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德育培养的研究
◎ 艾园园
二十一世纪是物质繁华,科技发达的社会,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是创新教育,二十一世纪的道德却是人们所关注的视线。苏霍姆林斯基说:“蔑视背叛的种子,应该在孩子敏锐的年龄时期撒下去,这时候正是人的精神各个方面都在塑造深刻自我的时候。”因此要想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得到提高,就必须从幼儿时期开始着手。如何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
一、加强师德修养,树立美好榜样
模仿是孩子学习的重要手段,他们的模仿是没有选择性的,教师的一些坏习惯、不文明语言,甚至不良行为都可能被孩子效仿。我们作为教师,在幼儿面前要注意说话的语气,和言行举止。我们对孩子的关心,孩子们就会关心我们,我们对孩子粗暴,孩子也会不友善。所以孩子就是我们的一面镜子,你在镜子里怎样表现,孩子就用自己的行为来回报我们。因此为了孩子我们必须树立良好的形象,以身作则,培养出具有良好道德品质、良好行为习惯和良好个性的孩子。
二、树立热爱并尊重幼儿的心态
著名教育学家马卡连科曾经说过:“教育孩子,首先要对孩子提出尽可能高的要求,对孩子要表现出尽可能出自内心的尊重”要热爱并尊重每位幼儿,不能有丝毫的偏爱,让幼儿知道你在教育他的事上,你是没有偏爱任何一位幼儿,无论是顽皮,聪明或胆怯的都要一视同仁,并且让孩子知道你满腔热情的关怀爱护他们,之所以教育他们是出于爱他关心他们。有一天,在社会课上我问小朋友,爸爸妈妈爱你们?他们都一口同声的说:“爱”那爸爸妈妈有打过你们?“有”爸爸妈妈打你是不是爱你们呀?这时他们都不知道怎么说,只有一位小朋友站起来说,“爸爸妈妈打我也是爱我,因为他们不喜欢我犯错,成为坏孩子。”这样的教育是多么的成功啊!不仅仅让孩子知道自己错误的地方,还理解作父母教育孩子的心态。
三、优化教育环境,注重德育教育的渗透
教师们改变过去单纯的为美化活动室而布置环境的观点,从不同年龄的特点出发,考虑全面发展的需要和不同个性的差异,为幼儿创设一个整洁、温馨、舒适而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在我们幼儿园,教学楼的墙壁上设计了各种小动物欢聚一堂的场面,渲染了友爱和平的气氛;走廊上,张贴着孩子们设计的画,内容包罗万象:保卫祖国的解放军、勇敢自信的小飞行员、克服困难的探险家、彬彬有礼的小猫咪┉┉,在每个活动室的右侧墙壁上都布置着有关道德行为教育的名言和图片,楼梯口还悬挂着富有民族特色的“灯笼”等手工饰物。环境作为一种工具,辅助教师进行道德情感和道德认知的教育,使孩子们在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受到启发。
我们还建立了 “娃娃家”、“阅览室”、”等活动角,孩子通过阅读图书、听音乐、玩积木等活动,通过书中、故事中的人物行为去认识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及生活中的事情,孩子通过读、听、看建立一种正确的道德行为,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四、建立德育渗透在幼儿各种活动中
我们设计、组织的活动,注重综合运用各种教育手段,从而发挥教育的整体效益,寓教于乐,让幼儿在玩乐中,在轻松愉快的活动气氛中,懂得道理,受到熏陶。如 “三·八”节进行爱妈妈、爱阿姨、爱奶奶的教育:节前,老师向幼儿介绍节日的名称、日期,同时,要求每个幼儿在家了解妈妈、阿姨、奶奶的辛苦,从中使幼儿萌发尊敬妈妈、尊敬为社会作出贡献的阿姨们的情感。节日当天,小朋友把亲手做的大红花献给妈妈,还与老师一起制作展板“妈妈,您辛苦了”。节后,教师要求幼儿在家为妈妈、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请家长把孩子做的好事记录下来,大家拿回来一起交流,在孩子之间起到榜样和鼓励的作用。在活动过程中,使幼儿懂得了尊敬妈妈等长辈,并且明白了表达感情要付之行动的道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孩子也随时随地的进行教育。如:自己用小匙吃饭、洗手,洗脸、穿鞋子,穿衣、叠被子……,教师运用奖励和表扬的方法要求孩子,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孩子不仅手变巧了,小脑瓜变灵了,每天的劳动习惯也养成了。我们要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幼儿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等生活的各个方面,为幼儿良好品行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比如:有的幼儿有不收拾玩具的坏习惯,如果教师一味批评,效果不会很好。教师要善于“捕捉”幼儿的闪光点,适时地进行随机教育。发现幼儿穿戴特别整齐、漂亮,教师用称赞的语气表扬小朋友 们:“咦,你今天特别漂亮,对不对”?幼儿肯定会高兴地回答说:“对”,教师可趁热打铁说:“你自己漂亮还不是最美,你的房子也要跟你一样漂亮才行,你看,你现在的玩具把屋子搞得乱七八糟,你说怎么办好呢?”这时幼儿肯定会自觉收拾,教师要加以及时奖励,并在同伴面前表扬幼儿,变批评为指导,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幼儿不良行为习惯也会逐渐改正。在活动中我们还教育孩子学会说“请 谢谢,对不起”并且编起了歌谣:“请 谢谢 对不起,常常挂嘴里,大家喜欢你。”借着这些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小孩子们收到了很明显的效果,他们变得有礼貌,懂常规的好孩子。
五、建立有德育的家庭环境
要让德育工作成功,教育好幼儿不是单单靠幼儿园的,必须有幼儿家长的密切配合。为此我园借用家园栏向家长宣传关于家庭对幼儿品德形成的重要性,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如:关于培养幼儿爱劳动方面,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小,只要吃饱穿暖就行了,劳动是大人的事儿。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指出:“一切都替代孩子,为孩子做好一切,这是父母所给予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而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都知道培养幼儿的爱劳动习惯是幼儿本身发展的需要,只要方法和内容合适,是可行的,同时也是必要的。因此,我们向家长宣传爱劳动教育的必要性,对幼儿的可行性,使家长从内心赞同我们的观点并进而支持我们的工作。
总之,德育教育从幼儿抓起,并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努力,一定能把幼儿培养成健康活泼、好奇探究、勇敢自信、有责任感的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儿童。
(作者单位: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彭家乡希望小学校)二十一世纪是物质繁华,科技发达的社会,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是创新教育,二十一世纪的道德却是人们所关注的视线。苏霍姆林斯基说:“蔑视背叛的种子,应该在孩子敏锐的年龄时期撒下去,这时候正是人的精神各个方面都在塑造深刻自我的时候。”因此要想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得到提高,就必须从幼儿时期开始着手。如何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
一、加强师德修养,树立美好榜样
模仿是孩子学习的重要手段,他们的模仿是没有选择性的,教师的一些坏习惯、不文明语言,甚至不良行为都可能被孩子效仿。我们作为教师,在幼儿面前要注意说话的语气,和言行举止。我们对孩子的关心,孩子们就会关心我们,我们对孩子粗暴,孩子也会不友善。所以孩子就是我们的一面镜子,你在镜子里怎样表现,孩子就用自己的行为来回报我们。因此为了孩子我们必须树立良好的形象,以身作则,培养出具有良好道德品质、良好行为习惯和良好个性的孩子。
二、树立热爱并尊重幼儿的心态
著名教育学家马卡连科曾经说过:“教育孩子,首先要对孩子提出尽可能高的要求,对孩子要表现出尽可能出自内心的尊重”要热爱并尊重每位幼儿,不能有丝毫的偏爱,让幼儿知道你在教育他的事上,你是没有偏爱任何一位幼儿,无论是顽皮,聪明或胆怯的都要一视同仁,并且让孩子知道你满腔热情的关怀爱护他们,之所以教育他们是出于爱他关心他们。有一天,在社会课上我问小朋友,爸爸妈妈爱你们?他们都一口同声的说:“爱”那爸爸妈妈有打过你们?“有”爸爸妈妈打你是不是爱你们呀?这时他们都不知道怎么说,只有一位小朋友站起来说,“爸爸妈妈打我也是爱我,因为他们不喜欢我犯错,成为坏孩子。”这样的教育是多么的成功啊!不仅仅让孩子知道自己错误的地方,还理解作父母教育孩子的心态。
三、优化教育环境,注重德育教育的渗透
教师们改变过去单纯的为美化活动室而布置环境的观点,从不同年龄的特点出发,考虑全面发展的需要和不同个性的差异,为幼儿创设一个整洁、温馨、舒适而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在我们幼儿园,教学楼的墙壁上设计了各种小动物欢聚一堂的场面,渲染了友爱和平的气氛;走廊上,张贴着孩子们设计的画,内容包罗万象:保卫祖国的解放军、勇敢自信的小飞行员、克服困难的探险家、彬彬有礼的小猫咪┉┉,在每个活动室的右侧墙壁上都布置着有关道德行为教育的名言和图片,楼梯口还悬挂着富有民族特色的“灯笼”等手工饰物。环境作为一种工具,辅助教师进行道德情感和道德认知的教育,使孩子们在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受到启发。
我们还建立了 “娃娃家”、“阅览室”、”等活动角,孩子通过阅读图书、听音乐、玩积木等活动,通过书中、故事中的人物行为去认识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及生活中的事情,孩子通过读、听、看建立一种正确的道德行为,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四、建立德育渗透在幼儿各种活动中
我们设计、组织的活动,注重综合运用各种教育手段,从而发挥教育的整体效益,寓教于乐,让幼儿在玩乐中,在轻松愉快的活动气氛中,懂得道理,受到熏陶。如 “三·八”节进行爱妈妈、爱阿姨、爱奶奶的教育:节前,老师向幼儿介绍节日的名称、日期,同时,要求每个幼儿在家了解妈妈、阿姨、奶奶的辛苦,从中使幼儿萌发尊敬妈妈、尊敬为社会作出贡献的阿姨们的情感。节日当天,小朋友把亲手做的大红花献给妈妈,还与老师一起制作展板“妈妈,您辛苦了”。节后,教师要求幼儿在家为妈妈、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请家长把孩子做的好事记录下来,大家拿回来一起交流,在孩子之间起到榜样和鼓励的作用。在活动过程中,使幼儿懂得了尊敬妈妈等长辈,并且明白了表达感情要付之行动的道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孩子也随时随地的进行教育。如:自己用小匙吃饭、洗手,洗脸、穿鞋子,穿衣、叠被子……,教师运用奖励和表扬的方法要求孩子,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孩子不仅手变巧了,小脑瓜变灵了,每天的劳动习惯也养成了。我们要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幼儿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等生活的各个方面,为幼儿良好品行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比如:有的幼儿有不收拾玩具的坏习惯,如果教师一味批评,效果不会很好。教师要善于“捕捉”幼儿的闪光点,适时地进行随机教育。发现幼儿穿戴特别整齐、漂亮,教师用称赞的语气表扬小朋友 们:“咦,你今天特别漂亮,对不对”?幼儿肯定会高兴地回答说:“对”,教师可趁热打铁说:“你自己漂亮还不是最美,你的房子也要跟你一样漂亮才行,你看,你现在的玩具把屋子搞得乱七八糟,你说怎么办好呢?”这时幼儿肯定会自觉收拾,教师要加以及时奖励,并在同伴面前表扬幼儿,变批评为指导,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幼儿不良行为习惯也会逐渐改正。在活动中我们还教育孩子学会说“请 谢谢,对不起”并且编起了歌谣:“请 谢谢 对不起,常常挂嘴里,大家喜欢你。”借着这些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小孩子们收到了很明显的效果,他们变得有礼貌,懂常规的好孩子。
五、建立有德育的家庭环境
要让德育工作成功,教育好幼儿不是单单靠幼儿园的,必须有幼儿家长的密切配合。为此我园借用家园栏向家长宣传关于家庭对幼儿品德形成的重要性,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如:关于培养幼儿爱劳动方面,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小,只要吃饱穿暖就行了,劳动是大人的事儿。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指出:“一切都替代孩子,为孩子做好一切,这是父母所给予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而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都知道培养幼儿的爱劳动习惯是幼儿本身发展的需要,只要方法和内容合适,是可行的,同时也是必要的。因此,我们向家长宣传爱劳动教育的必要性,对幼儿的可行性,使家长从内心赞同我们的观点并进而支持我们的工作。
总之,德育教育从幼儿抓起,并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努力,一定能把幼儿培养成健康活泼、好奇探究、勇敢自信、有责任感的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儿童。
(作者单位: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彭家乡希望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