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焕发语文青春活力
◎ 刘晓娟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越来越起着不可小视的作用,传统的语文教师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上一节课已经成为了历史。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计算机为中心的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搞好语文教学,拓展初中语文教育的作用,改变传统式教学形式,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促进教育教学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利于提高课堂课堂教学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学习能力;有利于促进了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互动的空间。因此语文教学广泛采用信息技术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优化导入环节,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的动机,这是进行新授课的首要环节。教师空洞的讲解也很难起到预想的效果。多媒体计算机的声、光、色、形能给学生以新异的刺激感受,激发兴趣。因此,我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适时地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及文字等信息进行处理,把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声情并茂的展现在学生眼前,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解疑化难、与时代最新信息融通。因此,教师巧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景,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想学”的心理上展开,为整节课的顺利进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如《月亮上的足迹》,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有许多的图片资料和视频资料。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也能让抽象的描述变得更为直观。因此,我在设计教学时,就下载了“神州五号”的发射过程,以及阿姆斯特朗等利用仪器在月球上拍摄的图片,这些资源的展示,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因此,对于美文、说明文等某些课文而言,多媒体的直观手段确实是一种成功的帮助,它的出现解决了学生缺乏实际的现场感,难以把握抽象理论这一长期困扰语文教学的难题。它展现出来的生动直观的课堂教学实例远比教师口头描述精彩、完整,大大便利了学生学习,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应用信息技术拓展语文素材
在语文教学中,在教材知识之外,教师还需要为学生补充作者生平、文章创作背景、同类作品赏析等诸多内容。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这些都是由教师通过口头表达的,学生往往听过即忘,很难有深刻的印象。在这个时候,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强大的展示力、能够在短时间内为学生补充大量的素材知识的优势便显示出来。但是笔者想要强调一点,即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拓展学习素材的时候,不能因为贪多而一骨脑地复制到多媒体课件上,而是要坚持启发性原则,精挑细选能够调动学生思考欲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内容来展示,让学生全面了解文章的同时又培养起发散思维。
如《背影》一课,教师可以为学生补充作者朱自清的介绍,帮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这篇文章,但是不能不加辨别地采纳朱自清的事迹,像朱自清在最困难的时候拒绝美援面粉的高风亮节,朱自清在开拓新诗的道路笔耕不辍、付出辛勤劳动的事迹,虽然这些故事都是作者朱自清高尚人格的彰显,但是与渲染父爱、感悟父子浓浓亲情的文章主旨并不搭调,反而会误导学生的阅读思路。笔者在这堂课中,通过课件展示朱自清与父亲自幼的种种矛盾和随时间逐渐被亲情所融化的故事,为《背影》的学习铺垫情感基础,达到良好的启发效果。
三、应用信息技术深化学生体验
想象力的基础首先是丰富的感性知识。其次还要有对具体形象的生动语言描绘的能力和对感性知识重新组合的能力。电教媒体能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表象,教师不失时机地利用这些感性材料,培养学生语言的描绘能力和组合某种形象的能力,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求知的天地里翱翔,决不可满足于仅仅利用感性材料达到教授知识的阶段。
如《可爱的西沙群岛》一文,海底的世界五彩缤纷,十分壮观。课文中描写的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各种各样的珊瑚,懒洋洋的海参,威武的龙虾,成群结队、各种各样的鱼,农村的学生没有见过,单凭想象是很难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的。学生没有感性的认识,教师说破嘴皮也无济于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把海底世界的视频一放,学生看一下就理解了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描写得准确而又生动,感受到了海底世界物产丰富,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多媒体能刺激学生感官,超越时空限制,化远为近,化虚为实,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这么多的优势使多媒体在语文课堂上大有用武之地。
总之,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老师教得生动活泼,达到激情引趣,以情促思,寓教于乐的目的。在语文学科课程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已经逐渐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我们完全相信,在轰轰烈烈的语文教学改革中,信息技术将以其它教学手段无可比拟的优势,已逐步走进课堂,对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并将会广泛运用于其它学科。
(作者单位: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少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