据讲解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并播放自制的仿真软件微课视频。用仿真视频来展示方向控制回路中换向阀实现的回路功能。让刚开始接触回路的同学消除对回路分析的畏难情绪,有效地达成了素质目标。
环节五:上机练习,学习仿真软件。为了明确学生实训时的任务,清除学生实训时的胆怯心里,采用上机练习仿真软件的方法,让学生先熟悉回路中各元件的功能、连接方式等。为回路组装实训做准备。
4、课堂评价。为了充分发挥“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学习气氛,我采用“团队考核”的评价方式。分别从“课前预习”、“课堂的参与度”、“作品上交的及时度”、“作品的美观度”及“有无创新”等几个方面对各组给予综合考评。这种“捆绑式”的评价方式从一而终地贯穿这课堂的始终(包括预习环节),让每一位同学都充满“斗志”地在每一个环节都做出最好的表现。
5、课外拓展。走进岗位,把理论代入实践,请工程师为大家讲解换向阀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情况及注意事项。拓宽知识层面,力求学以致用,加深学生对岗位需求的了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中职汽修专业信息化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过程通过微课、动画、视频、仿真等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有效地解决了专业课理论知识晦涩难懂的问题,打破了传统课堂灌输式的教授方法,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充分体现了现代职业课堂的魅力。
思得:首先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提升了课堂的有效性和时效性。
其次“团队考核法”的评价方式自始至终贯穿课堂始终,为课堂时效性保驾护航。
思失:对“思维导图”的评价还有待于知识层面进行深度挖掘。
思改:在以后课堂中还应该给那些内向、不敢上台的学生以更多的关注和鼓励。
《老子》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信息教学手段大行其道的今天,我们采用的一切信息化手段均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谋“渔”。
综上所述,在经济与科技的推动下,汽修技术不断优化。信息技术在汽修领域的应用,是一项伟大的研究。通过信息技术,能够保证汽修的准确性,降低人力、物力的投资,以此来推动我国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并为人们的出行提供安全保障。汽车作为人们日常出行的重要工具,已经成为现代生活的一项必需品。由于汽车行驶里程的增加,车辆的故障发生几率也随之提高。如果未能通过有效的手段及时予以解决,在很大程度上会增加事故发生的几率。结合现阶段汽车故障发生的类型,通过行之有效的信息技术来确保汽车维修的质量,使汽车在行驶过程的安全得到保障。
(作者单位:广西平南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