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反思什么
◎ 李舒燕
摘要: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才能上升到一定高度,对今后的教学行为产生深刻影响,为此,作为一名实施新课程的教师来说,在课堂上如何提问、如何讲解、如何激励、如何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等方面,进行反思。
关键词:新课程、课堂教学、反思
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才能上升到一定高度,对今后的教学行为产生深刻影响,为此,作为一名实施新课程的教师来说,在课堂上如何提问、如何讲解、如何激励、如何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我结合新课改背景下的有些教学行为进行反思。
一、教师的提问技能
走进现在的课堂,会发现:教师的提问,给学生的思考空间大了,琐碎的、细小的问题少了,教师的提问随意性少了,不着边际,让学生不知所措的问题几乎绝迹了,学生思维活跃,各抒己见,每个学生有不同的体验,教师不再追求答案的唯一,但稍作分析和归纳后,又会发现有的时候,教师不根据学科特点,不分时间和场合,不顾班级的实际,一味的使用同一种提问方式,结果教学效果不理想。
如何设问,这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作为现代教师,在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的时候,应该反复自问:这一节课中哪些提问是有效的?哪些提问是多余的?哪些设问需进一步改进。
因此,①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紧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引导学生思考。②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展示知识的内在联系,有针对性,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和思考。③教师提出的“问题”能便于学生操作,有层次性,适合不同水平学生的要求,学生主动参与面广。④教师提出的“问题”能提供知识获得的科学途径和策略,有助于学生促进知识间的迁移,各层次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⑤教师提出的“问题”还能促使学生有计划学习,并合理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方法,让学生正确评价学习的态度、方法、过程、结果。⑥教师的“提问”要注意师生间多次质疑、交流、评价,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二、教师讲的“艺术”
现在新课改主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很怕“讲”,能“少讲”则“少讲”,能“不讲”则“不讲”,多让学生讲,多让学生活动,这样,课堂上便出现了学生泛泛而读,滥用多媒体课件,动不动让学生当众表演,热热闹闹的无聊问答,教师想法追求学生感官上的活跃生动,千方百计在教学的浅层面上操作运行。
“讲”就是“满堂灌”,“讲”就是“填鸭式”?就是“学生没有成为学习的主体”?不,他们之间不是等号,新课程需要教师讲,新课程需要教师怎样“讲”呢?首先,教师要将功夫放在对教材和学生的研究上,在吃透“两头”的基础上,真正把握“要不要讲”,“讲什么”和“怎么讲”这三个问题,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目的精要的“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学生尽可能自己去探索,由此可见,“精要的讲”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
三、有效的合作学习
现在的课堂,教师都是从讲台上走下来,不再是“居高临下”,师生间的距离拉近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始凸现了,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被激发起来,学生是“动”起来了,但稍作注意,问题很多,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很低,有时把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形式,每次只用二、三分钟时间,学生还没有真正进入学习状态,就草草收场,有的看似全员参与,实际上是好学生的天下,学困生“袖手旁观”,思维含金量很低。
为了达到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我们必须重视:
1、提供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在参与合作学习中,引导学生学会反复琢磨、体会,善于倾听同学意见,不随意打断别人发言,提供学生发表不同见解的空间,以达到相互启迪、帮助的功效,培养学生在小组内主动参与的勇气,能体会他人的情感,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2、精心选择合作内容。有的问题的复杂性水平较高,而这些问题往往是教学的重点或难点,学生对这些问题很可能会存在许多不同的认识,则运用一般的方法难以奏效,这就需要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思维方法来解决问题。
3、加强对合作学习方法的指导。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不要等待,不要干自己的其他事情,而要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考虑学生需要什么,如何去引导他们,可教给他们归纳、演绎、类比、推理、创新等方法,从而完成知识的形成和再现,讨论交流的形式可以活泼、多样,教师可以尝试设一个小组的意见为靶子,或设正方、反方,让大家对他们的意见发表见解,在具有团体性质的争论中,学生更容易发现差异,在思维的碰撞中,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将会更深刻,从而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出现合作学习中的“冷场现象”,教师应参与到学生中去,帮助学生分析其思维过程,引导学生反思思维过程中的问题。
四、激励适时适度
赏识教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有的学生一味的盲目肯定,不严格要求,姑息迁就,甚至回避缺点,回避问题,使学生形成不恰当的自我评价;赏识孩子是赏识孩子的优点、长处和进步,而不是忽视孩子的缺点和弱点,该批评的应当批评,该制止的应当及时制止,那么,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激励,我认为不能仅满足于学生外部学习动机的激励,而是细心地、耐心地观察,发现,赏识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坚持不懈的鼓励学生进步,克服一切困难前进,不断地为学生的每一个微小进步加油,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激发上下功夫,一是激励要适时,二是激励要适度。正确运用肯定和奖励,采取适当的竞争方法,适度的竞争,避免过泛的鼓励性语言,慎用批评,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课堂气氛。
总之,为了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技艺,教师必须不断进行反思。
(作者单位:宁夏中卫市第二中学)