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在实践教育中的应用
◎ 马凌云 张祥瑞
摘 要:本文先叙述教师这个角色在实际教学中的定位及其作用,并指出研究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性。将教育心理学应用在实践教学中,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而且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同时可以帮助学生正确树立情感、态度、价值观,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本文将结合实际状况,把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理论合理的应用于中小学实践教学中。重点论述教学实践中学生教育工作的情况。
关键字:教育心理学;实践教育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成为了当今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很多教育模式也发生了变化。新教育理念要求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而不只是单一对学生成绩的要求。教师作为教育工作中的组织者与传承者,其工作重心也就从传统单一的教学任务转变为给学生教学、思想、心理等多元化的教育任务。目前,中小学生的显著特征是:对于新事物接受的比较快,思想比较前卫,知识面广,观念较新,勇于创新,敢于质疑。但是,另一方面,物质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大多数的学生是独生子女,喜欢攀比,崇尚名牌,热衷追星,沉迷网络等等。这使得实践教育中学生教育工作变得复杂且多变,当代教育工作必须迎接新的挑战,要能够适应新的教育环境及其变化,必须掌握好并且应用好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教师要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帮助学生梳理心理难题,克服种子困难。从而达到高质量的教学及对学生健全心理的培养。
一、中学生教育工作的教育心理问题及现状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和生理都是人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其智力、性格等发展会对以后的人生产生重要的影响。也是心理发展的一个“危险期”,急速的发展往往产生心理不平衡,引发各种矛盾和问题,如果处理不当,会导致各种心理问题。教育部教基(1999)13号《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就明确指出:“当代中小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多是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许多研究也表明,中学生等的心理发展状况不容乐观。笔者查阅了大量文献总结出当前中学生的教育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倾向于焦虑心理,倾向于自我封闭及孤独感强,倾向于敌对心理,少数学生有强迫症的表现。总体来说,情况不容乐观。所以,教育工作者更要努力掌握教育心理学理论,从而达到提高中学生学习效率及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
二、应用心理学解决上述问题的策略
1.满怀期望的激励学生
心理学里面有一种效应叫做“皮格马利翁效应”,我们也称“教师期望效应”,从中我们可以知道,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可以改变学生的心理状况,能达到激励学生学习、激发学生潜质的效果,最后提高教学成果。教学中正确的应用这种效应,能够发挥它非常强大的教育潜力。在教学一段时间后,学生往往能够从教师的言行或者表情中觉察出教师对自己的期望或者失望,学生逐渐就会按照教师的期望的方向努力发展。因为学生的表现,教师又会强化这种期望,教师的期望强化又刺激了学生,如此循环,使得学生最后会逐渐成为教师所期望类型。可见,教师的期望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教师应该多给学生一些积极正面的期望,要克服自身的喜好,尽量少给或不给学生负面的期望。举个例子来说:
有的中学生性格内向,不善于语言表达,与教师接触的过程中,教师的反应表现出了“这个学生不善于语言表达”,就会给学生造成自己真的不会语言表达的感觉。这个学生就会逐渐趋避免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时间一长就会真正成为“不善于语言表达”的人。这就是教师的负面期望对学生造成的影响。试想,如果一开始教师发现这个学生不善于语言表达时,并没有自己表现出来,而是鼓励该生多多进行语言表达锻炼,多给学生一些正面的期望,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给学生一些鼓励,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一定可以有所提高。
2.细心周到的关爱学生
美国心理学家特尔福德是这样认为的,可以促使学生学习的基本动机可分为两种,其中的一种就是我们常说的社会交往动机,另一种就是荣誉动机。前一种表现出的是学生发自内心的愿意为他自己所喜欢的老师而发奋努力学习,从而获得老师的关心与信任;后一种就是希望自己能获得他人的认同、赞扬等方面,而且这两种动机对学生学习自学性和自主性非常重要。作为教师,应该真心的去关注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在学生需要的时候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怀,这能促进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消除师生间的敌对感,也能学习的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3.平等真诚的与学生交流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阶段,在情感、学习及人生方面难免会突然遇到许多矛盾及困惑。此时,教师应该平等的与学生交流,正确引导和帮助学生解决这些心理矛盾,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这就要求教师在交流的过程中主要充当学生的倾听者和指引者。要让学生能够放下自己的“心理负担”,并且有针对性的把他们引上一条正确的道路。
综上所述,应用心理学理论可以有效的解决教学实践中的中学生心理问题,作用非凡。既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又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所以,为了使教育工作更加科学、合理,就必须学会科学的应用心理学理论去解决实践教学中的问题。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有不当的地方,还望有识之士多提宝贵意见。
(作者单位: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