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有效课堂实施策略浅析
◎ 张艳丽
新课程实施以来,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实施新课程教学改革。在新课改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教学重形式、轻实质,高投入、低产出,学生没有得到真正有效发展的教学低效现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我们认真研究教学的策略,更新观念,发挥主观能动性,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为了能探索自主、高效、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取得显著成效,如何进行有效教学?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在以下几点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调动学生主动学习
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是互动的双方,在教学中,教师要摆脱传统教学中单一、死板的教学方式,用生动的语言来引导学生,使他们能够对学习产生兴趣,并积极地进行知识探究,感受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使数学课堂在活跃氛围中顺利进行。
用幽默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幽默的语言能产生强大的调动作用,教师运用生动、幽默的语言进行教学,能够有效加强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和教师进行积极互动,并认真探究教师布置的任务,使学习效率不断提高。幽默的语言能使课堂摆脱压抑沉闷的气氛,使学生活跃起来,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积极思考,使数学综合能力不断提高。
运用问题进行引导,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在课堂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能够有效实现师生的积极互动,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师生双方进行了双向信息传递,教师提出的问题给学生设定了探究的目标,而学生解决问题的结果让教师对学生的情况有了深入了解。在这个互动环节,教师对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指导,使他们能够摆脱定式思维,从另一个方面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最终有效解决问题,获得学习的乐趣。在进行问题教学时,教师要注重问题的设计形式以及难易程度。对于同一个问题,如果教师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提问,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回答问题的正确率。在关注学生学习动态的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收获,获得教师的肯定,激励他们更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探究,在高效的教学环境下,促进全班学生的进步。
二、加强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在新课改学习环境下的重要学习方式。高效的合作学习,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还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倾听,提高学生相互合作、独立总结创新的能力,同时,学生们学习自觉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笔者以为,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是一种组织形式,也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新的学习理念,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研究、不断发展。
比如在讲“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一课时,将其分为角、线段、等腰三角形以及直角三角形四个部分。笔者先将所有学生分为8个组,并要求各个组自己看书,总结出本课程中的所有知识点,总结完成后,由每个组的代表说出自己的组对知识点的总结情况。在整个分组及学习过程中,笔者发现各个组学生的学习热情非常高,他们积极看书、认真探讨。在具体发言过程中,笔者发现,有的学生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对“轴对称图形”的相关资料收集整理的非常到位,使得其他小组的学生对其发生了很大的兴趣。以上分组方式,对数学的教学效果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效果明显。当然,在学生总结学习期间,作为教师,并不是对此撒手不管,而是应该时刻关注各个小组的进展情况,做到及时发现问题,以积极有效的方式和手段帮助其解决问题。再如,笔者在讲“多边形内角和”这一课时,笔者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以分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了这一课的学习。在笔者放手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的时候,对学生做了适当地引导,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鼓励学生多向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从平常中发现不平常,不受“定势”或“模式”的束缚,去探索各种结论或未确定条件的各种可能性。这样充分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有利于学生构建型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多种思路(方法)解题特别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例如在进行证明教学时,只要结论正确,推理合理就可,应尽可能的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做,还可以把概念的形成过程、方法的探究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公式定理的归纳过程等充分暴露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自己探索和发现的过程,真正成为认知的主体,增强求知欲,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完全平方公式”时,可以这样来进行:
1.提出问题: (a+b)2=a2+b2成立吗 (显然学生的回答有:成立、不成立、不一定成立等等)
2.引导学生计算:
①(a+b)(a+b)= ②(m+n)(m+n)=
③(x+y)(x+y)= ④(c-d)(c-d)=
3.引导学生发现①算式的左边就是完全平方式(a+b)2 ②算式的结果形式是a2±2ab+b2
4.进一步提出:能直接写出结果吗(a+1)2=?
通过教师的诱导,学生的参与,使学生既认识了完全平方公式的形成,对该公式的掌握也一定有很大的帮助,这种探索精神也势必激励学生去习,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有效教学策略需要我们熟练掌握,灵活运用,最终服务于新课程的数学课程目标:让学生从学习中学会学习,从尝试中学会探索,从探索中学会发现,从参与中得到发展,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追求有效,是基础教育课堂教学的永恒主题,是一种理想的境界,它的实现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我们老师去实践、思辨、提升,使它成为现实。
(作者单位:陕西省大荔县实验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