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谈农村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
◎ 龙家洲
在农村的小学里教语文课程,特别是中年级的作文教学,的确让教师有些棘手。作文课时,时常会看到孩子们屏息凝视,苦苦思索的神情,但他们的笔下总也流淌不出老师所希望的语言文字来。更谈不上巧妙的构思和动人的情节,而是经过一翻苦思冥想最终瞎编出一些夹杂少数民族语言的不顺畅的语句来,内容有时文不对题、假话连篇…… 然而,作文教学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也是为培养新时期需要人才打好基础的一项重要任务。那棘手与任务不是矛盾了吗?的确,中年级的作文教学是一个过度性的作文时期,要抓好这个时期的作文教学,让过渡期顺畅转化,提高学生的写作努力。作为农村的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贯穿教学。
首先,要充分认识作文教学的意义
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让学生练习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把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的一种能力;是每一位正常人在学习、生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本能。在实践生活中,不会写作,就不能用流畅的汉字去同别人交流思想,就不能记载着历史上发生的一事一物,特别是人类的生活和工作经验。这样,人类的文化知识就得不到延续,文化就得不到提高和发展。因而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必须有高度的认识,不能却而不前,更不能放弃作文教学,一定要抓好中年级的作文教学。这个过渡性的阶段,如果抓不好,就会导致在教学上的失识,给高年级的作文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因此学生应提高认识,加强学习。
其次,在教学中要树立学生作文的自信心
“自信心”就是自己相信自己的心理。它就像催化剂能将人的一切潜能调动起来,使人百折不挠,不断努力,最后获得成功。学生一旦失去信心,他对写作课就不感兴趣,这给教学带来了障碍,学生自己也带来不利。教师应该设法给学生树立信心,鼓励学生不要害怕作文。只有慢慢地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在兴趣中发现“得来全不费功夫”,化畏惧为决心,这样作文就能得心应手了,教学障碍也自然消失。
再次,注重学生从写句到写段,以片段练习为主
教师指导时应注重使学生能写好一句话过度写一段话或几段话,做到意思明确,条理清楚。为了尽快地提高效率,激发学生的作文的兴趣,在教学中应找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的题材进行指导,加强说话训练,即提取学生生活中的情、景,让学生即情即景说话。说话时注意词、句的训练,老师要引导学生用词准确,语句完整通顺,并要循序渐进,从简到繁,从一句到几句,从几句到一段,从一段到几段,甚至到篇。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学习生活中有意义的事,训练学生说话的能力。例如,学生的新玩具、学具,新的着装,课间活动游戏和无意发生的事,都是学生训练的好材料。另外,老师还可以以有意地创设情景,让学生观察,然后用自己话表达出来。教师适当地加以点评,及时给予鼓励和点评。
最后,注重培养写作兴趣,加强作文训练
兴趣是学生入门的向导,是情感的体现。它促进写作动机的产生,让学生愉快地习作,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去练习写作。然而,在农村,由于各方面的学习条件都比较落后,阅读资料几乎为零,学生的写作素材有,但往往只可意味不可言传,再加上方音浓重,民族语言与汉语言转换沟壑,语句语义阐述夹“陌生”等因素,学生往往写作时“东拼西奏”下一翻苦功夫才能写出语无伦次的一段式的文章来。因此在农村小学里教写作文,需花时间,用精力,加强训练,甚至多开展作文课或作文竟赛等形式的训练方式。同时加强学生的口语、交际语的练习,从中促进教学。
总之,中年级的作文教学在整个小学作文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作为中年级的语文教师,务必重视这个过渡阶段,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否,关键是抓这一招。抓好了对今后的作文也就容易了,高年级的作文教学也得到很好的促进。当然农村教学还待大家进一步的琢磨,进一步探究,逐步修正,甚至完善。为此,教师在农村小学里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创出更新的更好的方法,重视学生的这个过渡阶段。我们只有像护理一个刚学走路的幼儿那样时时引导,让他们爱作文,爱写作文,写好作文。
(作者单位:贵州省天柱县石洞镇登熬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