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在日记教学中品尝
◎ 姚昌盛
日记,可以说是一种随意性大,涉及面广的“杂文”,应用得当,可以锻炼学生的笔头表达能力,为作文打好基础;同时,它又是老师了解学生的一个窗口,是真情喷涌的一条捷径。那么如何来发挥日记的作用?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入手。
一、老师----真情实感之源
我们平时要求学生作文要真情实感,要反应内心世界。这不是一句空话就能达到的,要给学生充分得认识过程,了解什么是真情实感,怎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在平时写日记中要多体会、认识、锻炼和积累。
作为老师,在培养学生写真情实感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老师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真情实感的表达。我们应深入到学生中去,利用一切空闲时间和他们谈天说地,论古道今,建立起友好的师生关系,建立起真挚的感情,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视教师为生活道路上的良师益友。这样,学生才会向老师敞开心扉,袒露秘密,写出真情实感。
学生在日记中向老师倾吐一切,甚至隐私。他们往往有求于老师,对老师的回音翘首以待。作为老师要以极大的热情,把学生作为知心朋友,和他探讨,和他交换意见,并给予必要的帮助。例如班上有学生鼓着勇气在日记中写道:老师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看到您的笑容?您总是板着面孔冲着我们发火。并附了很多的理由。这是幼小心灵真诚的期望,是对老师信任得体现,是真情实感的流露,作为老师没有理由不理睬、不珍惜。我们应该找个机会和学生促膝谈心,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作出表态:“以后改正,若再犯,学生尽可提。”这样,使学生心灵受到极大的鼓舞,对老师的信任感也进一步加深。天长日久,写真情实感也就成了自然流露,为作文打下了基础。
二、质量----锻炼笔力之得。
日记往往是缘事而生,随感而发,布置日记不必有太强的时间观念,一星期完成一篇或两篇,什么时候灵感来了就什么时候提笔,一气呵成,这样日记才有感染力也锻炼了笔头表达能力。同时,日记布置不宜太多,在于精,切忽搞形色主义,一天一记,学生忙于应付,老师批改马虎,质量怎能提高?
学生的日记付出了努力,老师理应认真对待,及时批改发回学生手里,进行简要的讲评,并把精彩的日记介绍给大家,这样大大的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有时还可以让学生互相批改,发现自己不足的同时,也克服了自己的缺点,起到了逐步提高学生作文质量的目的。
由于学生的写作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在锻炼学生笔头表达能力提高质量的同时,应注意因材施教,个别辅导。例如一些学生写日记像是记账似的平淡无趣,就应指导学生进行写一桩事的练习;又如一些学生描写不够具体,就要引导学生进行描写某事某物的练习;而对基础好的同学需不断提高要求,提高写作难度和深度,以求全面提高写作水平。
育人----抓好思想之本。
日记可以记载生活,是学生内心世界的展示册。而学生的内心世界是新奇的,他们对于色彩斑斓的生活,纷繁复杂的社会充满着好奇心,总喜欢用自己的言行去评论一下,尝试一下,想得出一个自己的答案。学生的内心是稚嫩的,单纯的他们所谓的想法、观点是片面的,不成熟的。总之,学生的内心世界犹如多彩的肥皂泡,很艳丽但尽不住打击。所有这些学生的日记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学生的思想和个性也暴露无遗。作为老师,应切实抓好日记这块园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成了学生前进道路上的启明灯。
学生的结论、观点即使是毫无根据,老师也不能简单的否定,以免刺伤学生的心灵,产生消极影响。教师如果发现日记中有不妥的想法,可以以探讨者的身份和他交流,逐步引导学生走到正确的轨道上来。例如六(2班的一名监督岗成员发现我班的包干区有了卫生死角,便扣了分这是应该的,没想到第二天我班的一名同学故意的弄脏了(六2)班地面,完全暴露了报复心理,这是老师应做好思想工作。首先我肯定学生维护班级荣誉的想法,但要实事求是,公正公平对待每一件事。最后与学生展开讨论:什么才是最重要的?讨论中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诚信。
以上是我工作中的一些认识、体会。对待日记教学,只要我们认真对待,不厌其烦,就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宝应县范光湖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