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黎洁珍
摘要:班主任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引导人,更是学生灵魂的塑造人,在农村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班主任要高度重视德育教育,通过德育教育帮社会培养出更多道德高尚的人才。本文针对农村初中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工作进行探讨,并对改进的措施也做出分析。
关键词:农村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探究
德育教育是初中班主任工作中一项重要的任务,时代的发展更是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要求,积极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也成为农村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重点工作。
一、农村初中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差生观念的产生
农村初中班主任在接手初中新学生的时候会认为社会发展了,反而学生的道德素质降低了,即道德素质差、成绩差。因此这些学生听到的最多的就是老师的各种讽刺、训斥、嘲笑,在这种不良氛围中会渐渐的失去学习的兴趣,缺乏自信心,还会产生恐惧、叛逆的心理。
2、德育教育的管理模式
在农村初中学校里设立了很多的规范,例如:不许打架、不许迟到、不许早退等,都是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这些规范已经限制了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再加上教师渴望学生成才的急切心理,会很容易在困难中丧失信心,意志消沉,从而让学生陷入压力的恐惧之中,非常不利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3、被动的工作机制
农村初中班主任在教学中往往当起了传话筒,由于教学工作忙的原因对一些任务经常是上传下达,并成为完成工作任务的机器,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至于在德育教育的开展中没有更多的精力,也就导致德育教育工作落不到实处。
4、看管式的教育方式
农村的部分家长之所以把孩子送到农村初中学校是为了避免孩子过早的接触进入社会,因此相关的老师就把自己当成是孩子们的看管员,用一些规范来控制孩子们的行为,没有尽到一个教师应尽的责任。
二、提高爱的视角下的初中班主任德育观念的措施
学校是老师实施教育的重要场所,老师是德育教师的实施者,同时也是人生价值观、世界观的主要传播者,更是进行思想教育的执行者。从古至今,为人师者都很受人们的爱戴与尊敬,认为老师是道德和知识的化身。因此作为一名初中班主任教师就应该给学生树立起榜样,给学生做出典范,要明确身教重于言传的道理。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具有权威的。尤其是对于那些有自我约束力的学生来说,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他们是具有一定的感染力的吧。所以,教师要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时时给学生做出表率,尤其是班主任教师,不能因为学生基础差、能力低就忽略学生的感受,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对每个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做到公平对待每个学生。
1、关爱学生,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
“教书育人”不仅要求教师给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还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尤其是在当今这个信息不断更新的时代,每一个班主任教师更要积极学习更多的知识,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在教育中多总结经验并得以灵活的应用。这样不仅能减轻社会带来的压力感,还能有效的提高教学水平,从而实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无论我们学校的生源质量是如何,我们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是无私的、伟大的,是最高尚的爱。教育学者认为最优秀的品质就是热爱自己的学生。多关爱学生,在于学生交流之中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掌握的情况,并在生活关注他们,了解学生在生活中的需求,关心他们的衣食住行,从而建立起友好的师生间关系,也可以让学生对教师充满尊敬、爱戴。每个人都是有自尊心的,教师在与学生交流中要注意自己的说话方式,尽量委婉,尊重学生的性格特征,通过对学生的关爱让学生感受师爱的可亲,从而也能有效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挖掘中学生的优点
农村初中生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导致自身的很多不足,因此农村初中班主任更要注重对学生自信的培养,多与学生接触,在互动中能发现学生各自的优点并给予表扬,以此还能加深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深情厚谊,也会让学生从此感激教师。
3、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良好的氛围不仅能净化心灵,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因此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1)教师给学生讲解先进的人物、先进的事迹,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先进人物的图片并播放其先进事迹,采用现场感染的方式来鼓励学生,从而培养起中学生的道德素质。(2)定期开展有意义的教学活动。例如志愿者活动,树立起团结、奉献、友爱的活动宗旨,给村里的老人做服务,扫地、擦玻璃、陪老人聊天,用行动给老人送去关爱,将德育思想真正融入到实际生活中。
4、教师、家长、学生共同推动德育工作的有序进行
学生家长要全面支持德育工作的进行,并在与自己孩子沟通的过程中给孩子做个好榜样,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不要将德育工作都归于教师,实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合力。
三、发挥班主任在中学生德育教育中的主导作用的途径
1、准确把握中学生的思想动态
农村初中学生群体中很多学生的学业知识较低,他们文化层次不高,成绩差,常常受到教师的忽视,在专业学习过程中缺乏自信心,对自我约束能力不足,没有上进心,在心理上存在逆反情绪,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农村初中班主任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除了要注重提高学科教育质量之外,还应该重视学生德育教育。班主任要加强和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深入到学生群体中,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加强对初中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耐心教导,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在各自岗位上发挥自身最大作用。
2、客观对农村初中学生进行评价
在对学生进行评价过程中,农村初中班主任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确保客观公正,不能存在主观臆断,采用多种有效措施强化学生的教育、管理和服务,最终引导广大学生健康成长。在对学生进行评价过程中,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道德素养。其包含了四个方面的内容,即思想意识、思想道德、道德行为习惯和学习技能,前三个部分是在种植学生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产物,正是德育教育需要重点把握的范围,单纯拥有高超的学习技能,并不能说明这个人具备了中学生道德规范的基本条件,还要再次基础上对学生的优秀品质、思想道德、责任意识和道德精神进行全面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加强学生道德素养教育也是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评价过程中,应该将人文素养的培养作为全面考察和评价学生发展的重要内容,从而引导学生更好的实现自我发展。
3、激发学生自信心
在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针对学生的优点和缺点,做到因材施教,这样才能达到扬长避短的效果。农村初中班主任在进行德育教育工作过程中,不能总是拿着放大镜去观察学生的缺点,将学生的优点随意抹杀,这对学生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针对学生的缺点要重视,要强化疏导和解决,使学生能够及时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加以改进。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取得了好成绩,哪怕是小小的进步也应该给予学生适当的表扬,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肯定学生,培养学生的信心,这样才能更好有利于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
4、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
人总是处于不断变化中,人的发展总是和理念以及习惯密不可分,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校园各种文化活动中,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农村初中班主任要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在班级内和学校中积极组织多种校园文化会活动,引导广大学生积极参与进来,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校园文化活动中,不断汲取知识,学会为人处世的方法,提高学生合作意识,最终培养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农村初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对农村初中生今后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要承担起德育教育的重担,强化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促进德育教育的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广西平南县大安镇第四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