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教师的反思
◎ 辛 春
反思性教学是近年来在欧、美等国教育界备受重视的一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培养理论。是教师着眼于自己的活动过程来分析自己做出某种行为、决策以及所产生的结果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手段。
一、教育教学反思的溯源
“扪心自问”,“吾日三省吾身”等至理名言都说明了我国古人就有了反思的好习惯,在20世纪30年代,有关教师的教育教学反思的思想和理论就在西方国家的教育教学领域逐步形成了。杜威认为,“反思是人们对于任何信念或假定的知识形式,根据支持它的基础和它趋于达到的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的积极的、坚持不懈的和细致的考虑”。 反思是教师成熟的标志,是教师担负教育、教学使命所应有的最重要的素质之一。
二、反思对教育教学的重要性
反思是不断提高教师自身教育教学效能和素养的过程,经常进行教育教学反思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利于教师形成优良的专业精神,还可以帮助教师在实施新课程的实践中实现自己的理想。具体表现为反思可以提高教师对课程的认同与认识;可以使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的观念和行为进行回顾、诊断、监控、调试,以达到对不良行为、方法和策略的优化与改进,从而尽量减少教育、教学事故,摒弃不正当的教育、教学行为;可以使教师把自己看成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人,从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可以检验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是否符合教育教学理论、规律;为教师努力创造更民主的课堂,积极识别和有智慧地面对日常经历中的那些困境和矛盾等等。
三、反思的内容
教师反思的内容是相当广泛和丰富的,常见的需要反思的内容有:
(1)理念反思: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是教师教育教学行为产生的基础,所以对教育理念的反思更有助于教师教育教学思想观念的转变,进而转变教育教学方式、内容和行为。
(2)行为反思:是指教师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呈现的行为、方法、互动策略等进行选择或判断的反思。这样做有助于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的恰当与否进行判断。
(3)活动反思:克林、唐德内姆认为:活动的反思包括:①对于活动的反思即个体在行为完成之后对自己的行动、想法和做法的反思。②活动中的反思,即个体在做出行为的过程中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想法和做法的反思。③为活动反思,这种反思是以上述①、②两种反思为基础,总结经验来指导以后的活动。
具体的有可分为:
(1)教育反思。即教师对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对象、教育结果等进行反思。
(2)教学反思。即指教师对教学理念、教材内容、教学定位、动态生成、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习惯、教学结果和教学资源等进行反思。
四、培养教师教育教学自我反思能力的策略
(1)养成反思习惯
为了保证教师的自我反思不被繁忙的日常教育、教学任务中断,除了随时随地进行反思外,还可以安排固定时间,制定自我约束的反思制度,可以每日反思、每周反思、每月反思,形成反思的经常化;反思要抓住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事件、突发事件、及教育、教学中的一些关键性的细节等进行反思,从而作出判断或决策。
(2)记录关键事件
经常记录自己认为对专业发展影响较大的关键事件,以此做为反思的材料,这样不仅可以为事后回顾、反思自己的专业发展提供基本素材,而且叙述过程也就是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经历予以归纳、概括、评价和再提高的过程。
因为许多事件本身是不能立即呈现其自身的意义和价值的,只有在事后的不断反思中才能判断其是否有价值,故此对关键事件的记录也是教师挖掘专业发展的价值和意义的过程。是与自己进行专业发展对话的过程。
(3)进行自我评价
教师因为了解自己、清楚自己工作的背景和对象以及工作中的优势和不足,所以有利于进行自我评价,通过自我评价可以激发教师的主体意识,发挥主人翁作用,自觉地研究自己的教育教学,对自己的工作表现、进步和努力状况,进行全面的分析,重视自己行为的转变与学生学习状态之间的关系,注重教育教学理念和技巧的更新,因此,教师进行自我评价是一个自我超越、自我发展的过程。
(4)开展同事间的交流
新课程时代的教师工作应该是群体工作,单兵作战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在这种背景下,同备课组、教研组的教师之间就应该有一个相互信任的合作、交流的工作氛围。也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之下,教师才能突破彼此孤立与封闭的现象,自觉、主动地追求专业发展;保持开放的心态,公开地与同事就各自暴露的问题展开研讨,寻求同事的合作与帮助,对不符合新课程要求的观念和行为进行修正,随时准备接受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和专业知识技能。可见与同事的交流也是自我反思的一种策略。
(5)撰写反思日记
反思日记是教师对教育教学中重要事件及自己的反应和阐释的记录,它将有助于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的看法和行为的反思和修正。如:更加了解自己是如何进行教育的,教育的方式方法是否得当,了解自己是如何组织教学的,了解最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等,教师要定期不定期写反思日记。最好,能对日记中的有关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对于思考不透的问题还可以和同事讨论、研究。
(6)学会换位思考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成长的遗憾,都有值得回忆的往事,都有犯错误的经历。在反思中应注意那些最难以忘怀的人与事,注意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冲突,注意自我变化的过度期等,应用教育原理,深入分析师生关系的现状,从别人的角度对自己的角色进行整体评价,包括反思自己在教育教学行为上的不足,反思自己在教育观念上的局限,反思自己在教师角色体认识上的偏差,不要总认为自己从来都是正确的,才能在不断反思中不断提高。
(7)选择角色模型
教师经常谈论或思考的是自己仰慕的教师,谈论为什么仰慕他们。并经常借鉴他们的教育教学方法、模仿他们的教育教学行为,并整合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之中,乃至于选择他们作为自己的角色模型,这一活动要求你去思考与你一同工作或曾经工作过的同事,或思考那些你知道的工作在别的学校的出色的老师,其实这些也是教师工作的一种反思。
(8)观看教学录像
观看一些名师、或评优课的教学录像无疑是有帮助的。但把我们自己的教学录下来观看,将可以让我们找到大量的体态和言语上的不协调,如眼睛望着天花板,身体部位不协调地乱动,说话常伴着犹豫、停顿和错误等;它还可以让我们做出确切的估计,在课堂上,有多少的时间用于教师的讲解,又有多少时间用于学生的发言、思考、讨论、探究。还可以让我们明白自己的形象性如何?如使用手势了吗?走动多吗?用多媒体了吗?画图了吗?音调适中吗?对学生的良好的表现表示自己的认可了吗?等等。
(9)利用互联网
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中心的现代信息技术革命,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反思提供了大量的可以借鉴、类比的信息资源。它跨越时空的局限,使教师不论远近,都能分享到教育教学的不同的感知和不同做法,引发反思的意识,内化自己的行为。同时网络的交互性,也为教师提高教育教学反思能力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拉近教师与专家、学者及同行间的距离,为教师的反思、交流提供了平台,通过反思、交流,深化了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反思,从而促成了认识上的升华。
五、反思应注意的事项
(1)秉承新理念
教师可以用反思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但也可能使自己偏离素质教育的轨道。因此教师在开展反思时,要以新理念为出发点、参照点,形成反思的框架标准,以保证自己反思的方向。
(2)具有问题意识
在开展反思活动时,要注意形成自身的问题意识,要善于在稍纵即逝的现象中捕捉产生问题的灵感。在貌似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有问题才会有思考、分析、提高。
(3)进行综合分析
反思是针对某一现象或问题进行的,可以完全引申开来,在思维深处将自己以往或他人的经历联系起来,或者将已有的理论知识和时下的问题联系起来综合分析,这样的反思才更有深度,更能提高自己的智慧水平。
(4)进行系统反思
偶尔的反思并不困难,也是大多数教师能够做到的,但持续不断的系统反思却不是每个人轻易做到的。教师的教育教学反思应该摆脱零散的状态,将反思渗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从而保证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5)将结果应用于实践
反思并不是目的,而应将反思的结果,应用于教育教学的实践之中,以变革、改进实践,提升教育教学智慧。
教育教学反思可以进一步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不断地对已有的教育教学经验产生怀疑,进行质疑,从而实现教学经验的重新建构。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渡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