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德育教育与心理沟通分析
◎ 贺顺平
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深入开展,为了进一步保证学生树立良好的品质,初中生要加强德育教育水平,要积极提高学生的心理沟通能力,通过有效的实践总结,本文提出了具体的德育教育与心理沟通策略,希望通过有效研究,能够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关键词:德育工作;沟通策略
德育工作的开展需要采取有效的策略,同时为了保证学生提高学习能力与心理素质,初中生要加强德育教育,要结合学生实际,积极制定完善的管理方案,通过实际管理与总结,进一步保证德育教育与心理沟通水平不断提高,具体分析如下。
1初中德育教育与心理沟通意义
道德素质水平是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因素。古人云: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育应该贯穿在人才培养的始终,涵盖人才成长发展过程中荣誉、责任、规范、尊严和操守的方方面面,而初中生正处于关键的德育阶段,在这个时期更要重视对学生的德育工作,培养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如果能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对其学习成绩的提高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学识的沟通也是在沟通技巧之中要学习的目标之一。拥有良好的沟通技巧既可以为学生解决生活上与心理上的难题,又可以帮助一些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取得较好的名次,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自信。学生之间架起一道沟通的桥梁是完成这一系列问题的前提条件,所以要重视学生的情况,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与学生之间建立起友谊,帮助学生们一起解决青春期的问题,走向完美的人生。
2初中德育教育与心理沟通策略
2.1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在进行德育教育时,要注意因材施教,对接受能力和德育基础相似的学生进行相同的教学,通过针对性教学,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初中阶段对于学生而言,既是学习知识来提高自身学习能力和建构知识体系的重要阶段,也是明白道德伦理、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关键阶段。因此,要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让学生在初中阶段就进行良好的德育学习,对其日后的德育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基础作用。而为了创新德育工作,进行因材施教,除了要根据学生自身的情况来确定教学方法外,还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生活态度和家庭的德育教育工作等内容,从而使针对性教育更有成效。为此,可以在空余时间对学生进行家访,来详细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以便挖掘出学生对于德育教育的不准确认知,让学生明白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和对于实际生活的重大影响,这是初中生进行德育工作的重心。
2.2有爱心和耐心来帮助学生
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要注意自己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明白自己不仅仅是一个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者,还应该是学生的朋友,用爱心和耐心来帮助学生,正确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让学生感受到世界和生活的美好,明白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好逸恶劳等传统美德对于他们实际生活和学习的重要意义。除此之外,还要主动地、积极地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在学生遇到困境和挫折的时候,及时和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明白当前的困境并不是永远的挫折,付出必然会有收获。还要尽量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让学生感觉到是自己的好朋友,在进行德育教育时会感到学生的接受程度比较高,教育工作的进行也较为顺利。由此可见,用爱心和耐心来教导教育学生才是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2.3有效与学生进行沟通
与学生们做朋友,不要轻视不尊重学生。正值青春期的学生们自尊心强,不是小时候那么无知的年纪,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得到应有的尊重,所以教师与学生沟通的前提条件就是和学生站在同一水平线上,尊重学生所说的话,要与学生们做朋友。初中生独立自主,拥有自己的主见,在一些问题上接受学生的建议有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也许比你自己一意孤行的建议要好得多。
找到不同适合与学生沟通的方式。单一的把学生叫到办公室并不会给学生带来多大的影响,这并不是一种好的交流沟通方式。我们应该掌握学生们不同的兴趣爱好,对症下药,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你在学生眼中也再不是不懂时尚、不懂潮流的老古董,而是可以与之交流的小伙伴,从而有利于拉近教师与学生的之间的距离。
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个性较为鲜明,他们渴望尊重和平等对待,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不仅仅是不区别对待,还要将学生放在一个朋友的平等位置,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要用真诚获得学生的信任和亲近,了解学生遇到的困难,耐心启发,用情感来感化学生,这样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同时获得学生的认同,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学习中去。
结束语:
总之,随着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在初中阶段,迎来新挑战,为了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积极提高学习认识,不断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师应该加强沟通,积极做好德育教育工作,从而进一步推动初中教育教学水平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麦聪娇.初中德育教育与心理沟通的重要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8(49):77-78.
[2]郑义容.探讨新时期初中德育工作[J].中国校外教育,2017(32):31.
[3]徐友建.初中德育教育与心理沟通的重要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6(13):183.
(作者单位:黔西南州兴仁市第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