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阅读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探讨
◎ 张义香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的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我认为,阅读教学上的“以人为本”体现于个性化阅读,就是创设和谐优美、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把握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阅读中培养学生完美的个性品质和创新思维,让学生初步具备独立创新的意识。
美好的个性从何而来?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应如何培养?最好是从个性化阅读开始。我们可以从美国的一堂小学阅读课中窥见一斑。
上课铃响了,孩子们跑进教室,这节课是阅读课,内容是《灰姑娘》的故事。
自由读完后,老师先请一个孩子上台给同学们讲一讲这个故事。孩子们快讲完了,老师对他表示感谢,然后开始向全班提问。
老师:你们喜欢故事里的哪一个?不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学生:喜欢灰姑娘,还有王子,不喜欢她的后妈和后妈带来的姐姐。灰姑娘善良、可爱、漂亮······后妈和姐姐对灰姑娘不好。
老师:如果你是灰姑娘的后妈,你会不会阻止灰姑娘参加王子的舞会?你们一定要诚实呦!
学生:是的,如果我是灰姑娘的后妈,我也会阻止她去参加王子的舞会。
老师:为什么?
学生:因为我爱自己的女儿,我希望自己的女儿当上王后。
老师:所以,我们看到的后妈好象都是不好的,可是他们对自己的孩子却很好,你们明白吗?他们不是坏人,只是他们还不能够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其他孩子。孩子们,下一个问题:灰姑娘的后妈不让她去参加王子的舞会,甚至把门锁起来,她为什么能够去,而且成为舞会上最美丽的姑娘呢。
学生:因为有仙女帮助她,给她漂亮的衣服,还把南瓜变成了马车,把猫和老鼠变成仆人······
老师:对,你们说得很好!想一想,如果灰姑娘没有得到仙女的帮助,她是不可能去参加舞会的,是不是?
学生:是的。
老师:所以,孩子们,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需要朋友。我们的朋友不一定是仙女,但是,我们需要他们,我也希望,你们有很多很多的朋友。下面,请你们想一想,如果灰姑娘因为后妈不愿意她参加舞会就放弃了机会,她可能成为王子的新娘吗?
学生:不会!那样的话,她就不会到舞会上,不会被王子看到,不会认识和爱上她了。
老师:对极了!如果灰姑娘不想参加舞会,就是她的后妈没有阻止,甚至支持她去,也是没有用的,谁决定她去参加王子的舞会?
学生:她自己。
老师:所以,孩子们。灰姑娘没有妈妈爱她,但因为她爱自己,她才可能去寻找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如果你们当中有人觉得没有人爱或者像灰姑娘一样有一个不爱她的后妈,你们怎么样?
学生:爱自己!
老师:最后一个问题,这个故事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
学生:午夜12点以后,所有的东西都要变回原样,可灰姑娘的水晶鞋没有变回去。
老师:天哪,你们太棒了!你们看,就是伟大的作家也有出错的时候,所以,出错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我担保,如果你们当中谁将来要当作家,一定比这个作家更棒!
案例中这位美国教师,读前不布置任务,读中不展示要求,读后不进行评价,做到了读的自由;讲课时不干涉学生的思维过程,讲课后不布置作业强记硬背,做到了想的自由;答题前无表述要求,答题后无对错评价,做到了答的自由······让学生轻轻松松的读,自由自在的想,极具个性的答中构建出一个和谐自由的课堂氛围。
教育是一种唤醒,一种鼓舞,阅读教学本质上是一种唤醒趣味、充满情趣的课堂实践活动。尊重学生的个性、塑造学生的独立创新意识,是教学的根本目的。教师为学生创设和谐优美、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正是体现“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前提条件。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传承的是传统道德说教,课堂教学模式不能从根本上打动学生的内心世界,学生的美好愿望无以抒发和宣泄,学生的意志和理想趋向瓦解和丧失,培养出来的是毫无主动性的被动意识;笼罩在校园里的是“警告、禁止、责罚”的压制气氛,运用在课堂教学中的是“听话、服从、守纪”的话语锁定,从而造成了学生的老气横秋、死气沉沉。文学是有血、有肉、有形态、有色彩、有神韵的,更有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需要学生静心去读,耐心品味,放飞想象的翅膀,形成个性化的认识。也只有自由和谐的阅读空间,才能使阅读课堂呈现出一种机敏的灵动、迸射出智慧的火花。因此,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能为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提供无限大的空间和理想腾飞的沃土,让学生的精神深处有所触动,从而获得心灵的感动和对美的超越。
课堂上老师过多的干预,会使学生的思想自由受到限制,久而久之,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张扬,独立思考、独立创新意识在无形中泯灭。作为为人师者,要像美国这位极具个性的教师一样,引导学生把一个早已被定下了善良女孩发迹史烙印的《灰姑娘》翻出新花样,后妈的品质问题,朋友很重要问题,要自己爱自己的问题······这本身就是教师个性张扬的表现,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学生也得出许多个性化的认识。如:后妈也是好人;朋友很重要;没有爱不可怕,使文章的主题呈现出多样化。
在阅读教学中,不能置学生的个性体验于不顾,造成对文本单一化理解,进行所谓的“定势解读”、“终极阅读”,使我们的学生在阅读中只能读到一个“坏后妈”、一个“哈姆雷特”。相反,要给学生一个开放自由的思维空间,轻松自由的答题方式,还自由给课堂,放自由给学生,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林黛玉”,读出自己的“哈姆雷特”,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正如那位美国教师,用轻松幽默的语言,亲切友好的态度,营造出一个平等的朋友似的课堂对话情景,不给学生任何压力,让学生愿说、想说、敢说,极大限度地张扬了学生的个性,潜意识地培养了学生独立的人格、独立的个性品质。教师要善于发掘自身的特点,作为整个教学“事件”的重要引导者和促进者,要尽力避免“假、大、空”的虚伪说教和情感渲染,要“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德感人”,使学生在内心深处受到震撼和感动。
阅读教学作为实施素质教育主旋律的一个乐章,正进入一个尊重展示个性、塑造崇尚个性的时代,语文教师必须去掉影响学生的“清规戒律”,才能让学生进行充分的阅读和体验,培养出完美、完整的个性品质和独立的创新意识。
(作者单位: 山东省临朐县九山镇教育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