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
◎ 卓严才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从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兴趣,营造一个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培养学生数学独立学习的能力,加强学生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从而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自主学习能力
长久以来,小学数学在基础教育中都占有相当大的的比重,它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的钥匙。因此,它受到了学校、教师、家长的格外重视。那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积极有效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师益友。心理学表明,兴趣对人的认识活动有着巨大的推动力,学生一旦产生了学习兴趣,就会表现出对学习自觉主动的行动、优先持久的注意、活跃而深刻的思维、高兴愉快的情绪、坚持不懈的意志,它能激励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在从事小学数学的教学当中,我深刻感受到兴趣的重要性,那么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兴趣呢?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我们知道数学在学习的过程中,相对枯燥乏味,较难掌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充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美丽与重要意义。其次要关爱学生,让学生从心底乐意学习教师所教课程。在日常生活中、学习上做到爱护学生,让学生感到教师的关爱,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领会到学习的快乐,有益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二、营造一个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
课堂教学是一个学生和教师互动的过程,教师应当扮演组织策划的角色,营造出一个自由民主和谐的自主学习氛围,得到学生的积极响应,从而让学生真正的变成课堂学习的主人翁。
联系生活,创设情境。结合几年的小学数学教学经验,笔者发现小学生往往更喜欢生活中的数学情境。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常会将生活中的一些数学情境引到课堂上,供学生思考讨论,效果非常好。例如,学习认识人民币和100内的加法和减法的时候,我把超市的促销活动的情况引入到课堂,我对学生这样说:“在某大型超市促销活动中,商场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小玩具、零食,价格有几分几角几元,老师一共带了80元。”接着我将准备好的东西摆到桌子上,其中有男孩喜欢的模型飞机、小汽车,有女孩喜欢的零食,以及学习和体育用品等。我把上面的价格标签展现出来,对学生们说:“假如你去选择购物,那你会选些什么东西?”由于这是学生们平时经常接触的,大家马上踊跃起来,一改传统课堂教学中,压抑的现象。这时,我把话锋一转,“老师打算去买一些玩具和零食,同学们你们觉得老师应该买哪些东西,正好把钱花完?”听到我的话,学生们更加踊跃,大家都盯着价格表,有的学生口中小声的算,有的学生拿出纸和笔计算着,一会儿,就有学生按照他们的方式写出了各自满意的购买方法,他们争着向大家讲述着,各自拥有80元钱会怎样花费。据我统计,除了很少的错误,大家在这种教学方法下,对人民币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不仅如此,对于100内的加法和减法,也得到了很好的掌握。很快,一节课过去了,传统的教师讲解减少了,而学生门的主动性增加了。在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仅掌握了要求的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诱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英国教育学家斯宾塞曾说:“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索,自己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发现的应该尽量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及时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教师在学生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之所以这样说,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学生们的心理变化,要经常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散思维、丰富的想象。这样,长期下来,学生就会养成自主勤学好问的好习惯。
适时合理的评价,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一堂课中,教师适时合理的评价,对于学生自主学习有很大的影响,它对于学生深入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对学生适时合理的评价,会给予学生积极的向上的心理暗示,从而促进学生养成健康的自主学习习惯。
三、培养学生数学独立学习的能力
要求学生撰写数学日记是培养学生数学独立学习的一种有效措施。数学日记用数学的思维,数学的角度,把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有关数学的事情,通过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以及一些疑惑、心得、想法记录下来。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时间空间及设备的不足,可能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或日常生活中无法快速有效的解答疑惑。写数学日记是一种独立行为,它是建立在独立观察思考学习的基础之上,在日常记录数学日记的过程中,它会促使一个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能力。教师在阅读学生的日记以后,根据学生的感想及看法,进而了解学生的真实心理,给予评价,学生也可以从教师的评价中,了解自己的不足和长处,从而做到取长补短。
四、加强学生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
在我们传统教学活动之中,往往认为教师是课堂教学之中的主体,从而显得教师非常重要,而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之中的主人地位,教师往往将学生当做知识的传输点。随着新课改进程的加快,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以及教学理念的转变,使得小学数学课堂之中开始注重教师理论及教学理念的转变,让教师慢慢的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从而实现自主学习理论的贯彻。小学生的年龄往往决定了小学生的性格特点,他们上课时会很主动的参与发言,并且积极性很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及优势,让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之中自主的学习新知识,并通过绘画、图片等方式,让小学生实践探索数学的奥秘,从而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例如,在学习空间图形相关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会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出几张他认为学生能够快速学习的图片,传授学生认知方法,而学生也只是在教师的威逼之下不得不死记硬背下这些图形的特点及重点。而在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环境下,我们应该根据理论指导设计不同的教学过程及教学内容,首先让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之前准备好自己的教学图形,可以是自己画的,也可以是网上下载的,还可以是自己裁剪的,而小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得到的图形来进行对比分析,在图形之中自己探索平行线与垂直线,在通过自己探索和实践之中发现平行的两条线是永远也不会相互有交集的,而垂直线的两条线可以形成直角;也通过自己学习可以知道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对边相等,而正方形是四个边都相等。这样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了自主学习。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仅是教师单方面的因素就能够完成的,这个过程还需要学生发挥积极的作用,让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起有效合作学习的平台,这样才能够真正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作者单位:广西平南县官成镇官成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