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及对策
◎ 李亚军
实施素质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根本大计,也是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其实质应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有几个教育难点问题,一直影响着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实施,应着力加以研究解决。
第一,关于解决部分城镇中小学班额过大的问题
中小学班额过大不仅违背国家相关教育规定,而且违背教育规律,加大了教师工作负担,不利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学校安全,对此,英、法和日本等很多国家都引起了高度重视,并已开始实行25—30人的小班额化教学。特别是英国有的学校不仅实行小班额化教学,而且还在教师上课时,另加配2名助教,着重对差等生进行随堂辅导,使学生当堂所学的新知识当堂就得到消化,既解决了学生课外负担过重问题,又消除了学生厌学情绪。但据调查,我们有的城镇中小学班额却达六七十人,或高达八九十人,这不仅无法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而且潜在着极大的不安全隐患。分析其原因,有学校强弱和发展不均衡问题,有择校不就近入学问题,也有教育管理不严的问题。为此,建议应采取以下办法予以解决:(1)各当地政府应加紧改进薄弱学校办学条件,使各学校均衡发展,让学生公平接受义务教育。 (2)各相关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应加大管理力度,增强安全防范意识,严格按国家教育部门要求控制学校规模,限制班容量。特别应严格限制中小学招收择校生,让学生就近入学接受义务教育。 (3)各相关教育部门应制定并落实奖惩措施,并应在教师调配和资金分配等方面向规范校和薄弱校倾斜,力争用二三年时间,集中力量解决好这一制约素质教育实施的老大难问题。
第二,关于控制农村初中辍学反弹问题
提高中小学普及程度不仅是巩固提高“普九”成果的需要,而且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需要,也是大多数学生家长的共同心愿。特别是经过近些年的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各地已涌现出了一大批控辍保学先进学校。但据了解,有的农村初中学校辍学反弹问题仍不容忽视。有的初中学校年辍学率反弹到了5-6%,有极个别的农村初中学校反弹到了7-8%以上。此问题如得不到及时解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全面提高民族素质的目标将无法实现。分析其原因,有社会、家庭和经济困难等外部原因,约占15%左右,更多的是学生厌学等内部原因,这是主因,约占85%左右。那么,如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厌学乃至辍学问题呢?我的建议是:(1)各相关学校应进一步端正办学思想,由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并将依法提高普及程度作为提高民族素质的核心指标来抓,由“两基”(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和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向“两全”(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发展。(2)各相关学校教师应进一步改革教学方法,由面向少数尖子生高起点、开快车、满堂灌方法,向面向全体学生低起点、快跑步、精讲多练方法转变,因材施教,既让优等生吃得饱,又让差等生吃得了。(3)各县级教育部门和乡镇政府及学校应将初中控辍保学列为目标责任制,并作为评优、评先及申报省市素质教育先进单位的重要依据。而对于控辍保学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则应由各级政府或教育行政部门进行大张旗鼓地表彰和奖励,以发挥其示范和带动作用。
第三,关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及其评价问题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各级教育部门和千家万户都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学校的生命线。但在一些地方仍有相当一部分同志对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质量问题持有不同的认识观。有的认为应使学生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并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也有的认为应使广大适龄青少年都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质量;还有的认为只要现有的中考、高考形式及方法不改变,唯学生考试分数第一的质量观就不能动摇。对此,目前基本上还没有一个较系统的评价标准,这极易引起办学思想乃至工作中的偏坡。那么,应如何评价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质量呢?我个人对以上的看法是:第一种认识是较为全面的;第二种认识也比较科学;唯独第三种认识明显与教育方针相违背,也可以说是应试教育思想的再现,应该予以纠正。否则,将有可能导致九年义务教育偏离办学大方向,乃至造成大量流失生现象的出现。具体而言,评价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教学质量,最起码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应看它是否依法完成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任务目标,使广大适龄少年儿童都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二是应看它是否全面贯彻了教育方针,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了全面发展;三是应看它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否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只有具备了以上三条标准,才可称其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质量。至于中考成绩的好坏,确实在社会上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各相关教育部门应从考试形式和内容上不断予以改革和完善。总之,对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教学质量检测和评价不能简单划一,既应看德育,又应看智育,还应看体育;既应看入学率,又应看巩固率,还应看合格率;既应看考试成绩,又应看创新精神,还应看实践动手能力。
(作者单位:河北省承德民族师专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