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地理课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 李岩松
新世纪的教育,培养的学生应该是:德、智、体、美、劳都得到发展的、素质较高的建设人才。“德”其中就包含“爱国主义”。一个公民、一个学生连自己的祖国、自己的民族都不热爱,这种学生怎能算是一个合格的人才呢?作为地理教师不光要传授地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适应祖国建设的需要:培养出爱国、爱民的高素质人才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反复学习“课标”,根据课标要求:教学要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国情和国策教育,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人生观,懂得要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那么在地理教学中怎样才能实现课标的要求呢?
一、从我国疆域的变化谈爱国主义
我在讲授《中国地理》第一章“中国的疆域”时列举和展示疆域的发展变化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其做法是提问学生我国最早统一祖国的是哪一个朝代?(初二的学生回答这个问题并不难)接着展示(初中历史第一册第44页)插图秦朝疆域,它东到东海(台湾岛)、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到南海诸岛,人口达到二千多万,是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是当时世界上的封建大国之一。接着展示我国汉朝疆域图(中国历史第一册58页西汉疆域图)它西到新疆插入阿富汉境内(西域都护府),北临外蒙,东接朝鲜,南抵南海,是当时世界上较大的封建国家。再展示唐朝疆域图,(中国历史第二册14页插图)它西北抵咸海(插入阿富汗境内),巴尔喀什湖,北跨贝加尔湖以北,东北达外大、小兴安岭,东抵库叶岛,朝鲜,南抵南海诸岛(特别强调),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封建国家。再展示元朝疆域图(中历第二册63页插图),它西北含咸海周围领土;北跨俄国境内贝加尔湖以北大片领土;东北拥有外大小兴安岭以外领土;东抵库叶岛,朝鲜半岛;南达越南,西抵伊朗,阿富汗。元朝是世界上疆域最辽阔的封建帝国。展示第五幅清朝疆域图(中历第三册4页插图),它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客什湖(池)北岸;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外大小兴安岭和库叶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包括南海绪岛屿,成为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
整个教学通过几个朝代疆域图的展示,使学生清楚地明白,中国这片广阔的疆域的形成,是各民族无数劳动人民和杰出政治家是用鲜血和汗水换来的。祖先的光辉史绩无不使人感到自豪,我们当今的中国人为什么不为祖国疆域拥有世界第三位而感到自豪呢?
可是历史上就是有那么一些别有用心的势力总想分裂祖国,总想制造动乱,将人民带入水深火热之中,使之饱受战争的灾害,如清朝葛尔丹勾结外国势力,妄想分裂祖国,这种不得民心的、不符合国家利益的行为,很快就被政府消灭了,清政府为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战争是正义的,得到了人民的支持,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巩固了北部疆域。清晚期新疆的叛乱,是外国势力借用民族关系,煽动新疆一部份分裂主义分子妄想将新疆从祖国分裂出去,这种不得人心的行为在爱国将领左崇常带领的正义之师的打击下,经过三年的苦战,终于将叛乱平定,粉碎了外国势力颠覆和分裂中国的阴谋,巩固了西北疆域。解放后,我国西部伊斯兰教中的恐怖分裂活动,西藏的两次分裂叛乱都终因不得民心而以失败告终。这些为维护祖国领土完整而进行斗争的勇士和杰出政治家们,其斗争的力量源泉都是来源于对祖国的爱,今天我们学习中国地理首先要学习祖先的爱国主义精神。
可是,当今台湾以陈水扁之流的民族败类,妄想通过台独,把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这是一种置民族利益不顾的出卖祖宗的卖国行为。它的这种行为和那些为了祖国领土的完整而斗争的英雄相比,实在是可耻,陈水扁之流终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通过以上讲述,从而使学生受到一次爱国主义的熏陶,树立起反分裂,要和平维护统一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二、从民族关系讲爱国主义
我在讲《中国地理》第二章“中国的人口和民族”时,紧紧扣住国家性质——统一的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来讲述,那么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怎样形成的呢?今天我就简单给同学们讲一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历史。
我国汉朝有位外交家名叫张骞,他出使西域,促进了华夏民族与西部各民族的了解,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各民族在文化上相互学习,政治上相互信任和借鉴,经济上相互补充,几十年的交往、各民族的共同奋斗,民族大融合终于形成了。再如王召君出塞,带去了中原先进的文化和生产力,促进了蒙古人民的经济、文化的发展,从而促进了汉蒙民族的大融合,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北方与南方各民族的大融合,唐文成公主出嫁,促进了西藏的农业、手工业、医学等行业的发展,使藏族人民享受了先进文化和先进生产力带来的甜头。他们世世代代不忘文成公主的好处,使汉藏民族得到了共同发展,在一次形成了西南边垂民族与中原各民族的大融合。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为维护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的发展与生存,在宪法上保障各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了各民族的平等地位,团结互相关系得到了巩固。在历史的长河中各民族涌现了大批优秀的政治家和科学家、文学艺术家,他们为国家的统一、民族的繁荣,作出了伟大的贡献。老师要让同学们懂得或学会和各民族和睦相处,就会共同进步、共同繁荣。合则兴,分则衰的道理。学会和做到这一点就是爱国主义思想体现。
三、从我国的基本国情谈爱国主义
课标要求教师要从“国土、国情、国力”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这些教育能让学生认识国土资源的优势和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强烈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来学习的重大意义。为在教学中讲透这一国策,我紧抓我国人口特点:“人口基数大,增长快”,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总人口的21%),为满足新增人口每年所需的粮食、布匹、住房、医院、学校、交通设施等的量都很大,这就给国家、社会、家庭、资源利用、生态环境都增加了沉重的负担。面对这一基本国情,必须使学生清楚地明白,人既是物质财富的生产者,也是物质财富的消费者,如果我们只知道,领土辽阔,总体资源丰富,就夜郎自大,不去作微观对比,不了解我国人均资源不足(人均耕地是世界人均值的1/3,森林1/5,人均矿产是世界人均值的3/5,人均水资源是世界人均值的1/4)的国情,我们就处理不好人与自然资源的关系,生态环境就会进一步恶化,就可能给子孙后代的生存发展造成困难,所以,我们必须让学生学会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只有走可待继发展的生态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道路,国家才有后备资源供人民发展所需,才能逐步强盛,才能真正繁荣,让人民过上小康生活,让学生懂得这一点,这就是一种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在整个地理教学中无处不渗透着爱国主义,所以爱国主义教学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份。
(作者单位:贵州省正安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