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利用现代技术 有效促进物理教学
◎ 温向斌
初中物理具有显著的学科特点,知识点往往比较晦涩难懂,同时在传统教学的观念和教学的模式下,教师教学方式存在单一性,导致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气氛沉闷。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有效地改变了这种教学现状,促进了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及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一、利用信息技术活跃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交往、积极互动下产生的教与学的状态[3]。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活跃课堂气氛是每个教师都应该积极探索的问题。具体教学中,物理教师可以立足教学内容,在导入环节借助信息技术,通过图片、动画、短片等形式适时地展示相关的物理前沿研究、物理史、物理热门事件、物理案例等,再配以问题,巧设悬念或引发疑问,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为活跃课堂气氛奠定良好的开端。之后,教师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运用课堂互动软件或工具,通过发言功能,促进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实现师生交流互动,以此创造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教学环境,从而有效活跃物理课堂气氛,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如引入“温度”概念时,先利用多媒体展示几幅同一季节北国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和南疆鲜花盛开、瓜果累累图片以及吐鲁番盆地“早穿皮袄午穿纱,怀抱火炉吃西瓜”漫画,使学生在享受着美的熏陶同时联想到热和冷两种不同感觉,加深对温度这一抽象概念理解。可见,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提供丰富多彩的信息,使师生之间的交流变得丰富又生动,学生置身于这样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中,课堂教学的综合性、趣味性、应用性得到进一步加强,从而获得了教好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探究
探究式教学的核心和载体是问题,只有设计好问题,才能够激起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欲望,也才能够促使探究学习活动围绕着问题有序展开。为此,初中物理教师要以教材内容和学生个体差异性为依托,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把抽象的、艰涩难懂的物理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问题,在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的同时,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
例如:在进行初中物理“光的折射”这一课时的教学时,物理教师并不先马上驱动学生学习“光的折射”的相关内容,而是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把日常生活中经验丰富的渔夫从水面击插水中鱼时,往往并不以看到的鱼的位置为确定位置,而是以看到的鱼为基准,向后偏移一点进行击插,并总能击插到鱼的视频画面播放出来。当学生们观看完视频以后,物理教师向学生们提问:“为什么经验丰富的渔夫要稍微提前位置对水中鱼进行击插?”这样的有趣问题是学生们没有遇到过的,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子被调动起来,这时物理教师就适时告诉学生通过“光的折射”这一课时内容的学习就能找到答案,学生们马上催促物理教师开始“光的折射”的教学,这就为物理教师后续的探究教学活动打开了良好的局面。
三、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
物理学涉及力学、热学、光学、电学、原子物理学等方向的教学内容,与其相关的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教学是整个物理教学最核心的内容,也是物理教学的重难点。而这些核心内容的教授目前应用最多的方法是讲授法,所以学生对难点的理解和突破效果就很不理想。而信息技术具有图、文、声、像等多种媒体信息的综合处理能力,将其运用到物理教学中,可以将物理理论知识以有声可视的方式呈现出来,加强了教学的直观性,便于攻克教学重难点。
如在讲述电流的形成、磁场及磁感线时,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可使这一在同一空间发生的几个物理现象得到简洁、有序的表现和阐述,使教学手段得以进一步优化。初中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差,对这类物理现象,用传统教学方法难以使他们达到全面彻底理解,成为学习难点。电教媒体投影仪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教学实践中,可以制作直(基片)、电流流向(抽拉片)、磁线环感绕方向(复盖片)、某几点磁场方向(抽拉片)、放小磁针时磁针的指向(复盖片)等多种投影底片组成复合片进行投影,通过复盖、旋转、抽拉等多种演示手段,把各个物理现象展示在学生面前,此难点就轻而易举突破,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利用现代技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手段一般是教师在讲台上做演示实验,学生在下面观察,听教师讲解,是单向传播信息,学生被动接受,不能主动发挥。在实验方面,由于好多实验比较单调,实验现象不易观察,学生缺乏主动探索的动力,难以掌握实验本质。因此课堂要适时转变,学生要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地参与探究并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多媒体技术由于能够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在实验教学中以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获得动态信息,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现、主动探索,还有利于发展联想思维和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比如在讲“大气压的测定”——托里拆利实验时,由于水银有毒,在实验时很难保证水银不漏出来,现在的中学教材已经取消了这一有损师生身体健康的实验,我们就可以用FLASH动画模拟出来,同样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又如我们讲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时,“乒乓球从高处落下再反弹上升”时的机械能转化问题,由于乒乓球和地面碰撞的时间极短,“压缩” 和“反弹”过程学生难以理解,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模拟出“慢镜头”,让学生理清“压缩过程”和“反弹过程”,从而通过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利用多媒体技术的模拟功能,使课堂教学的时空得以延伸和放大,拓展了时空,有利于学生对物理过程的理解和对物理规律的掌握,既节约资源成本,又能促进思维的发展。
总之,多媒体现代技术生动形象、图文并貌、音形兼备,它的使用能有效的促进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多信息、大容量和高效率,因此在众多教学媒体中具有它独特的优势,但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必须要遵循和服从教学目标需要的原则,要适时、适量,才能充分发挥其优势,充分发挥交流的优势,促进课堂教学的快节奏、大容量、高效率,提高初中物理的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陕西省大荔县安仁镇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