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算”“用”结合教学策略之我见
◎ 王芳利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计算应使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数和简单的数量关系,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并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应避免繁杂的运算,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因此,广大教师都非常重视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算用结合”中的应用。但仔细观察这些课堂教学会发现:很多课堂教学的成效不是很高,有的甚至是低效的。那么,怎样才能切实提高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算用结合”中应用的效果呢?
一、运用生活情景,感受算用结合思想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下意识地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体会到数学也是为生活服务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认识小数》这一节内容时,就可以创设小学生随处可见的事物引入教学内容,让学生可以在具体的情境中获取相应的信息,切身体会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小数的实际现象。接着从学生熟悉的切西瓜入手,比如"一个西瓜,中间切一下,会有多少,再切一下,会是多少?"这样就会出现小数的现象。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计算也是来自于生活,计算也会为生活服务,解决生活中实际遇到的问题,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是与生活密切联系的一门学科。在充分认识了数学就在自己的现实生活中之后,更加有利于学生知道小数的由来以及运算过程,了解小数的实际意义,便于以后学生学习小数点的变化以及计算。因此,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提供一些十分常见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可以从数学的角度去获取更多的数学知识,用所学的数学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计算教学,才能避免"算"与"用"的分裂,使得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无穷价值。
二、正确把握重点,有效地实现算用结合
要做好算用结合,必须认真分析教学内容,在全面把握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认清所学习的内容是以计算为重点,还是以解决问题为重点,从而在教学目标上把握算用结合的度。
例如人教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例1中,从表面上看要求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算法的同时还要使学生能用两位数和两位数的计算解决问题。但我们进一步深入分析教材不难发现,教材中的例题在算用结合上是有侧重点的,通过“购书”情境以“用”引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其教学重点在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但理解算理与算法,又必须在解决问题的实例分析中进行,借以理解算理,提炼算法。在实例的分析过程中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分析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本例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教学中我们要兼顾“算”与“用”两方面的教学目标,同时把教学重点定位于“算”。在实现算用结合的过程中,侧重于笔算技能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地达成教材例题编排所承载的目标,有效地实现算用结合。
三、引导探索交流,丰富算用结合方法
教师进行计算教学必须依据数学课程的新理念,从学生的学习出发,引导学生调动计算方面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自主探索、交流和发现算法,实现算法多样化。
例如,教学“口算35+20”时,我先创设现实生活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列出35+20的算式。然后,让学生思考怎样算出35+20的得数,可以让他们合作讨论算法,也可以让他们自己探索算法,使他们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或经验、采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和策略主动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形成自己的算法。接着,我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算法,使不同的算法呈现出来:有的用数数的方法从35起十个十个地往后数,数出得数是55;有的用摆小棒的方式,把“2个十”合在“3个十”上,算出得数;有的拨动计数器,在十位上加上“2个十”,算出得数;有的依据对数的意义的理解想到30+20=50,50+5=55。 学生探索出的算法有些可能是不完整的或者不准确的,但通过学习成果的交流,呈现出来的算法或得到肯定或得到修正,学生能从中感受数学的奇妙,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四、加强算用训练,提高解决实际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实践中我们也体会到: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有目的地、系统地、持之以恒地抓好简便运算的基本训练,就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变“学会”为“会学”,突破简便运算教学这一难关,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要提高学生简便运算能力,就必须要让学生掌握简便运算的解题技巧。我把它归纳为三步曲:一找二变三估。做题前要求学生先由总体到部分,由运算符号到参加运算的数的特点进行全面观察。结合学过的有关知识,寻找简便运算的方法。让学生明白要把一个数分成两个数的和、差、积,以达到简算的目的。
如:18×101之类的题目,其题目的特征就是一个数乘以接近整百、整千的数,就可以指导学生将算式转化成一个数乘以整百整千数与多余数的和或差,然后再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有些题目,简便运算的步骤隐藏在运算过程中,因此,每完成一步运算都要认真观察,从中发现简算条件,进行简便运算。计算时要突破算式原来的运算顺序,根据运算定律、性质重组运算顺序,使简算特征从隐性变为显性,从而让计算过程化繁为简、变难为易。如:计算“125×32×25”这道题时,看到125就应想到它与8相乘得1000,看到25马上就想到它与4相乘得100,因此,将32看成是8与4的积,这样这道题实际就是(125×8)×(4×25),学生一看很快就得出结果就是1000×100= 100000。
贝尔曾说:有时需要离开常走的大道,潜入森林,你就肯定会发现前所未见的东西。“算用结合”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继承传统计算教学重视算理、双基落实等精华,又要充分体现新课程重视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重视过程等新理念。这需要教师在继承与创新中寻找到平衡,使学生感受“算用结合”的优势,开辟出数学教学的一片新天地。
(作者单位: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城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