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特色
◎ 袁继学
摘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手段。教师多样、灵活、生动丰富的语言艺术方法,能使学生如沐春风,让课堂充满勃勃生机。可见课堂上教师充满艺术的语言就会像糖一样粘住一切,常常可以使一节课锦上添花,更上一层楼。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恰当有效地运用教师语言艺术是一种能力,也是一门技巧。
关键词:课堂教学艺术;主动学习;课堂充满生机
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语言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接受,教师语言的情感引发着学生的情感起伏,教师的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小学教育儿童話必不可少,同时语言不但要准确规范、严谨简约,而且要形象、风趣。同理要注意无声语言表达。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艺术方法
1、数学语言要准确规范,严谨简约。
数学教师对概念、法则、术语的叙述要准确,不必让学生产生疑问和误解。为此,教师要做到如下两条:一是对概念的实质和术语的含义必须有个透彻的理解。例如:“整数”与“除尽”、“数位”与“位数”、“增加了”与“增加到”等,有的老师在辅导学生认识方向时,东北指的是东和北的中间。二是必须用科学的术语来讲解,不能用土话、方言来表达。比如,不能把“垂线”说成“垂直向下的线”,不能把“最简约数”说成是“最简单的分数”等等。严谨,除了具有准确性之外,还应有规范性的要求。如说话吐字要清晰,读题语句要分明,坚持使用普通话等。简约,就是教学语言要干净利落,重要的话不冗长,要抓重点,简捷概括,有的放矢;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说他们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话语;要准确无误,不绕圈子,用较短的时间传递较多的信息。
2、教师适时和适当地运用课堂评价语言。
适时和适当地运用课堂评价语言可有效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
首先,积极地课堂评价语言可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把握评价的时机,充分利用评价语言的魅力,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和兴趣,特别是在学生智慧的火花出现时,教师一定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例如在教学加法减法这一课时,教师在出示三个小朋友比身高,通过观察图,教师可以问学生“谁是故事大王,可以把这幅图说成一个小故事。”孩子们会立刻把自己的小手高高举起,教师鼓励学生说图意,并让学生根据题意列式计算。“你还可以用别的方法来求吗?”激励学生有不同的思考方向,孩子有新想法时,教师可以说“你真棒”“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你真不简单”。
其次,巧妙运用批评性的语言,可以创设和谐、民主
平等的师生关系。
温和而不伤感情的批评性语言能及时提醒学生上课要认真听讲,避免了学生抵触情绪的产生,因而能创设和谐愉快的师生关系。如刚过完“五一”小长假,学生回来后上课不专心,课堂纪律不好,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唤起学生注意力,达到婉转批评、改正缺点的目的,若发现东张西望,可提醒他“小心!你是不是掉金子了!”若发现有学生在做小动作,则问他“你手上玩的是什么?有那么好玩吗?”如此一来,课堂气氛马上活跃了,学生的注意力自然也就集中了,教师达到了批评的目的,学生又不会反感,可谓两全其美。对学生进行提问时要耐心而有启发性,促使学生思考;对学生答案进行评价时,语气要平和中肯,使学生感到老师的表扬是真诚的;与学生幽默一下时语调要诙谐,充满喜剧色彩,在轻松愉快的笑声中完成教育的“真谛”。
3、数学教学语言要采用多样化的提问艺术。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科学而深刻的提问时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新知的一把金钥匙,对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问法,在40分钟的课堂上,师生互动至关重要。只有让学生充分地活动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能动性。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提问时,语言尽可能的多样化,再辅之以适当的肢体语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灵感。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例如,提问时可说“你能帮老师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吗?”、“你愿将你的答案告诉大家吗?”、“你能替老师回答这个问题吗?”、“你还有什么问题需要与老师或同学商量吗?”同时,多设置一些不同层次的提问。对差生应多问“是什么”的问题。
4、适时适度运用好语言的幽默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巧妙的运用幽默,可使教师的讲课变得风趣、诙谐,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同时也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产生一种积极愉快的感觉,减弱或抵消一部分的紧张和疲劳,让学生在快乐的环境下学习。运用幽默性的语言教学在处理一些重点、难点或关键点上往往容易突破,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比较牢固,印象比较深刻。例如我在教“鸡兔回笼”问题时,出了这样一道题:“鸡兔同笼,有80个头,224只脚,请你算一算,鸡兔各几只?”学生审完题,议论纷纷,埋头苦算,但始终算不出结果。有的学生说要是每只鸡和每只兔的腿一样就好办了,于是,我说:“请全体兔子提起前脚立正站好!”。全班学生哄堂大笑,个个睁大的神奇的眼睛。“现在,鸡与兔的脚就一样了,上面有80个头,下面有多少只脚?”“80X2=160(只)”学生齐答:“和原来的条件相比较,少了多少只脚呢?”“少了224—160=64(只)”,学生马上做出回答:“这64条腿去哪了?”“被兔子提起来了”;“那么现在你们该知道有多少只兔子了吗?”;“有32只兔子”许多学生欢叫着。“鸡兔同笼”问题的这一解法,教学时有一定的难度,但我采用了这样的语言进行引导,不仅问题的难点迎刃而解,而且让学生学得快乐,印象深刻。
二、总结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语言艺术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付出艰苦的努力,进行长期的经验积累,而丰富的教学实践恰恰就是课堂教学艺术的源泉,因此,只有不断钻研,积极探索,才能使教学语言更具魅力。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自觉的驾驭这种主客体多变的语言交流活动,才能使课堂教学不断产生审美愉悦,使教学始终处于一种饱和交流的状态,营造出非常活跃而又和谐的氛围,一个有经验的教学教师,能够使用丰富多彩的教学语言,充分发挥出色的语言艺术技巧,就能产生声音悦耳、色彩缤纷,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狮子学区葱坝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