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有效体育课堂 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 赵 娟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提出:“一个深思熟虑的教师,总力求创造渴求知识的气氛,使智力兴趣成为一些线索……”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名言深刻说明了趣味教学的意义,也为教育教学工作者指出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出路———构建趣味课堂,为孩子们营造轻松、愉快的乐学氛围,小学体育教学也不例外。小学生天性活泼,喜欢动,喜欢新鲜有趣的东西。玩更是孩子们的天性,许多发明创造都是在玩乐中而得到的。体育锻炼也如此,应该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得到锻炼和提升,注重激发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体育运动的欲望,使学生对体育运动形成积极的情感,感受到体育给身心带来的愉悦,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一、转换师生角色,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只是在教师的命令下按照教师的意愿进行学习。这种无视学生特点的教学观念压抑了学生的个性,使得学生对体育学习与活动失去了兴趣,不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主动构建,导致学生在体育学习与活动中感受到只有命令与强制,只是在机械地执行教师的教学计划,丝毫体验不到参与体育学习与活动的乐趣,自然也就失去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学功能。因此,要将趣味教学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顺应新课改的要求,实现角色转换,即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体育学习的主体、活动的主角,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以挖掘,积极主动地投入体育学习与活动,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身心得以舒展,从而实现预期的教育教学目标。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合理运用游戏,增强教师和学生感情
体育游戏作为小学体育教学的一种有效的手段,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小学体育教师应该合理运用体育游戏,与学生进行及时的互动交流,在和谐的氛围下增强师生之间的感情,养成小学生尊敬师长的好品质。比如在教小学生接力跑的时候,体育教材中只要求小学生掌握基本的接力跑技巧和正确姿态等,而我在教学中为了提高小学生对于速度的了解,我会带领他们进行追逐跑或者花样接力跑等一系列体育游戏,让小学生通过游戏能够熟练掌握快速跑的技巧,并且逐步提升快速跑的能力。我对接力跑进行了创新和改造,把传递接力棒换成击掌,当第一名小学生跑到第二名小学生跟前时要互相击掌,然后第二名小学生在向第三名小学生跑去,以此类推。同时,小学体育教学还是做到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相结合,在具有生活化的体育课外活动中锻炼小学生坚韧不拔的精神。体育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和家人、朋友等开展各种有益的健身活动,从而使小学生受益终生。
三、注重自我培养,塑造学生良好意志品质
小学生意志的自我培养 注意学生意志的自我培养,是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重要环节。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良好意志品质时,要深入了解学生心理状态、身体条件和运动基础。在做高难动作时,教师要重视保护,但不要过分“帮助”,否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不利于学生意志品质的发展。如何加强学生意志的自我培养呢?我们认为主要是培养学生自我作业、自我要求、自我监督的能力,并进行自我暗示的训练。一是自我作业。即要求学生认真观看教师示范,细心揣摹动作要领,一次次地独立完成教师所规定的动作。二是自我要求。要求学生对自己严要求、高标准,不要轻易降低要求和难度。
如有的学生在做出山羊分腿腾越时,由于步伐混乱,踏跳不准,胸腹撞到山羊上了,以后见到山羊就怕了,甚至认为其它体育项目自己都行,只有山羊过不去无所谓。这时体育教师要及时了解情况,用优秀运动员带伤坚持比赛,为国争光的事例,激励学生奋发向上,不要放松要求。同时教师要加强必要环节的保护,争取一次成功,如一次不行,就继续做,直到找回已建立的正确条件反射,消除摔跤留下的“伤痕”。三是自我监督。教育学生学会自我监督,做到“公开课和一般课一样,教师在与不在一样,测验与平时训练一样,校内和校外锻炼一样。”四是自我暗示。教师要注意学生的自我暗示的训练,这对培养学生意志,提高运动成绩都是有利的。如早晨天冷不想起床,学生可自我暗示:“天冷算什么,要学习解放军在寒冷的气温下,保卫北国边疆与严寒作斗争精神,一、二、三,起来。”这样,就可以骨碌起来,穿衣下床,跑步锻炼。
总而言之,小学体育课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必须引起广大师生的高度重视。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对现代化教学的体现。通过有效教学,使小学生在体育课堂集中精力,勇于探索,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作为小学体育教师,要立足学情,面向未来,积极优化体育教学模式,加强对有效教学的改进和尝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体育素养,进而形成高效的体育课堂。
(作者单位: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柳枝镇柳枝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